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亚冬会正在冰城哈尔滨如火如荼地举行,精彩的赛事也再一次点燃了中国人的冰雪热情。很多人甚至开始畅想,哈尔滨什么时候能举办中国的第二次冬奥会?
其实,以中国人的组织能力,举办全球所有大型赛事都是没有问题的。既然我们已经办过一次冬奥会了,有无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么最理想的第二次冬奥会,应该是冰雪经济高度成熟之后再申办。而在这方面,中国还有一段路要走。
不可否认,2022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之后,中国的冰雪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22年,中国冰雪经济市场规模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初步形成了覆盖装备制造、赛事运营、冰雪旅游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然而,与冰雪经济发达的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冰雪运动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中国冰雪经济的全面发展。
首先,中国冰雪赛事商业化的滞后。根据《2022年中国体育产业蓝皮书》,中国冰雪赛事的商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5%,远低于欧美国家50%以上的。多数国内冰雪赛事依然以政府主导为主,赛事品牌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来吸引大型商业赞助和观众参与。
其次,中国冰雪装备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国产冰雪装备的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缺乏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品牌,高端滑雪板和专业滑雪服仍依赖进口,国产品牌的研发投入与国际领先品牌相比差距明显。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冰雪装备市场规模约为220亿元人民币,但国产品牌占比不足50%。
最后,中国冰雪运动的全民化程度较低,导致潜在消费者群体有限,对冰雪经济的拉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冰雪运动设施建设集中在东北、西北地区,而华南、华东等人口密集地区设施稀缺,制约了冰雪运动的普及性。此外,冰雪运动的参与成本较高,滑雪装备租赁费用、场地门票价格等,成为许多普通家庭参与的障碍。根据报道,中国冰雪运动的人口占比不足1%。
因此,借助哈尔滨亚冬会的契机,带动全国冰雪经济的全面升级,就成了非常紧迫的任务。
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冰雪赛事的商业化水平。这不仅是指在亚冬会期间引入更多国际赞助商,通过赛事转播权销售、广告投放和周边产品开发,形成多元盈利模式,还需以亚冬会为起点,打造中国冰雪赛事的长期品牌效应,进一步吸引更多国际赛事落地中国。
其次,通过亚冬会赛事的带动,哈尔滨可以进一步促进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旅游以及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从赛事到经济的全链条驱动。亚冬会期间,国产装备将直接面对国际选手的实际使用需求。这要求中国企业在滑雪板、雪服、雪场维护设备等核心领域加速技术突破。中国的冰雪装备需要更多的在赛场上“露面”,并依托明星运动员带来的品牌效应以及中国科技先行的“技术印象”,全面将中国冰雪装备的名片打出去。
最后,通过亚冬会赛事宣传和推广,进一步扩大中国冰雪运动的受众基础。通过亚冬会宣传中国冰雪文化,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冰雪运动。哈尔滨拥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和成熟的旅游品牌。亚冬会的举办将吸引更多国际游客,进一步提升哈尔滨作为冰雪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通过互联网宣传,以及近期哈尔滨的旅游爆火,哈尔滨可以开发更多“冰雪+文旅”的综合体验项目,滑雪、温泉、文化展览相结合的度假套餐,提升冰雪经济全链条的民众接受度和体验度。
相信有了这次亚冬会的带动,中国的冰雪运动的商业化水平,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全民参与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哈尔滨这座城市也将积累宝贵的承办大赛的经验,为今后申办冬奥会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