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走了,我们在围观中完成了集体献祭。
当代人的精神G点,早就被狗血八卦戳成了筛子。
1
#汪小菲发疯#话题近几年就是最容易Get的顶流密码。
晒账单、骂狗仔、爆前妻隐私,等等,每一条动态都像往粪坑里扔二踢脚。
但魔幻的是,他越疯,热搜越爆。
"电费梗""床垫梗"养活了多少段子手?加上母子联袂,流量就像被按了永动机的按钮。
网友一边数落"这男的太善良”“这男人没救了",一边疯狂截图左右转告。
房贷断供的社畜看着天价电费单哈哈大笑,被老板PUA的社畜跟着喊“卤蛋”拍手叫绝,一脸衷情祝"巨蟹座明天会更好"。。。
当代人的压力,需要更癫狂的剧情来对冲。
你当群众真就是为了吃瓜?
不,我们在找情绪垃圾桶!
2
算法把全民驯化成了"窥隐癖患者"。
还记得世界杯期间某平台的神操作吗?C罗摸大腿的镜头被慢放八遍,梅西喝水的镜头切了三个机位。
但机器比人更懂人性:汪小菲深夜发癫的点击率是姆巴佩进球的3.2倍。
算法毫不犹豫把流量喂给了更擅腥膻的瓜农们。
看看这些魔幻数据吧:
大S声明下的最高点赞评论是:能把床垫品牌说一下吗?
那一时,汪小菲母亲张兰的直播间,酸辣粉卖出2.5万单,背景音是"咱们北京孩子就是实在"。
资本早已参透了一条真理:比起竞技体育的热血,人们更爱看撕破脸的酸爽,越破越爽。
3
我们在围观中完成了集体献祭
还记得《康熙来了》那个穿定制西装的贵公子吗?他拘谨礼貌,满脸幸福。
但后来,他在直播间里眼袋发青,像被扯烂的提线木偶。
人们一边在弹幕里刷着"兰姐快管管你儿子",一边转头留言"明天几点发疯"。
这让人想起被全网围观的具荷拉的前男友、王力宏李靓蕾的离婚大战。
其实更狗血。
我们像古罗马斗兽场里的观众,既渴望看到血肉相搏,又需要他们拿最后一丝体面当遮羞布。
这种撕裂感,恰恰是流量狂欢的兴奋剂。
流量即利益,打了一剂又一剂,最后越来越扭曲。
4
不要以为去掉了一位关键主角,就听不到凌晨吹的号角。
战士就是战士,战兰不是吹的。
还有“卤蛋”,还有用不完的“痴情”可以复燃,还有很多你永远想不到的“不堪”和“荒诞”。
台上唯一的不变,就是想不到他们会怎么“变”。
台下一众无辜而低智,捂着心口共情,喊兰姐真可怜,儿子真可怜。
有报道称,国人成年者的逻辑分析力,均值仅相当于小学四年级。
我一边痛斥真特么能扯,一边心虚地敲自己的脑仁。
而某智库的报告显示,"81%的年轻人通过吃瓜 获得归属感"。
所以,当微博管理员偷偷把服务器扩容三次但仍被挤爆,当狂欢者的声浪再一次地升高两个8度再度狂颠,很少人能够这样问,是流量裹挟了你,还是你制造了流量?
或许,我们想不到的是,这事自始至终追的不是兰姐也不是汪总,而是那个在996重压下,唯有靠着他人的荒诞才能确认自己正常的可怜灵魂。
不妨问自己:那个圆圈,你确信自己会画的更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