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亚洲的体育天空。这场开幕式不仅是一次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与精神的交流,是对“简约、安全、精彩”理念的完美诠释。在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新闻发布会上,开幕式总导演沙晓岚坦言,这次来到了“双亚冬之城”哈尔滨,为大家呈现了第九届亚冬会开幕式,是一次真正的“双”向奔赴。
沙晓岚表示,此次开幕式的主题是“冰雪同梦,亚洲同心”,并围绕十六个字的创作理念——“亚洲风采、中国气派、龙江特色、冰城魅力”。而开幕式的亮点,沙晓岚表示可用“一二三”概括。“启梦、追梦、圆梦”的旅程就此开始;两个会场,互动同欢,让观众的视线从室内飞跃到冰雪大世界,主会场与分会场观众共同见证点火仪式和“丁香花”焰火的盛大绽放;三个篇章,绽放亚洲力量,从哈尔滨到中国,再从中国到亚洲,全世界共同欢庆“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光明未来。
哈尔滨是一个融合、包容,很时尚的一个城市。半年前沙导就带领团队来到哈尔滨,到中央大街、哈尔滨冰雪文化博物馆等地方采风、调研,其中蕴含的哈尔滨元素成为亚冬会开幕式美学来源的基础。“从开幕式的欢迎仪式开始,冰灯启幕勾起了哈尔滨人的童年回忆,再到极具北方特色的方正剪纸手绢花,可以说每一个节目都有哈尔滨的元素。”沙晓岚表示,在开幕式文艺演出的节目里也加入了很多哈尔滨文化元素和有趣的民俗活动,例如《长歌颂冰河》节目里创新演绎了“采冰”的民俗,《荣光耀未来》节目里芭蕾舞者翩然舞动于冰天雪地之中,绘就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浪漫景象,充分展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唯美。
由于场地局限性,开幕式采用最佳的演艺科技来对节目进行包装。“其实我们的科技感在每个节目当中都有展现。迎宾表演《冰灯启梦》时,电视机前的观众能看到浪漫的雪花飘落,随着舞台表演到了雪乡,周围都被小木屋包围住的真实场景,这都是应用了AR技术;在‘采冰’ 民俗的演绎中,从采出的头冰再到画面中红绸子飘过来,则用到了裸眼3D;而到了《燃情时速》篇章中,演员身着的发光服,从质量到品质都是世界一流的,是数控技术和音乐的完美结合。”沙晓岚表示,大家都知道哈尔滨是“音乐之城”,所以在开幕式上主创团队更把中央大街上的“音乐阳台”放置在观众席之中,并每一个通道安置了10名少年宫的孩子现场演奏小提琴,孩子们与小号、键盘等器乐齐奏和鸣,来传递“音乐无国界,友谊万里共和鸣”的情感。
这场亚冬会开幕式,将哈尔滨的“极寒”转化为艺术的“极美”,释放出体育的“极燃”。它让世界看到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运动之美,成功讲好了中国故事,传播了中国声音,展示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亚洲冰雪体育事业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于秋莹 张堃雷/文 陈南/摄
编辑:马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