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带妈妈去了一场LiveHouse,想让她在音乐中无拘无束,跟着节奏释放自己。

整场演出中,她似乎显得难以融入,一会儿把手机熄屏抬起头,歌曲没结束,又打开微信,回复信息、刷新闻。而在我观察中,观众里也没有像我妈这般年纪的中年人。

什么样的音乐演出才能让父母沉浸其中,让他们也享受这份愉悦?

答案一直搁置。直至今年1月,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篇帖子《当我给妈妈买了演唱会门票》,文章的阅读量有近42万人次。而平台上的话题#刀郎演唱会门票已成尽孝硬通货#阅读量超过973万。

正有越来越多的子女,试图通过一场演唱会将父母从生活的茧壳中拽离。我去采访了其中四组家庭,探寻音乐背后的寓意:它或许不止是中老年人情结与情绪的出口,也是代际之间如何在生活和价值观念的碰撞中,重建某种隐秘的情感联系。

或许子女们的努力无法迅速奏效,但这些打破隔阂的尝试,让两代人重新看见彼此。原来父母们也曾鲜活,孩子们的爱意能够如此具体。


梁翔一家在演唱会上。 受访者供图

“我的人生就是你和弟弟”

圆梦之旅还未开始,便遭遇变数。

梁翔回忆,小时候爸妈经常在家里放谭咏麟的录像碟,爸爸还很热衷于玩音响,业余时间会抄歌词,买歌星的贴纸包。妈妈也跟他说过想看一次谭咏麟的演唱会。2023年6月,他一看到演唱会的开票信息,想着带上妹妹,立即下单了四张内场票。

为了不让爸妈担心票价,梁翔说了个比较低的价格,准备糊弄过去。但他的爸妈一直在纠结钱的问题,“门票是不是太贵了?”“交通不方便,停车费又贵。”爸爸直接说有事看不了,梁翔只好把票转让给同学,带着妈妈和妹妹前往。

当聚光灯打在谭咏麟的身上,梁翔明显感觉妈妈晃了一下神。缓过来后,妈妈问道:“这是谭咏麟吗?”

梁翔盯着妈妈,听到一些经典曲目时,她很开心,梁翔觉得,妈妈找回了一点年轻时喜欢歌星的热情。

和梁翔不同,其他人的尝试只在起初经历坎坷。

去年12月,李仪还是大四的学生,两张赵传演唱会的内场票花了她1560元。她记得,51岁的爸爸之前说过自己很喜欢赵传。

她在群里询问父母是否去看演唱会的意见时,得到的回应都是拒绝。爸爸平时沉默寡言,理由是要接弟弟放学。

妈妈更是直接:“难听的歌还花钱!”李仪感慨,她平日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的人生就是你和弟弟。”

见女儿执着,爸爸的态度有所缓和,“来得及的话,可以去现场感受下。”

5天后,赵传演唱会宁波场开票。在事先没有跟妈妈说好的情况下,李仪买好了票。面对退票要很多手续费的事实,妈妈只能接受。


李仪一家人的微信群聊。 受访者供图

去年11月,刘月的爸妈去看了罗大佑的音乐会,没留下自拍照,只有一些音乐会的照片和视频。视频中,罗大佑正在演唱他的经典曲目《东方之珠》。乐团背后的大屏幕上,歌词缓缓流淌:让海风吹拂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罗大佑音乐会上,东方之珠的歌词缓缓流淌。 受访者供图

其实,当刘月将购票信息发到家庭群时,最早只收到“不看”的回复。尽管妈妈支持,爸爸仍然强硬地拒绝:“浪费了也不去!她就是想拉拢同化我!就是把票丢了也不去!让她知道下次不能自作主张!”

刘月深知,妈妈了解爸爸抬杠的毛病,会给他找台阶下。“应该是我妈挽住我爸的胳膊或者圈住他的肩膀,然后我爸就被软化了。”刘月笑着回忆,爸爸最终以“怕你妈找不到路”为理由,无奈地答应了。

许久后刘月追问爸爸,不想去的真实原因。爸爸这才坦承,责怪女儿自作主张只是借口,现在年纪大了,不像以前那么有热情,加上平时工作的影响,娱乐活动早就大大减少。

比起李仪、刘月,周琳要顺利得多。去年3月,张学友来到重庆演出,周琳为父母抢了两张票。两年前,她听到爸爸在车上一直放张学友的音乐,就问他是不是很喜欢张学友,得到妈妈的肯定回复后,便向两人保证:“如果张学友来重庆演出,我一定带你们看!”


刘月爸爸起初的回复。 受访者供图

“一分钱省成两分花”

被子女拽去演唱会的父母们,各自背负着时代的年轮。

小时候,李仪的妈妈毛兰住在泥巴墙房子里,四面透风。毛兰的父母都是农民,平常种地养猪没什么钱。10岁时,母亲得了冠心病,毛兰的身高还不及扁担高,就在江南的冬天里热饲料给猪吃。她的手冻得起疮,外婆看到就会心疼大哭。为了不让母亲看见,毛兰把袖子拉下来遮住手,安慰道:“冻肿了就不冷了。”

那时毛兰的成绩好,老师特别喜欢她,认为她大方上得了台面,就选她在六一儿童节汇演上表演。节目要求穿着白鞋白裙跳舞,然而家里没钱买表演用的小白鞋,她没能参加演出。毛兰忿忿地说,“要是我去肯定比他们跳得好!”。

可惜小学没毕业,她就去本地的一家烟花厂打工,13岁时她又去了温州皮鞋厂,每个月预支工资带回家盖房子。当时的她成了村里公认的能干女儿,是村里第二个给家里装起电话、电视的。遇到厂里很多人追求,她都一一拒绝:“我忙着赚钱,你别来打扰我。”

一次在亲戚的超市帮忙时,她认识了李仪的爸爸李伟。李仪刚出生,毛兰每个月都数着钱买虾给女儿吃,一旦买多,生活费就不够用了。“一分钱省成两分花,能不花钱的都不花。”她这辈子觉得最愧疚的事情,就是女儿小时候没穿过新衣服。


毛兰坐在窗边为女儿织毛线。 受访者供图

周琳爸妈同样有段艰辛的回忆。夫妻俩2005年开始做服装生意。几家店铺分散在云南各地,进了货后,大包小包的货物都靠自己扛到店铺里。后来两人攒钱买了辆轿车送货,可云南到处都在修路,地势崎岖。

在周琳的形容里,自己大多时候是个“留守儿童”,只有爷爷奶奶在家陪伴。每次周琳的爸妈回来,爸爸都会给女儿备上一周的饭菜,妈妈会从外婆老家带来很多自己种的蔬菜,填满家里的冰箱。周琳感觉自己的心也被填满了,但这样的见面,每个月不过一到两次。

如今,一张门票弥补了这些父母奔波时的缺憾,也串联起两代人情感的纽带。

李仪发现,买票后,妈妈不停追问,“头上还要戴一闪一闪亮晶晶的,电视里不都这样吗?”是不是要“搞个喇叭录好鼓掌的声音”,还在淘宝里选起望远镜来。李仪只得解释,喇叭肯定带不进去,有大屏幕不用望远镜!她笑道,妈妈又变回了女孩。

在毛兰生日那天,一家人围在餐桌旁,毛兰头顶着金色纸皇冠,和家人边拍手边唱生日歌。李仪为她准备了很多小礼物:乳霜、豆奶粉、创口贴.......豆奶粉写着便利贴,带到公司当早餐(一定要吃)喝!!创口贴上写道。不要再把手搞破啦!!!!

周琳父母则在买票当天就发了朋友圈:“温暖小棉袄给我们抢票成功”,配上“耶”的表情。

周琳记得,平时不怎么讲话的爸爸一见到朋友止不住炫耀,有朋友约他吃饭,他也说:“不行不行,我今天要看演唱会!”


李仪给毛兰准备的礼物。 受访者供图


毛兰的生日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爸爸是被工作塑造的人”

而刘月试图用一张门票,找回记忆里的父亲。

在她的回忆中,59岁的爸爸刘少峰曾在技术岗位上工作,是一个活泼、幽默的“理科生”。他和妈妈金兰在单位里相识,两人因很多共同话题走到了一起:喜欢金庸,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妈妈囤的不少武侠小说,都是爸爸送的。

年幼时,刘月便见到家里摆着CD机,还有许多卡拉OK的话筒。爸爸在洗澡、做家务时常常引吭高歌。刘月觉得,“音乐肯定不是爸爸生活的主旋律,但一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情绪出口。”

一个周末早晨,刘月还赖在被窝里不肯起来,刘少峰往身上披一条毛巾,在她身旁唱起杀虫剂的广告:“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刘月被逗得直笑,把这件事写进了小学作文。

刘月记得,小时候每当妈妈发火,他总是带着笑意,“像一个高僧”,声音轻轻的,摆事实、讲道理,再开开玩笑逗乐妈妈,从不会急得红脸。

小学时他经常带着刘月去奶奶家玩。10分钟的路程里,刘月总是挽着爸爸的手,一边走一边聊,就这样持续到初中。


年轻时的刘少峰和金兰。 受访者供图

但渐渐地,她目睹父亲的性格发生变化,变得敏感、多虑。

刘月上初一后,领导觉得刘少峰肯学、态度认真,就把他调动到了党政的岗位。从那时起,刘少峰始终在出差、外调的路上,每隔三到五年就要去一个新的城市常驻。

在刘月眼里,爸爸天生有些完美主义,更换工作后,便始终处在高压、随时准备的状态下,工作与生活不再有清晰的界限。大年三十,刘少峰匆匆吃口饭就离开家里去了公司。刘月感到不解,他明明有许多假期,却除了自己中考、高考之外,一次假都没有请过。

初中时,刘月和爸爸聊起成语典故,当聊到“如履薄冰”时,刘少峰举例说,他在目前的工作中,就经常用“如履薄冰”、谨言慎行来要求自己。而两人在看反腐题材的电视剧时,爸爸不经意地说,平时在工作中见到这种事多了,会有内心上的冲击。

刘月突然意识到,“爸爸是被工作塑造的人。”

刘月印象深刻,网购兴起时,她给爸爸送了一箱柿饼。为了给他一个惊喜,事先并没有告知。可没想到等来的不是刘少峰的夸赞,而是快递拒收的通知。事后刘少峰解释,因为不知道是谁寄的,怕误会,也不敢打电话问女儿快递的情况。

“我的生活,没有惊喜,只有惊吓。”刘少峰说。通常,他给女儿微信中的回复只有简短的几个字:“不看”“没了”。

工作之外,他几乎没有娱乐,很早就把年轻时买的吉他送给了他的堂弟。不久前他迷上了跑步,在八百米的操场上能一口气跑上十圈。刘月劝他悠着点,他却说:“跑步可以治疗抑郁症,你知道吗?”

刘月还觉得,爸爸越来越喜欢把工作岗位上,教育别人的角色代入到家庭生活里,成了“头号杠精”。不仅是演唱会,连自己送他的礼物、旅游邀请他都一律拒绝。“爸爸就是你说啥他都会反驳的那种人。”刘月描述,每当她说完几句话,刘少峰总爱回复“不是这样的。”“我不听我不要。”


刘月中学时的爸爸。 受访者供图

她同时又感到矛盾,这样的爸爸为家人付出得更多。

刘月留意过,爸爸喜欢不停地给妈妈、自己做事,只要在家就会做饭,很多烧好的菜根本吃不完。尽管家里有扫地机器人,但只要刘少峰在家,他每天都自己趴在地板上擦地。“有些没苦硬吃。”

家里人一起吃饭时,爸爸不会和大家在一起吃饭,而是等所有人吃完后,自己躲在厨房里吃,有时候是站着,有时候蹲在垃圾桶前面。奶奶调侃他,是不是在外面呆久了染上的习惯,劝他一起过来吃。他总解释,自己是收剩菜、不想浪费。

刘少峰还经常说,老了以后就去养老院,“总比在家里面当包袱好”。

刘月眼里的爸爸“不能接受别人对他好,只能用他自己的方式对别人好”。

像是裹在了一层“保护”的壳里。她回忆,填报高考志愿时,爸爸给自己填好了学校和专业。他强调,学校和他的单位有生源的输送,这样就不用为就业发愁。但刘月执意想当老师。他退而求其次,建议女儿选会计专业,表示自己也有些资源。但刘月怎么都不愿意。一再坚持下,刘少峰妥协了。他说,自己是担忧,“走了这条路以后,你就只能靠你自己。”

刘月想尝试走近父亲,却看到了两人之间变远的距离。

“我觉得我也很别扭、很迷茫。”刘月说,两年前爸爸终于调回了本地工作。然而长时间没有和他生活在同一空间里,反而有些难以适应。结婚后,刘月又有了自己的家,没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长大后刘月再没有和爸爸挽过手。有时她看到身边人工作、成家后和爸爸还是很亲密,“挺羡慕人家的。”刘月喃喃说道。

在刘月观察中,如今的爸爸似乎只有在妈妈面前可以放松下来。每次她想知道爸爸心里的想法,总会通过妈妈打探,“一些话他也只会对妈妈说。”

甚至刘月发现,刘少峰和孙子相处时会少一些戒备。她想劝爸爸放下工作的压力却不知怎么开口时,只能让自己的孩子去和爷爷说说。

刘月逐渐觉得,一些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去年11月初,刘月在看到罗大佑音乐会的票务信息后,便临时起意买了两张980元的门票。她想到爸爸以前最喜欢唱的一首歌就是罗大佑的《东方之珠》,他平时在家唱、在KTV也唱。

这一次,她把自己的心声寄托在了音乐会的门票上。



刘月爸妈在罗大佑音乐会的现场。 受访者供图

“愉快的时光,只因你在旁”

去年11月,刘月和丈夫开车送爸妈去音乐厅。

结束后,妈妈和刘月讲,音乐会的互动和舞台效果都很好,尤其觉得舞台上的乐队很厉害,“以后如果有凤凰传奇或者是刀郎的演唱会,她还会想去听。”刘月说。

她回忆,爸爸还是一如既往地含蓄,没有说什么。后来刘月通过妈妈了解到,爸爸现场拿手机录了像,记录下这段独特的记忆。但爸爸嘴硬地辩解:“这些歌我也没听过几首,我也听不懂。”

今年1月,毛兰夫妻两人出发去演唱会现场,李仪催促他们早点去,可以多拍拍照。

毛兰推测:“赵传的演唱会肯定都是老头子看的,一把年纪根本喊不动,搞不好我是最年轻的!”她一会儿又害怕大家都是秃顶,觉得“我一个人有头发好奇怪,应该戴顶帽子来”,一会儿又怕自己咳嗽,影响到其他人的观看体验。

进到现场后,毛兰发现演唱会并不像想象那般,观众有很多年轻人,没看到老头;现场的氛围“不是一把年纪喊不动”“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唱得我耳朵炸了”“太震撼了!”她单手拿着手机自拍。李仪的爸爸坐在旁边,张大嘴,挥舞着荧光棒望向镜头。

结束后,毛兰和丈夫各发了一条朋友圈纪念。李仪刷到,话不多的爸爸在朋友圈发文:跟着赵传嗨了三小时,只是有点费嗓子。

李仪觉得既搞笑又心酸,“我决定以后继续先斩后奏。”她想一家人一块再去看一次演唱会。



毛兰和丈夫对演唱会的反馈。 受访者供图

周琳也兑现了她的承诺,她与爸妈一起来到体育馆门外,帮爸妈与张学友的演唱会宣传牌拍了张照,牌子上有张学友的写真和不同歌曲的歌词,其中一句写着:“愉快的时光,只因你在旁。”

坐在演唱会现场,爸妈先在座位上拍了张自拍照发给女儿。两人拿着紫色的荧光棒,台上灯光闪烁,他们在台下跟着现场的观众一起唱、一起挥荧光棒。“哇,张学友好厉害,都60多了,还可以劈叉,保养得真好。”爸爸说道。



周琳爸妈在张学友演唱会的现场。 受访者供图

一些改变正悄然发生。从音乐会回来后,刘月感到爸爸不再是以前那样固执。

她发现,爸爸似乎能听进去一些对他的劝说了:每次少做几样菜,每周多出去玩几次,偶尔也会从厨房出来,陪家人一块吃饭。而她也时常装作不经意地问爸爸,“老爸你在干嘛?”

今年大年初一,刘月的妈妈念叨着去看《射雕英雄传》,爸爸嫌这几天人太多,可以晚点去,大年初二,刘月又一次在未告诉爸爸的情况下买了票,一开始,刘少峰的反应还是习惯性的拒绝,听完女儿说:“大过年的,就是要放松一下!”他就跟着去看了电影。

回来之后,一家人在一块喝了些小酒。刘少峰谈起年轻时喜欢的武侠,显露出很久没有过的激动。他一个劲谈论小说里周伯通的形象,他喜欢这位老顽童“大隐隐于市”的自由。他和刘月袒露,其实那天看完音乐会后,想起了很多以前的歌,也回忆起了那段时间的青春岁月。

刘月记得,在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上,刘少峰留着披头士样的长发,穿着牛仔喇叭裤骑在马背上。那会儿是上世纪80年代,他恰是青春,喜欢摇滚乐队、港台歌手,当然还有当时流行的那首歌《明天会更好》。

那张照片,已经被刘少峰锁进了书柜里。

(文中受访对象均为化名)

栏目主编:王潇 文字编辑:王潇

来源:作者:黄子睿 冯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