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DeepSeek横空出世带来的冲击还在持续。港股和国内A股市场的科技股受其影响拉开了一轮新的上涨。国内券商研报认为,DeepSeek的强推理能力、低算力成本、开源属性,使得AI(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成为可能,投资者似乎看到了AI应用的广阔市场前景。

都说钱是最聪明的,难怪A股投资者迅速下场。过去这段时间,在AI产业领先的美国,DeepSeek给政府、科技圈、投资圈的震撼都很大。要知道,美国资本市场“科技七子”携着AI产业的威力,吸引了全球巨量的资本。可以预见,DeepSeek带给中国市场的估值动能也不会低,因为技术的突破会带来增长前景,何况中国科技股与美国还有着巨大的估值差距。

现实地看,A股市场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AI或者科技互联网股票,有的只是一些相关产业或者AI应用型的企业。在低迷的A股市场,尽管这两年AI概念时不时会被拿出来炒作一番,但是这些AI概念股大都是未来要应用AI的硬件企业,应用本身还没有太大起色。因为推理上存在无法突破的瓶颈,一些大模型应用也并不实用,只能是A股市场炒作的概念。

不过市场很清楚,一旦AI应用实质性地落地,它们就会立即成为AI产业的直接受益者。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产品若真有低成本高性能的优势,可能就打破了大模型到应用端的瓶颈,让智能化产业(AI应用端)在中国的发展迈上了一个大台阶。这必然会推动投资者重新评估中国科技企业在AI赛道的技术潜力,中国科技股也将迎来价值重估。

这也是最近市场热议的投资逻辑。正因如此,最近港股和A股市场的科技股甚至智能驾驶股吸引了大量资金买入。

在美国,绝大多数资源和资金的投入都围绕AI本身和AI基建展开,短期内似乎还难以在商业化应用上形成规模市场,呈现出AI发展很快,但应用端市场发展缓慢的特征。

但是在中国市场,DeepSeek带来的冲击直接刺激了应用端的迅速布局。似乎在一夜之间,我们在AI基建上就重拾信心。2月5日以来,国内主要云厂商联通云、京东云、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和移动云等纷纷上线DeepSeek大模型,并将其纳入各自的模型商店。华为、小米、浪潮等硬件端也相继接入了DeepSeek。很多在建的智算中心也宣布缓建并评估如何接入DeepSeek。

从DeepSeek的推出到应用端铺开布局,再到投资者重新理解中国科技企业的技术潜力、对科技股价值重估,这种转换让人炫目。有人甚至盛赞DeepSeek“国运”系身。

但我们仍然需要冷静地看待正在发生的故事。AI当下的发展一日千里,可是如果从ChatGPT推出算起也才不过两年,技术上要达到真正成熟还需假以时日。DeepSeek的确找到了更好的技术路径,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贡献了很大的价值,但是AI产业的发展竞争还处在起步阶段,远没有到分高下之时。

对DeepSeek和今天的中国AI产业,我们不要神化也不要贬低,舆论更不用把它托举到 “国运”的层面,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因为技术创新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大部分中国公司习惯于跟随,但是DeepSeek告诉我们,中国不缺资本,缺的是信心和如何组织高密度人才实现有效创新。就此而言,更重要的是提供优质的土壤和环境,让每个人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和试错机会,让更多中国公司参与到全球创新浪潮里去。这是中国成为创新型强国的根基所在,也是对中国科技股价值重估的基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