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对国际刑事法院(CPI)实施制裁,此举引发国际社会广泛谴责。联合国79个成员国迅速签署联合声明,指责美国的制裁措施是对国际法的严重攻击。然而,意大利并未加入这一谴责行列,而是选择了所谓的“保持中立”。


此次行政命令的背景是国际刑事法院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及前国防部长约阿夫·加兰特发布的国际逮捕令,指控他们在加沙地带涉嫌战争罪。美国政府随即对国际刑事法院相关官员实施制裁,包括冻结资产、限制签证,并对其家属采取措施。白宫方面指责国际刑事法院的行为“非法”,并称其威胁美国主权。

面对美国的制裁,国际刑事法院主席予以强烈谴责,表示这些措施剥夺了“数百万无辜受害者寻求正义的机会”。国际刑事法院在一份官方声明中重申,其职责是“为全球提供司法公正”,并呼吁国际社会维护人权和司法独立。

欧盟迅速表态,强调国际刑事法院是“全球司法体系的重要支柱”,并表达了坚定支持。然而,意大利政府在此问题上态度谨慎,未加入79国联合声明。

意大利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塔亚尼(Antonio Tajani)批评国际刑事法院在处理阿尔马斯里案件(Almasri,是一名被国际刑事法院通缉的犯有反人类罪的利比亚指挥官,但在意大利期间,未被意大利逮捕,而是遣返回了利比亚)中的表现,并建议对国际刑事法院的行为进行调查。这一立场引发意大利国内政坛的争论,反对派指责政府“纵容特朗普对国际法的攻击”。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称赞特朗普的决定,认为其“勇敢地捍卫了美国和以色列免受一个腐败法庭的侵害”。与此同时,匈牙利总理维克多•欧尔班(Viktor Orbán)宣布将重新评估该国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参与,暗示可能退出,并称美国的制裁表明“全球政治正经历‘特朗普风暴’”。

联合国已正式敦促美国撤回制裁,警告此举可能助长战争罪行的有罪不罚现象。然而,随着意大利选择保持中立,国际社会围绕国际刑事法院的公信力以及全球司法体系的未来展开了激烈讨论。

来源:意欧视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