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明朝初年,一个姓韩的人家从安徽凤阳迁到了陕南一座小村庄,从此在此繁衍生息。600年间,这个韩氏家族成了陕南的豪门大户,被皇帝两次加封。而他家的祠堂,因为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之奇,建筑艺术之美,成了“陕南第一氏祠”,并幸运留存至今。



这里就是——汉中城固县的韩氏祠堂。



前段时间去城固县游玩,参观完张骞纪念馆,我们准备去桔园镇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五门堰逛逛。导航的时候发现沿途还有座“陕南第一氏祠”,于是便决定顺路去打卡。

这个“陕南第一氏祠”,便是位于原公镇西坝村的韩氏祠堂。



跟着导航找到了“藏”在村子里的韩氏祠堂,结果发现大门紧闭。难道这次只能吃个闭门羹了?我们在周边拍照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村民,告诉我们可以去前面一户人家要了钥匙进入参观。

顺着老乡的指引,我们找到了韩大姐家。听说我们想参观韩氏祠堂,热情地拿着钥匙就带着我们来开门了。

后来听韩大姐说,祠堂的钥匙平时由好几家村民拿着,她不在家的话也可以找别人开门,就是方便偶尔有游客来参观的。就这一点,让我们立刻对城固好感倍增了。



原公镇西坝村位于城固县城以北大约15公里,是一个陕西传统村落。我飞了无人机四处看了看,发现西坝村面积不小,一条主街连接各村落组团,村舍房屋错落有序,四周群山环绕。



韩氏原是安徽凤阳人,明代时因军功迁到城固居住,子孙在此繁衍。清代时,韩氏家族曾有多人考中举人和进士,还涌现出无锡知府等显赫人物。这位韩知府因有政声,并赈灾有功,诰封奉直大夫,先后两次被嘉庆皇帝加封。这两道圣旨存放在城固县博物馆内,成为家族荣耀的见证。



韩家祠堂始建于明代,清嘉庆年间进行扩修,总占地面积1170平方米,是目前陕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宗氏祠堂。



祠堂五进四院,呈“串”字形格局。沿着南北中轴线,依次为照壁、山门、牌楼、过厅、献殿、大殿等组成,气势恢宏、古色古香。



穿过山门殿,一座巍峨的三层牌楼赫然矗立眼前,重檐歇山顶的建筑风格,尽显庄重与气派。牌楼前檐的牌匾以青色为底,金色楷书“奉直大夫”四个大字熠熠生辉。透过阁楼内的“城固精武世家”牌匾,依稀能感受到韩氏一族曾经的荣耀与兴旺。



大殿正中,供奉着韩氏家族的几位先祖,庄严肃穆,令人敬仰。中间三位分别为韩信(中)、韩成(左)、韩愈(右)。



现存9通清代至民国碑刻,记录着韩氏家族兴衰与地方历史,其中一方嘉庆年间的功德碑,楷书笔力遒劲,堪称陕南金石艺术的代表作。



韩氏祠堂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未被封存在历史玻璃柜中。直到今天,韩氏祠堂既是村落宗族活动的重要场所。每逢清明、中元,韩氏后人仍在此举行祭祖仪式。

这大概,也是它能够留存至今的原因吧!



最后说一些旅游实用信息,想来的朋友可以参考:

坐标:汉中城固县原公镇西坝村韩氏祠堂

门票:免费(平时门是锁着的,去的时候找村民要一下钥匙即可,村民都非常热情)

周边:建议把张骞纪念馆(城固博物馆)、韩氏祠堂、桔园景区、五门堰作为一条一日游路线,串联起来游览。

想了解更多冷门又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