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张中凯,文字整理/伊河生活】
1971年我报名应征,没想到父亲却悄悄到武装部划掉了我的名字,无奈我只好重
回高中学校读书,谁知几年后我上山下乡当了知青,更没想到5年后我从知青点报名入伍,从此改变了我的命运。
年轻时后经历告诫我,如果有梦,不妨大胆去追,也许转机就在前方。
1971年我16岁,上高一,征兵的时候,我们学校许多男同学都报了名,看到那么多热血青年到公社报名参军,我内心深处的当兵梦想被熊熊的烈火点燃,我也想当兵,于是,11月8日就和班里的同学一起到区武装部登记上了自己的名字。
回家后,太过年轻的我,禁不住心头的喜悦,就和妈妈说了自己和同学,已经在区武装部那里征兵报上名的事情,没想到母亲听后却一脸的惊讶,她说你才16岁,学都没上完,怎么能去当兵,况且,你大哥已经当兵去了,你就不要去了,但是,一心想穿上绿军装的我,那时哪里又能听进母亲的话……
然而,就在我带着一身的逆反心理等待体检通知的时候,却竟然发现和我一起报名的同学,早已到区医院参加过了征兵体检,但是却没有人通知我。
我感到很纳闷,于是,连忙跑到区武装部去问,结果却发现报名登记表上我的名字,却被重重地划去了,我不解地问办公室的同志,谁把我的名字给划掉了?
没想到办公室的同志却说,就在你们报名登记的第二天,你爹就找到办公室把你的名字划掉了,并交代我们,不要再通知你参加征兵体检等活动,说家里不同意你当兵……
我匆匆回到家里,看到父亲正在院子里修理锄头,就问他为啥不和我说一声,就到武装部把我的名字划掉,说完,愤怒的我把面前的一个小凳子一脚给踢到了大门口旁边。
父亲抬起头,发现一脸怒气的我,正要开口说话,母亲一把拦住父亲:你别理他,我给他说……
母亲递给我一个已经剥开的桔子,叹了一口气说,68年的时候,你大哥到新安县
上山下乡,第二年县上征兵,你大哥也没和家里说,在知青点就报上了名当了兵。
但那时大哥他们生活条件苦,17岁的年纪,身高和体重都不太符合征兵的要求,可你大哥为了能当上兵,天天到武装部去磨,给办公室的同志打扫卫生,提开水,找到接兵军人软磨硬泡,后来,武装部和部队的同志看你大哥非要当兵,真的就把他接走了。
母亲说,当初大哥当兵父亲就不想让去,但大哥在知青点,家里也管不住,如今,你高中学校还没上完,年龄才16岁就想当兵,你爹会让你去吗?
我不理解,就去问父亲,说大哥能当兵,为啥我不能当兵,父亲抽了一口旱烟,看着烟圈在空中飘荡,然后看着我说,咱们家就你们弟兄2个,还有一个妹妹,你大哥当兵走了,你就不能去了,你从学校出来以后,以后招工时去当个工人,不是挺好吗,干啥非要当兵。你还是好好把读书读完再说……
看到父母执意不让当兵,想让我考大学,尽管我心里很不高兴,但无奈只得回到高中学校接着上课。
1973年,我读完了高中课程,但那时却没有了高考这一说,没办法,我们只得离开学校回到了家里。
1974年年初,街道统一把我们这些走出校门的青年人送到了南召县的农村,我们也成了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我上山下乡到农村后,家里只剩下父母和妹妹了。
我们的知青点在云阳镇范庄村,到了这个地方后我们才知道,农村到底比我们家的环境差得太多了,我们住的是大队牛棚旁边的两间屋子,刚开始几个人还不会
做饭,也没有做饭的灶具,多亏村里的群众善良,看到我们6个十七、八岁的娃娃没法生火做饭,村里就先派饭,就是把我们两个人一组分开,到群众家里吃饭。
老乡待我们很热情,但那年月他们也没啥吃的,最好的饭就是玉米糁红薯稀饭,秋季能腌上点萝卜秧,看到老乡家里家徒四壁的样子,我们也不忍心吃老乡家的饭。每次饭后,我们都按规定付给村民2毛钱,二两粮票。
后来,队长给我们找来一口铁锅,提来半袋玉米糁和红薯,我们自己动手做饭,没菜吃就到地里挖野菜,好不容易把火点着,一不小心又让锅里溢出来的汤给浇灭了……刚生火做饭时,我们经常吃夹生饭,这才渐渐地学会了煮饭。
令我们意外的是,到知青点的当天下午,天快黑时,耳边突然传来一阵嘹亮的军号声,这军号声以前曾在电影里听到过,如今,由于距离较远一点,军号声却听得很清楚。
我问村民,这里是有部队吗?咱们这儿的农村怎么会有军号声。
村民告诉我们,就在范庄村上面2公里的山凹里,有一个部队,村前的水泥道路就是部队修的路,部队的军车和军人经常从村前路上走过。
一天清晨,我们还没有起床,耳边就传来了“一二三四”口号声,紧接着又传来“刷刷刷”整齐的脚步声。
我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迅速穿衣出门,发现薄雾里,几个黑乎乎的队列沿着村
前道路向下面的公路跑去。
那天早晨,我也破天荒地跑了步,远远地跟着军人的队列后面一个人跑。
后来,还不时见到大大小小的军车从村前道路上驶过。
自从知道附近有部队后,我觉得知青点的生活再也不那么枯燥了,就连单调的田野,也生动了许多。
然而,令人激动的一幕出现了。
这一年的麦收时节,我和老乡们正在发愁地里的小麦啥时候能收完时,突然发现村里来了许多军人,原来,部队也知道到了收小麦的时候,部队派出军人到村里,帮助村民收小麦。
后来,我们组还分到了一个班的战士,我发现身边穿着绿军装的军人,年龄和我差不多,有的比我还小,但他们干起活来不怕苦,也不怕脏,天气那么热,即便汗水把军装浸透,他们身上的军装仍然穿得很整齐。
而且,当我们把井水挑到地里让他们喝时,他们却推辞不喝,他们喝自己身上水壶里的水。当我们考虑给他们准备饭菜时,带队的一名军人却对队长说,部队是来干活的,有规定不许喝群众一口水,一碗饭,吃饭时部队带回山上的营区。
由于有了军人的义务劳动,我们那一年的麦收完成得很快,没想到,就在我们把地里的小麦刚刚收完,竟然下起了连阴雨,队长十分感触地说,多亏了后山部队帮忙,要不然小麦就烂到地里了。
又过了十来天,地里的小麦全部都收回并在打麦场完成了脱粒、晒干后,村长突然通知我们说,后山部队晚上要放电影,当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们激动得不行,那个年月看一场电影相当难,村长却说,后山部队只要放电影,就会通知我们去看。
天还没黑,我们早早吃好饭,就步行赶到了部队大门附近,发现部队大门对面,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里面除一个大仓库外,还有一大片空地,电影银幕就挂
在墙头的电线杆上,中间有一大片空地洒有白灰围成的圈子。村民说,中间空地是军人们看电影坐的地方,附近村民就在四周观看。
电影开始前,几列军人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口号,提着小板凳进了白灰圈里面。看电影期间,我尿急去厕所,到了外面发现竟然有军人在四周巡逻,我方便完赶紧又回到了观影的人群里……
虽然身在知青点,但能经常看到军人,感受不一样的军人生活,我们这群年轻人十分高兴,那时,我想什么时候也能像军人一样,过上整齐划一的生活。
冬天征兵工作开始了,队长说,知青可以在知青点报名参军,于是,我们知青点6个小伙全都报了名。没想到,我竟然体检和政审都合格,二十多天后,我穿上军装到了部队。
到部队后,我给家里写信,母亲给我回了信,这时我才知道,已经18岁的妹妹竟然也和我一年入伍,母亲说,当父亲听说我从知青点参军的消息时,叹了一口气说,看来咱们家三个孩子,都和部队有缘啊。
那时,大哥当兵的地方在福建,我的部队在广西,而妹妹却当兵到了上海。我们兄妹3个人,从此天南地北。
1978年,已经当了4年兵的我正准备年底退伍时,不曾想反击战打响了,我跟随部队参加了这场战斗,我在战斗中歼灭了3名敌人,胳膊还负了伤,战后荣立二等功。
伤愈后,我被直接提干当排长,之后一直在部队工作,3次学军校深造,从广西边防部队调到广东,后又交流到家乡附近的军分区任职,2010年从军分区副司令员岗位上退休。
热爱是一个人内心最深沉持久的力量,它不是心血来潮的一闪念,也不会因为年
节更替而稍纵即逝。
少年时代的从军梦想,激励着我向往军营,百折不挠,梦想成真!
【素材来源于素材提供者,整理作品不代表编者和平台观点,无恶意和不良引导。图片源自网络,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