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天,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中坚人物。

他的名字,曾在遵义、瓦窑堡、洛川等会议上闪耀过光辉,西安事变中,他的身影也不曾缺席。

他低调谦逊,政治信仰如铁石般坚固。

张闻天的晚年,依旧保持着与世无争的态度,直到默然离世。



他的夫人刘英作为革命的见证者,保留了大量宝贵的手稿。

她在多次访谈中,详细回忆了张闻天的过往。

特别是“八大”前的风波,以及政治局委员的调整,皆是革命历史的一部分。

刘英回述张闻天降为政治局候补委员议17位八大政治局委员名单

张闻天与刘英

刘英与张闻天的爱情,始于那场万里征程中的风雨飘摇。



1935年2月,红军二渡赤水,再度占领遵义城。

那时,刘英与几个伙伴漫步在街头,偶然与张闻天相遇。

张闻天见她,微微一笑,邀请她到自己的驻地闲聊。

两人在莫斯科结识,曾有过无数次随和的交谈,但这次,张闻天显得有些拘谨,话语间透出一丝迟疑。

他低声说道:“我们彼此早已了解,愿不止是普通朋友……”



话未说尽,一时沉默。

刘英并未作任何思想准备,虽然她一直怀有对张闻天的崇敬,却从未把“恋爱”二字与他相联系。

毕竟,长征的日子已经把她的生活压得疲惫不堪,哪里有闲暇去想什么“恋爱”之事?

于是,她坦然回应:“我早有打算,五年内不结婚。”

这句话脱口而出,却也在她心中悄然播下了爱的种子。

她未曾察觉,一句话的时间,已悄悄改变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时光荏苒,1935年4月,刘英成为中央纵队的秘书长,负责中央领导人的生活、警卫员的思想工作,以及会议记录的任务。

这个职位使她与张闻天的接触更加频繁,交流日渐深入。

每一次的相遇,张闻天关切的目光和言语,逐渐消融了刘英内心的防备。

在那充满艰难与挑战的长征路上,两人常常并肩行进。

无论是骑马,还是步行,几乎总是形影不离。



夜行军中,警卫员拿来了一盏小马灯,刘英看见后不禁笑道:“黑夜里行军,小马灯倒是挺亮的。”

张闻天当即接话,带着一丝幽默:“这是流萤(刘英)嘛。”

那一刻,刘英心中的冰封世界似乎开始融化。

再经过一段时日,刘英渐渐接受了张闻天的感情,虽然表面依旧保持着距离,但心中早已泛起涟漪。

张闻天察觉到了这一变化。

红军终于到达陕北,生活似乎暂时平静下来,张闻天轻声对刘英说:“红军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咱们也该有个家了吧?”



刘英只是一笑,点了点头。

两颗相爱的心终于紧紧相依,路上的风风雨雨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彼此。

张闻天与刘英的爱情,在硝烟中悄然绽放。

1936年6月,刘英与张闻天在瓦窑堡结为夫妻。

那时,并未有华丽的仪式,也没有什么宴席招待宾客。

两人简单地将行李卷叠在一起,就当成了家的象征。

对于革命者而言,婚礼的繁华与奢华本不在考虑之列,重要的,是两颗心的契约。



至于风风火火的“闹新房”,倒是后来毛主席亲自登门补上了这份遗憾。

毛主席当时带领红军在直罗镇大捷归来,神采飞扬,心情极好。

当他到达瓦窑堡时,第一时间便直奔张闻天与刘英的住处,一进门便开口调侃:“你们结婚了,怎么没请客?这婚不算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