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海局势愈加紧张,我们看到菲律宾在这一地区的动作日益激进。背后原因之一,就是外部力量的持续推动,尤其是美国与其盟友不断施加影响。



不仅在口头上给菲律宾承诺,还通过实质行动给予支持。进入2025年以后,菲律宾的士气显著提振,因为强力的国际援助接踵而至,多国军舰在南海的频繁活动,更为菲律宾壮大了声势。

首先要提到的是,美国一直在努力加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这不仅体现在向日本增派新型战斗机,还体现在战略轰炸机被派往关岛。

从《1945》网站的报道来看,2025年1月,美国空军调派了四架B-1B轰炸机到关岛,美国海军也部署了“哥伦比亚”号攻击核潜艇。这些举措显示了美国希望通过军事力量来干预和保持印太地区所谓的自由与开放。

不仅如此,美国海军的“卡尔·文森”号航母,自2024年12月23日穿过巴拉巴克海峡后,一直在南海区域内活跃。其频繁的港口停靠和参与的联合军演,无疑为地区局势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尤其是2025年2月初,美国两架B-1B轰炸机和菲律宾的FA-50PH战斗机进行联合巡航,这一行动因为逼近黄岩岛,被视为明显的挑衅。

法国也不甘落后,其“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战斗群于2025年1月进入南海,并与多个国家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其中的“拉彼鲁斯”九国演习更是汇集了来自全球的海军力量,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国,动用了13艘舰艇和30多架飞机。

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和美国也在2025年2月5日在南海展开多边海上合作活动,进一步加强军事合作,此次演习派出的舰船和飞机数量庞大,展现出各国在地区事务上密切配合的趋势。

面对这些复杂局面,美国和法国计划在菲律宾海进行的“太平洋斯特勒-2025”多边演习引人关注。据传,美、法两国的航母将在日本的辅助下进行多航母编队演练,日本甚至借此机会将他们的“加贺”号准航母升级为轻型航母,以提升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技能。



这种密集的国际军事活动让南海成为全球目光的焦点,对中国来说,是策略与耐心的考验。中方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已经在采取针对性措施。2025年2月初,一支由055型驱逐舰、054A型护卫舰和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编队已经航向菲律宾海,虽名为参与演习,但实则对美日法演习的密切监控让人瞩目。

055型驱逐舰在这种情况下派出,可以说是中国对自身海军力量的强大自信。即使在不爆发直接冲突的情况下,这种展示威慑力的做法也是明确无误的信号:任何侵犯中国主权和安全的企图都不会如愿。

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为外部势力的“代言人”。虽然美国及其盟友不断给予菲律宾鼓励,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美国往往在关键时刻缺乏兑现承诺的勇气。对于菲律宾,这样的局面可能意味着承担着极大的风险,不实际的承诺可能最终只是为别人做嫁衣。

现实问题在于,尽管外部势力试图干扰地区稳定,但中国在南海拥有压倒性的实力优势。无论菲律宾基于何种原因挑起事端,也无论其它国家如何插手,在压倒性的实力面前,各种小动作终究无法动摇大局。美国不敢单独行动,只能通过推动其他国家“火中取栗”,这本身就透露了其自身对局面的担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