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不变的利益。纵观当下的中俄关系,这句话再次证明了这个不变的丛林法则。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被美西方国家全面孤立,经济上遭遇多重制裁。困境下的俄罗斯选择了“向东看”,中俄关系持续升温,双方的经贸合作规模持续扩大。

近3年过去了,如今俄乌战场局势日益明朗,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承认,孤立无援的乌军随时可能战败,乌克兰也已经做好了准备结束热战的准备。而就在俄乌和谈有望开启的当下,中俄关系却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近日,俄罗斯全面检查中欧班列,致使大量中国货物被扣留。种种迹象表明,这绝不是正常的通关审查,而是一场地缘政治棋局中的试探。



首先从动机来看,俄罗斯此番对中欧班列下手,可以说是俄乌战争在经济领域的延续。和硝烟弥漫的正面战场不同,俄罗斯与美西方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厮杀虽然看不到硝烟,但同样惊心动魄。自2022年开始,西方国家针对俄罗斯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经济制裁政策,尤其是俄罗斯的能源和农业出口贸易,都遭遇了西方的疯狂制裁。作为反制,俄罗斯也通过限制天然气出口等方式让欧洲国家元气大伤。

中国在同俄罗斯发展双边贸易的同时,同样在积极推动中欧贸易,而中欧班列作为横贯欧亚大陆的重要运输通道,一直在现代贸易链条当中担当着中坚角色。眼看着中欧班列规模持续扩大,欧洲各国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俄罗斯自然坐不住。此次,俄方以“防止敏感物资过境”为由,对中欧班列沿途货物进行严格筛查,重点检查军民两用物品和敏感商品,但在实施过程中,各种民用基础物资都在扣押行列,这无疑是俄罗斯对中方发出的警告,意图让中国疏远欧洲。



俄罗斯有底气对中国下手,就是基于对俄乌战争走势的判断。眼看着大局已定,俄罗斯即将从战争中脱身,自然希望在未来的中俄对话合作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与核心利益。只不过,俄罗斯还是高估了自身的价值,也低估了中国在拓展对外市场方面的实力。就以中欧班列来说,俄罗斯这个中转站并非不可取代的唯一选择。

如果后续俄方继续干预中欧班列的运行,中方很有可能加速推进其他贸易通道。目前来说,中方商品完全可以改走中亚路线,通过中亚国家绕开俄罗斯进入欧洲。与此同时,中方还有海运备选方案,一方面可以通过中东、南欧的港口进入欧洲市场,另一方面还能利用里海航线连接中亚和欧洲,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一旦更高效、更安全的路线成为主流,俄罗斯关键节点的战略优势就会被稀释掉,俄罗斯不仅占不到一点便宜,还会彻底失去中国市场。



当然,俄罗斯虽然罕见对华露出獠牙,但并未到撕破脸决裂的地步,更多的仅仅是一种试探。近年来,中俄关系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合作水平,中俄双方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而中俄“结伴而不结盟”的合作政策,也是双方抵御外部威胁,维持稳定发展的前提。

中俄合作,并不意味着双方没有分歧和矛盾。在俄乌战争的背景下,俄罗斯始终需要一个强力盟友,而中国的态度至关重要。即便俄乌战争结束,美国和北约打压俄罗斯的路线也绝不会改变。



从长远来看,中国依然是俄罗斯不可或缺的战略合作伙伴。而随着中俄贸易关系的深化,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经济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还是那句话,失去了俄罗斯,中国不会元气大伤,而俄罗斯失去了中国,将真正面临孤立无援的危机。孰轻孰重,俄罗斯高层是该好好反思,作出明智地选择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