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孙晓晨
编辑|苗正卿
头图|视觉中国
2月6日,OpenAI在社交平台X上宣布向所有用户开放ChatGPT搜索功能,且无需注册。
这一举动被视为OpenAI应对DeepSeek而有的举动。不过OpenAI与DeepSeek的博弈,正在让传统搜索引擎巨头们“躺枪”。
OpenAI开放ChatGPT搜索功能后,网上也出现了唱衰谷歌等传统搜索引擎的声音,如有国外网友留言称“谷歌结束了(终于)”“谷歌的时代可能要结束了”。还有网友直言“感谢DeepSeek。”据ABI Research预测,到2026年,全球将有73%的SaaS产品深度集成智能搜索模块,形成“搜索即服务”(SearchaaS)的新范式。
有信息显示,一份Google内部流出的压力测试表明,接入AI搜索后,用户单次访问时长从54秒延长至8分钟,但广告点击率下降37%。这是因为AI直接给出答案的特性,瓦解了“关键词竞价-结果页展示-广告点击”的盈利链条。可以预见,价值2000亿美元的搜索广告市场将面临结构性调整。
有分析人士向虎嗅表示,OpenAI和DeepSeek两家公司的技术路线存在潜在交汇点。未来不排除出现“OpenAI的垂直搜索能力+DeepSeek的架构效率”的融合形态,这种技术合流可能催生新一代企业智能中枢。
2025年1月,中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旗下生成式AI产品DeepSeek爆火,其开源推理大模型DeepSeek-R1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小的算力规模,达成比肩世界顶尖模型的效果,震动业界。
此前,人工智能行业一直秉持算力为王的行业信念,认为计算规模越大,训练数据量越多,模型越智能。因此,人工智能行业不仅仅是技术竞争的领域,设施与资金也是行业竞争者的重要凭藉。
在2024年,彼时DeepSeek尚未迈入大众视野,OpenAI、xAI和Anthropic等头部人工智能公司均有大额融资动作,其中OpenAI在2024年10月完成66亿美元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1570亿美元,并将在之后向软银公司出售价值约15亿美元的股票。
2025年1月,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宫,启动“星际之门项目”(The Stargate Project)。该项目计划将在未来四年投资5000亿美元,为OpenAI在美国建立新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OpenAI的人工智能发展之路一直带有“大力出奇迹”的色彩,“烧钱”是其重要标签。而DeepSeek崛起让业界看到了更具性价比的人工智能发展逻辑,OpenAI的发展模式不得不接受审视。
此外,DeepSeek-R1的开源特质也给OpenAI带来压力,毕竟“开源”曾是OpenAI创始之初的旗号之一。对此,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表示,OpenAI需要“弄清楚另一种开源战略”。
如今,OpenAI向所有用户开放ChatGPT搜索功能,这似乎可以看作DeepSeek压力下的改变。毕竟在新的竞争形势下,拓宽流量入口是对抗竞争者、争取用户数量的重要手段。
在DeepSeek推出性价比极高的MoE架构模型之际,OpenAI选择加码搜索功能,实则不能掩盖二者战略定位的根本区隔。
DeepSeek通过模型瘦身和计算优化,走的是“渗透下沉市场”的道路,更适合中小开发者的轻量化需求;而OpenAI则持续押注“高维能力突破”,试图在专业领域建立技术护城河。
其实,OpenAI的“手”已然伸得很长。奥特曼近期开始的“世界巡回之旅”,便意在为OpenAI寻得更多资源,以便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
就在近日,奥特曼在首尔与韩国游戏开发商Krafton的首席执行官金昌汉会面,讨论了利用OpenAI的核心大语言模型开发沉浸式虚拟合作角色等多种游戏开发合作方案。人工智能行业与游戏行业牵手,将会为游戏带来更高的丰富度,这次会面无疑有着巨大的市场价值。
除了对游戏公司的游说,硬件方面的动作也暗示着OpenAI未来的产业布局。
1月底,OpenAI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提交新的商标申请,人形机器人、XR、智能手表、可穿戴设备等硬件设备均在OpenAI申请范围之内。奥特曼也曾表示,希望与多家公司合作,开发由AI驱动的消费级硬件产品。另外,早在2024年,有报道称,OpenAI将与博通和台积电合作,计划于2026年开始生产自研的定制AI芯片。这一些系列动作意味着人工智能将在未来进一步影响物理世界,OpenAI将并非单纯以大模型取胜。
可见,多行业、多领域的合作发展是OpenAI当前展现出来的发展路径,游戏、硬件必然只是OpenAI产业蓝图的冰山一角。
尽管目标宏大,但是开放ChatGPT搜索功能这一行为也表明在当前阶段OpenAI不得不应对其他公司的竞争,以守住和扩大用户基本盘。
无论是观察OpenAI快速作出的改变,还是考虑DeepSeek-R1本身高性价比且开源的特性,DeepSeek在2025年初砸出的“水花”,都会越漾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