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后不久,就提出想要吞并加拿大,并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张美国和加拿大合为一体的图片。估计许多中国人都搞不懂特朗普的这一骚操作,在中国普通老百姓看来,加拿大不是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小弟吗?不是经常宣传美加一体,两国6400公里长的边境几乎不设防,怎么特朗普会有如此想法?



实际上两国间虽然经济联系紧密,但两国间的政治关系并不是如中国人想象的那么紧密。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会面时,就曾提到:“是你们放火烧了白宫。”而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也曾说过:“美国注定将扩张到北半球的整个北部。”在早期美国民族主义者的眼中,加拿大理应属于美国。

早上1774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列克星敦枪声刚刚响起时,美国十三州联军中的马萨诸塞湾省的联军就进军加拿大地界,试图阻断马萨诸塞与英属魁北克省之间的联系,并认为魁北克省居民会呼应大陆联军的进攻,甚至考虑将魁北克省变成第14州。无奈当地居民一心向着英国,把大陆联军视为叛军,当地的印第安人也抗击美国大陆军的入侵,再加上英国援军迅速赶到,重创了大陆联军,并击毙了美国联军的指挥官查德·蒙哥马利,史称魁北克战役。


油画蒙哥马利将军之死


历史学家事后复盘,曾说如果加拿大的英军在魁北克大捷后能够顺势南下,和美国境内北上的英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有可能美国的独立战争就失败了。


美军进攻路线图


第二次和加拿大之间的战争发生于1812年,史称第二次独立战争。

当时英国和法国拿破伦在欧洲大陆上激战正酣,美国认为英国无暇顾及美洲事务,欲乘机向北扩张占领加拿大,并认为加拿大居民会美国军队视为解放者。于是在1812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正式宣战,并出兵全面攻击英国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

当时英国在加拿大的正规军只有5004人,主要的作战力量依托的是加拿大民兵。

但加拿大民兵表现相当优秀,因为英裔加拿大人多数是美国独立战争后流亡加拿大的保皇派,传统上忠于英国王室;法裔加拿大人多是天主教徒,一向厌恶美国的新教;于是双方合作共同反对美国的入侵。

其中在1814年8月24日,由一个爱尔兰出生的英国将军Robert Ross带领着一群加拿大民兵,成功的反攻进了华盛顿,美国总统麦迪逊总统被迫逃亡到维吉尼亚。而这些加拿大民兵为了报复美国人在开战初期对多伦多的焚烧行为,纵火焚烧了包括白宫在内的华盛顿特区许多建筑。



Robert Ross在此后巴尔第摩战役中阵亡,后被埋葬在哈利法克斯专门用于埋葬在该战争中战死军人的墓地,在该墓园的入口处的匾额上这样写道:“多亏这些长眠于此地的水手和士兵,我们没有变成美国人。1812年战争中,他们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对我们国家的兼并,在海上和陆地上奋战至死。”

根据加拿大公民考试官方教材《Discover Canada》中的内容所述:1812年战争是加拿大成形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抵抗美国侵略的共同目标把英裔、法裔和原住民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是“泛加拿大认同感的起源,使联邦的建立成为可能”。简单地说就是加拿大这个国家本来就是“抗美战争”打出来的。可以说这场战争的最重要结果是使英属北美殖民地于1867年联合为加拿大联邦。

时间来到上世纪初的1921年,,加拿大国防部收到情报说美国正在酝酿一个入侵加拿大的计划。考虑到历史上的教训,加拿大国防部十分紧张,组织参谋人员研究对策。其中一名中校参谋布朗提出了“以攻为守”的大胆计划,即就先下手为强,主动向美国本土出击,并取名为防卫计划1号(Defense Scheme No. 1 )。

按照布朗中校的推算,美国一旦动武,最先进攻的会是蒙特利尔、渥太华、汉密尔顿和多伦多这几个东岸的大城市。紧接着被攻击的目标是加拿大中部的草原三省 - 阿尔伯塔、萨斯喀彻温、曼尼托巴。最后,美军会攻打西岸卑诗省的温哥华。

加拿大地广人稀,军事实力只有当时美军的十分之一,按照常规,如果兵分三路防守美军进攻是抵挡不住的。所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布朗中校提出的进攻计划为:

集中优势兵力从加拿大西岸迅速南下,进攻打华盛顿州的西雅图、斯波坎和俄勒冈州的波特兰。

草原三省的加军从温尼伯出发,负责攻打蒙大拿州的大瀑布城和北达科他州的法戈,如果顺利再攻打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

东岸魁北克省的加军则进攻下纽约州首府奥尔巴尼,并向缅因州推进,确保圣劳伦斯河出海口的安全。

加拿大海军要尽全力守护五大湖的控制权,并配合英国海军封锁并袭扰大西洋沿岸的美国港口。

主要作战目的不是占领领土,而是在占领后破坏公路、铁路以及其他后勤设施后再尽快撤回加拿大本土,从而拖延美军事后的军事反攻,为英国争取调兵的时间,集结主力来支援。

布朗中校还设想邀请日本参战,让日本海军在美国西海岸登陆。并联络墨西哥,让他们从南往北去攻击美国南部的德克萨斯和路易安那州,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虽然加拿大国防部认为这个作战计划过于异想天开,被评价为“疯狂的自杀计划”。但当时在军中担任少将的George Pearkes(后来成为第20任加拿大总督)认为“虽然是铤而走险,不过也未必就不会成功”。照常规打法怎么也不可能是美国的对手,不妨冒一下险。于是最终加拿大国防部正式批准了这一计划。

不过该计划报告给英国方面后把英国人吓了一跳,英国国防部回复是“美国已经不会入侵加拿大了”为由命令加拿大总参谋长McNaughton取消了这一计划,大部分机密文件被销毁,只留下计划初期规划的一些大纲。

不过加拿大所获得的美国入侵加拿大的计划也并不空穴来风。美国当年确实制定了名为“红色战争”(War Plan Red)的计划,不仅想要吞并加拿大,更计划与英国以及其他英属殖民地开战。

此计划是由美国陆军于1927开始正式拟定,于1930年由美国战争部长和美国海军部长批准通过,并于1934年至1935年期间作出修改。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才决定停止,并将之列为最高机密,直到1974年才被撤销机密公布出来。



战争计划概述了当英国与美国之间爆发战争时,美国需要采取的行动。计划指出英国将会凭借其海军实力而在战争早期占得上风,并且很可能会利用其殖民地加拿大作为跳板攻击美国。所以美国应该先发制人占领加拿大,从而通过地理封锁及经济孤立击败英国。

在计划中,美国甚至没有去考虑战后的领土归还问题,而是就此就将整个加拿大纳入版图。

虽然无论是美国还是加拿大最终都没有爆发的战争,但这正是当时大国间角力的写照。也说明国际上各国间的关系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也只有网上一批头脑简单的小网红才会以江湖义气为背景幻想出所谓的这铁或那铁的盟友或敌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