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徕卡悄悄地在App Store上架了一款名为「Leica Lux」的相机App,它提供了11种徕卡色彩预设、支持多种Summilux镜头的光学特性模拟。当然,这款App同样支持手动调节快门速度、iso、白平衡等专业参数。

作为小米影像的深度合作伙伴,徕卡用一款App就让iPhone获得同样的「德味」摄影,似乎有点背刺的意味了。但这还没完,就在今日,徕卡官方商城上架了一款专为iPhone设计的MagSafe磁吸影像套装,配备实体快门按键,支持配合Leica Lux进行快速拍摄及参数调节。



(图源:徕卡)

另外,徕卡还为这款LUX手柄设计了专用的皮套,皮套内部设有独立夹层,用户可以在夹层处放置一枚Airtag,以防丢失。或许也有人不解地问:就一个手柄还需要防丢吗?实际上,这款定价人民币2380元的影像手柄,的确值得好好保护。

不得不说,在这个各家手机厂商都在努力让自家影像旗舰更像一台「相机」的情况下,影像套件这种外接配件也愈发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但徕卡为iPhone设计这么一个拍摄手柄,到底意欲何为呢?

徕卡造了iPhone摄影手柄,背刺小米?

提到iPhone近年来关于影像的创新,很多人可能会想到iPhone 16系列上的相机控制按钮。而徕卡为iPhone设计的这款LUX手柄,可能比这枚相机控制按钮更好用。

设计上,徕卡LUX沿用徕卡的经典美学,手柄以黑色哑光材质打造,圆润的轮廓贴合手掌。由于采用磁吸式设计,它能够多角度旋转,用户可以利用它进行自拍或是当作桌面支架使用。顶部的旋钮设计透露出一丝复古机械感,灵感或来自经典的徕卡M系列相机,底部配有USB-C接口与标准螺口,这意味着我们能够装配三脚架或是其他相机配件。

只看设计的话,徕卡LUX的确是一款「徕味」十足的产品,比如简洁的设计风格、复古机械质感等。不过,由于MagSafe并未开放数据交互接口,因此徕卡LUX虽然能够用磁吸的方式固定在手机背部,但还需要蓝牙配对使用。



(图源:徕卡)

按键方面,徕卡LUX配备了两段式的快门按键,轻按对焦、再次按下拍摄;两枚可用于自定义的FN按键,以及变焦波轮。这套按键逻辑对于熟悉使用相机的朋友应该并不陌生,但小雷认为,这两枚自定义按键假如能够放在波轮旁边,那么操作起来或许会更顺畅一些。

除了物理设计上的优势外,徕卡LUX还为iPhone用户们精心炮制了一个无法拒绝的套餐:购买即送Leica Lux App 12个月会员。没错,前面我们提到的Leica Lux App,实际上也是分为普通版本和Pro会员版本的,前者只提供非常基础的三个滤镜可使用,而Pro会员则能用上全套算法。



(图源:徕卡)

而Leica Lux App一年的会员价格为70美元,约合人民币510元。假如扣除510元的话,算下来徕卡LUX摄影手柄的价格也不是不能接受,只是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没有太大的必要罢了。

无论如何,徕卡LUX摄影手柄的确是近些年来iPhone最实用的MagSafe配件之一,但它仅限于摄影使用,注定会是比较小众的产品。从徕卡的角度来看,作为一家百年影像品牌,徕卡的核心肯定不是绑定某一家手机厂商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而是通过其光学技术、影像调校和品牌文化,在更广泛的市场中传递独特的影像价值。

早些年与小米的合作,让徕卡在安卓手机阵营树立了一个高端影像的标杆,而推出适配iPhone的摄影手柄和影像App,则更像是一次拓展品牌生态的尝试。毕竟,iPhone的用户基数庞大,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摄影有高要求的消费群体,徕卡很可能希望借此抓住这些潜在用户,进一步强化其在移动影像领域的影响力。

当然,从现实角度而言,徕卡也不太可能仅用一个App和一个摄影手柄就能让iPhone在影像算法上获得与小米影像旗舰相近的表现。

让影像旗舰「看上去」更像相机

随着智能手机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像旗舰”这个概念已经逐渐从参数堆叠演变为对专业化摄影体验的追求。近几年,各大厂商不仅在硬件和算法上发力,还开始推出诸如摄影手柄等专属配件,通过增加快门按键、变焦拨杆等物理操控方式,让用户在手机上感受到类似相机的操作质感。从小米到vivo,再到荣耀,这些摄影套件的出现似乎不只是为了解决拍摄便利性的问题,它们更像是在试图拉近影像旗舰与传统相机之间的距离。

比如,小米14 Ultra的专业摄影套装,在设计上完全抛弃了专业相机上常见的Fn按键,仅保留了两个波轮、快门按键和视频录制按键。假如只从变焦的角度而言,触屏似乎比物理波轮要更加丝滑。因此,购买了这类摄影套装的用户,往往更多的是索求情绪价值,而非实用性。



(图源:小米商城)

但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自小米在12S Ultra上推出摄影套装以来,已经有不少厂商尝试跟进,比如vivo、荣耀。它们各自配备摄影套装的机型,也被公认是移动影像的集大成者。例如vivo X100 Ultra的摄影手柄则强化了人体工学设计,使得长时间手持拍摄更加稳定,进一步强化了影像旗舰的专业属性;而荣耀Magic7 Pro的摄影手柄在紧凑设计的基础上,依然保留了实体快门与更自然的握持感,帮助用户获得更接近传统相机的使用体验。



(图源:vivo官网)

这些产品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并不只是为了提升手机拍摄的便利性,而是在试图拉近影像旗舰与专业相机的界限,甚至让消费者在心理层面上接受手机作为影像创作工具的概念。

而摄影套装的出现其实也并不是手机厂商们单纯地炫技。受限于手机本身的体积、不可更换镜头等设计问题,手机影像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一直被认为是可玩性较低的拍摄工具。正如单反相机可以通过更换不同镜头、滤镜来达到不同的拍摄效果一样,手机想要实现类似的效果,就必须通过算法介入。但在越来越讲究真实表达的手机摄影时代里,手机厂商更想要通过「拓展」的方式,实现更多玩法。

举个例子,小米14 Ultra的摄影套装,已经不再局限于提供基础的拍摄功能,而是允许用户更换滤镜来创造不同风格的影像作品。

未来还有哪些专业相机上的设计能够被移植到手机摄影套装中?比如,是否会出现支持ND滤镜的磁吸系统,让用户在强光环境下不靠算法也能实现长曝光效果?甚至,是否会有可更换的外接光学模组,为影像旗舰带来更极致的焦段选择?这些想法虽然很难出现在手机本体上,但如果是摄影套装配件,那实现起来就简单很多了。



(图源:荣耀亲选)

不难看出,手机摄影套装的流行,不仅仅是厂商在影像层面的创新,更是一种市场策略的延伸。在智能手机市场趋于同质化的背景下,影像旗舰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单纯的硬件堆叠,而是如何让用户真正感受到影像设备的专业属性。摄影套装正是这个思路下的产物,它不仅强化了影像旗舰的品牌调性,也让手机摄影摆脱了随手拍的限制,向更专业的影像工具靠拢。正如近期曝光的小米15 Ultra、vivo X200 Ultra,它们都在机身背部设计上往复古相机靠拢,这同样是品牌想要通过设计加深消费者对这些影像旗舰的印象。

手机影像与相机的界限正日趋模糊

回到徕卡为 iPhone 推出Leica Lux摄影手柄这件事,它的意义其实是多层次的。从品牌角度来看,这像是徕卡在移动影像市场的一次新尝试,也是一种向更广泛用户群体输出影像文化的手段。相比于与小米合作深度捆绑手机影像系统,这款摄影手柄和影像App则是一种更轻量化、更易被市场接受的方式,让iPhone用户也能在日常拍摄中感受到徕卡的影像风格。

然而,放在整个智能手机市场来看,这类摄影手柄的推出也反映了手机影像与相机之间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手机厂商不仅在影像技术上不断追赶专业相机,还希望通过操控体验的优化,让用户逐渐接受手机作为创作工具的角色。



(图源:徕卡)

但问题在于,这种摄影套装真的适用于大多数消费者吗?从实际来看,摄影手柄的确能提供更沉浸的拍摄方式,但它的影响力其实是非常有限的。首先,它本质上是一个小众配件,只有那些对摄影有极高要求、并且愿意额外携带配件的用户才会真正使用。而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手机摄影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便捷,额外增加一个手柄不仅增加了负担,甚至可能会降低随手拍摄的灵活性。其次,尽管物理快门键和拨轮等设计提升了操控感,但这些功能并不能真正改变手机摄影的成像质量,相比专业相机的进阶体验,它更像是一种仪式感大于实用性的产品。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决定他们是否愿意购买一款影像旗舰的核心,依然是拍摄效果本身,而非配件的丰富度。摄影手柄的出现的确为移动摄影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但假如厂商想要积极推广这个概念,或许可以考虑将其置入产品包装中,随机附送,否则对于多数用户而言,要支付另外一笔费用购买这样的配件,我相信多数消费者都不会乐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