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又传来一个悲痛的消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同志于2月6日20时30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黄老,一路走好!您辛苦了!您辛苦了一辈子!感谢你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我们会永远铭记您。
有的人轻如鸿毛,有的人重如泰山,您是重如泰山的人。你一辈子隐姓埋名,做的是保密工作,连你的父母,家人都不知道你在干什么。
你父母离世,你也不在身边。你们几乎没有时间陪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你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你的工作,这是多么伟大的割舍。
这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做到的,而你却做了一辈子。所以我们称您为伟大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今天您走了。用一篇文章,回忆您,记述您的一生,让读者朋友们知道关于您的事迹。
您有很多头衔,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七一九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技学技术奖获得者。
但您说您不在乎名誉。您在乎的是对国家的忠,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的孝。这是多么伟大的认知和觉悟啊!
您捐献个人奖金超2000万。国家发给你的奖金你自己不花,你没时间逛街购物旅游,你一生只付出不索取。
黄旭华老先生,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黄旭华的父母都是医务人员,在当地治病救人。黄旭华是家中老三,受父母影响,他最初的理想也是成为一名医者。
1938年,抗战第二年,黄旭华还在上中学,为了上学甚至东躲西藏。
1939年夏天,黄旭华回到老家,日机的一颗炸弹彻底改变了黄旭华的想法,他想:“学医只能救人,我要救国!”
1945年7月,19岁的黄旭华以专业成绩第一考取了上海交大造船工程系船舶制造专业。
1949年4月,23岁的黄旭华在学校入党。
他说:“党需要我冲锋陷阵时,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党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时,我就一滴一滴地流!”
作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一名老兵,他是这样说的也这样做了。他坚守了一生,用一滴一滴的血汗铸就核潜艇的成功。
1958年,他从上海到北京。领导只和他说来工作,并不告诉他具体做什么。他随身背了个小包就走,这一走就是30年,再也没有回过老家。
核潜艇工作需要严格保密。进去了就是一辈子,即使犯了错误也不能出来在里面打扫,做杂工。不能向任何人泄露单位名称,地点,所做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包括父母和妻子。同时还要一辈子隐姓埋名。
父母是来信询问他为什么不回家呢?你在北京哪个单位干什么工作?他都不能回答。父亲直到去世,也不知道他的三儿子在北京干什么,他只有三儿子一个信箱号码。
1987年,一篇报告文学,题目是《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里面提到了“我国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总设计师。他把这篇文章寄给母亲看,母亲反反复复的看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明白了。
母亲满脸泪水,她知道了黄总设计师就是30年没有回家,被弟弟妹妹误解忘记养育之恩的哥哥,家里的不孝三儿子。
他的老母亲心痛之余却自豪不已,她把子孙们叫到身边,说了一句话:“三哥的事,大家要理解,要体谅。”
这句话传到黄旭华耳朵,铮铮男儿,忍不住流眼泪了,30年如山般的重负一下释放出来。他感谢母亲和家人对他的理解和体谅。
母亲去世他也不在身边,后来他把母亲的一条围巾拿去了。一到冬天,再好的围巾都不戴,他只戴母亲戴过的这一条,就好像母亲陪着他,他陪着母亲一样。就好像这30年缺失的亲情,在那一刻能弥补一点点。
他知道他所做的事业就是忠孝不能两全的。他说我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就是用一万年也要造出核潜艇!当时,国家还很穷,迈开双腿也要上路。黄旭华和他的同志们,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仅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毛主席气势如虹的誓言。
山河铭记您的功绩,日月见证您的贡献。
最后,用黄老的话结束此文,此生属于中国!此生属于核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