近日,苗建信息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发布《2025年1月份中国食品餐饮行业主要舆情事件监测报告》,报告显示,“老爸评测称霸王茶姬冰勃朗为科技乳”“央视曝光小学后勤主任利用校园餐吃回扣23万”“网红李维刚带货的原切牛肉卷被质疑是合成肉”是2025年1月舆情热度最高的三大事件。
2025年1月食品餐饮行业敏感舆情事件
2025年1月食品餐饮行业敏感舆情事件复盘
新年1月,食品安全、营销不当以及虚假营销是最热议的舆情诱因。
餐饮、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高发:食品安全问题仍是公众最关心的热点议题,“老爸评测称霸王茶姬冰勃朗为科技乳”“成都一火锅店员工举报店长在后厨小便”“江西新余十六中被曝食堂员工脚踩食材”等多起热点事件引发了广泛报道和讨论,具体来看,餐饮茶饮品牌以及高校食堂是近期食品安全问题曝光最集中的细分领域。
春节营销频翻车:春节前夕,多家品牌因春节营销不当陷入了舆论漩涡。先是梅见新年酒文案被指不尊重女性,而后霸王茶姬外网发布文案“Lunar New Year”引发了大量争议,均与“歧视女性”“崇洋媚外”等意识形态因素高度相关。作为全年度最重要的营销节点,品牌春节营销需格外注意营销策略的选择并重视营销文案物料的审核等营销合规工作,避免遭受营销“流量反噬”,影响品牌形象。
直播带货乱象仍突出:1月,直播渠道对食品领域的影响仍较为突出,“网红李维刚带货的原切牛肉卷被质疑是合成肉”“与辉同行带货卓牧羊奶粉被指含牛源成分”等多个头部主播账号的虚假营销问题屡次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其中,打假博主的介入是事件扩散的主要推手,平台退款机制与网红信用危机是事件的讨论焦点。
01
老爸评测称霸王茶姬冰勃朗为“科技乳”
舆情热度:12213篇
舆情指数:49.84
2024年12月29日,知名博主“老爸评测”发布视频称,霸王茶姬畅销产品“伯牙绝弦”中添加的“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成分与植脂末相似,含有油、糖、香精、色素等添加剂,并将其称为“科技乳”,引发消费者对其产品健康性以及品牌虚假宣传的质疑。
随后,霸王茶姬及其供应商浙江圣吗哪乳业陆续回应,表示冰勃朗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含乳饮料”,与植脂末在原料构成(如非氢化油脂、浓缩乳)和执行标准上存在本质区别,并指出测评中“脱水后数据对比”脱离实际使用场景。尽管目前关于冰勃朗的相关测评视频已经下架,但消费者仍质疑其“0植脂末、0反式脂肪酸”的健康标签与添加剂使用之间的矛盾。
冰勃朗事件中,公众对“科技乳”标签的恐慌源于对食品工业术语的不熟悉。而以“数据对比”“配料打假”等方式引发公众焦虑已成为了此类博主的常用手段,尽管冰勃朗符合法规且不含反式脂肪酸,但公众对添加剂的负面联想仍导致信任危机。
早在2023年,主打“健康酸奶”概念的茉酸奶就“添加植脂末”“脂肪含量高”等问题接连陷入原料争议,可以看出在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植脂末、添加剂、成分标注等议题越来越容易成为舆情的核心关切。而多年以健康标签为主要营销策略的霸王茶姬,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原料透明化与科普宣传。
在此次席卷整个奶茶行业的“植脂末”风波下,政策端出现了对于舆情的快速响应。1月7日,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植脂末》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体现出行业对于茶饮添加剂标准亟待统一关注。
02
霸王茶姬外网文案“Lunar New Year”引争议
舆情热度:9962篇
舆情指数:38.84
1月初的“冰勃朗”事件尚未完全平息,霸王茶姬于月末又因“春节”一词翻译不当陷入了舆论风波。1月24日,有网友曝光霸王茶姬在海外社交平台的新年祝贺中使用了“Lunar New Year”来代指春节,被指责为“崇洋媚外”。
1月24日,霸王茶姬就“春节”一词翻译不当致歉。其表示:“很抱歉我们没有拉齐海外在地团队对‘春节’的翻译使用更一致的说法,我们后续会加强对海外账户的管理和沟通,确保表达内容的准确性。”
在春节这一以“迎新、祈福、团聚、喜庆”等积极正面氛围主导下的传统节日舆论环境中,任何挑战主流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认同的品牌宣传策略都必将遭到强烈的舆论反噬。
1月24日晚,霸王茶姬发布了《全球同庆非遗春节,HAPPY CHINESE NEW YEAR》的新年庆祝文章,并在评论区下附上了道歉内容,尽管品牌方在舆情发生后迅速回应并道歉,但其在评论区致歉的行为引发了大量网友的不满,话题#网友不买账霸王茶姬评论区致歉#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不少网友表示希望看到全平台道歉。从此次事件中不难看出,霸王茶姬作为新中式茶饮的代表品牌,其海外宣传行为也被赋予“国家文化代言”的期待。在“新国货”品牌出海寻找“新机遇”的背景下,品牌对外的宣传和表达都需谨慎,对可能关联文化主权、历史记忆的符号保持敏感,避免引发消费者对品牌文化内涵理解的偏差。
03
梅见新年酒文案被指不尊重女性
舆情热度:6352篇
舆情指数:31.38
1月8日,网友在网络平台发帖,称“避雷梅见,‘我女儿没那么配得上你’”,并贴出梅见广告标语图“贤婿,你受苦了,我女儿没那么配得上你,哈哈哈”,文案内容引发争议。品牌被指歧视女性、侮辱女性,公众不满、批评等负面情绪显著,多数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避雷”信息。此外,也有部分网友曝光,除上述文案外,还有“姐们儿,祝你新一年兜里的钱像男人一样够花”“郑重声明哈,每次妈妈说你的时候我没有附和哦”,舆论质疑品牌“默认女性收入低于男性,传播凶婆婆和不作为老公形象”。梅见广告语翻车事件引发舆论强烈反响,品牌深陷舆论漩涡,形象、口碑损害严重。
1月13日,梅见天猫旗舰店客服及品牌官方先后进行回应,客服回应正观新闻,称“该营销属于地方市场行为,对其感到抱歉,会对此次管控漏洞积极反思,并优化市场物料审核流程”;品牌官方发布声明,对广告语使用不当表达歉意,同时解释了文案创作来源、内部审核存有漏洞导致了一些表达出现严重偏差,并表示“立刻通知和安排全面下架所有引发争议的新年帖及相关物料,加强内部审核流程”。
品牌虽然在舆情爆发后及时进行了公关回应,但整体来看,公众并不买账,避雷产品帖、吐槽文案以及戏谑性评论层出不穷,品牌口碑下滑,公众好感下降。同时,品牌致歉声明落款“梅见品牌全体员工”也引发专业人士质疑,“落款为何不用品牌名称”推动舆论小范围热议。
性别平等、权益平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梅见营销文案触碰性别歧视、家庭角色对立等敏感议题,严重刺痛公众敏感神经。舆论场域愤怒、谴责、批评等负面情绪显著,直言文案歧视女性、侮辱女性、试图挑起性别对立及家庭矛盾。
梅见营销翻车虽然敲响了2025年品牌营销策略的第一声警钟,但并非此类营销舆情的首声。据苗建信息敏感舆情案例库数据显示,近年来,品牌营销方案因涉及性别歧视、不尊重女性、侮辱女性而翻车的热点危机事件超十起,以女性为客户群的洗护用品及美妆行业尤为明显,食品、饮品、服装等行业也多次出现。此类营销翻车舆情,舆论攻击点聚焦内容“冒犯女性”“玩梗”“辱女”“缺乏女性尊重”以及质疑品牌文化价值观,对品牌形象损害严重。
官方主体现身,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主动担责为舆情处置的关键点,梅见本次危机应对采取的策略有效性及风险性并存,舆情爆发后的快速响应一定程度上帮助品牌掌握了舆论话语权,缓解了公众负面情绪。但是品牌声明落款为全体员工,舆论质疑企业“甩锅”,试图让员工“背锅”或诱发次生舆情。
随着社会、媒介环境以及公众心理的变化,消费群体更加注重品牌文化价值观,对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偏差的话题包容度降低,对品牌营销内容及自身形象的要求更为严格。对此,品牌需提高营销重视程度,以了解社会背景、消费者心理为基准,进行谨慎营销,规避触碰社会敏感话题而遭遇营销反噬,影响品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