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婚姻是幸福的殿堂。又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是什么让大家对婚姻的态度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时间流逝?是个人精神觉醒?还是社会发展导致的思维变化呢?
其实,不论是国家修改婚姻法,还是大家逐渐对婚姻产生了避而远之的态度,都能够证明,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婚姻和爱情产生了消极行为。
这种消极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只恋爱不结婚”、“婚内出轨”、“同时谈多段恋爱”等等。
那一定会有人问了,且不说恋爱,婚姻中,我国实施的是一夫一妻制度,一旦发生重婚罪或坐实出轨,在法律上都是不受保护的,那为什么还是会有人违背呢?
是什么在冲击一夫一妻制度呢?道德感低下?还是为了追寻刺激?
如果说恋爱期间产生“一”对“多”的现象,可以叫劈腿,也可以叫道德感低下。
那在婚姻中产生“一”对“多”的现象,可能就是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的冲击。
一、契约关系的主动削弱:逐渐消失的信任
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带来了许多好处:科技更发达、社会思想进步、人们的经济能力普遍提高。
但也暴露了最大的问题,我们的时代进入了信任危机时代。社会中充斥着欺诈行为,经济多元开发也带来了多种多样的骗术。
尤其在感情方面,有一些欺诈行为甚至犯罪成本极低。
“女子骗男方彩礼卷钱跑路”;
“女子由于备注自愿赠与而无法追回转账”;
“女子婚后发现需要偿还丈夫欠下的巨额贷款”;
这类标题的新闻层出不穷,网络信息爆炸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受骗新闻播报与受害者分享自述。
每次出现这样的内容就会让人触目惊心,婚姻和爱情不再单纯,它们逐渐从情感的证明,变成了诈骗犯犯罪的保护伞,受害者申诉的枷锁。
经历过诈骗的受害者引以为戒,看到新闻的观看者提前提防。
就是在这种固步自封中,人们逐渐丧失了婚姻关系和一夫一妻制度中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信任。
婚姻是爱情加契约,在有爱情的前提下,用一纸婚约,签订了一辈子的情缘。
所以,婚姻又是一段契约关系,一段只有两个人以信任为前提,承诺彼此的契约。
而现在,信任感逐渐消失,爱情里夹杂着怀疑,涉及双方财产,又夹杂着私心和提防。
所以信任感减少的情况下,直接的表现就是人们开始主动的削弱契约关系。
在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 你发现你有一位朋友恋爱很久了,和另一半的关系很好,但是无论家里人如何催促,他们都不结婚;
- 你发现有人恋爱时,能够投入很多情感,但一旦涉及到钱财,就会闭口不谈或转移话题;
- 你还会发现,有人和他的另一半都出轨,彼此都知道,但是却都不在意,继续维持着表面婚姻。
以上这三类情况都是人们忽视契约关系的表现。
当人们不再追求彼此关系,不再把婚姻看成两个人之间的事情,那么,不仅是婚姻契约,连法律强制的一夫一妻的制度,他们都会违背。
而这一切的违背都是出自于保护自我,预设坏消息的到来,提前树立自我防御机制罢了。
源头就是那些把爱情和婚姻当成诈骗保护色的人,犯罪成本低,他就愿意铤而走险。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接收到许多“坏事”信息,逐渐瓦解信任,树立起自我保护高墙,主动减淡契约关系,就是合理的事情了。
二、认知的颠倒:男女责任思维的转换
自农耕时期,男子由于生理条件的优势,能种田能割麦,劳动价值高于女性,所以在家庭结构中承担着主力的地位,负责养育一家人。
而女子往往承担着照顾家庭,做一些家务,为家庭处理琐事的责任。
“男耕女织”就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
但不知从何时起,有些男人不再认为赚钱养家只能是他们的责任,尤其在经济压力如此之大的当代,他们有时候感到了厌烦和疲倦。
女人也不再认为女性只能困在家中,她们也想立于人前打拼自己的一番事业。
这样看似是男女思维互换,但细看,矛盾就出现了。
有些男性不想再努力,但自尊心在作祟,不愿意顶着世俗的目光照顾家庭起居,不愿成为家庭主夫;
而有些女性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越来越追求提升自己的事业,爱情和婚姻自然就成为了人生的次选项,不愿意再完全的回归家庭,围着小家庭转。
这本质是男女认知的转变,核心也是女性思想的崛起,女性可以不再是靠父辈、靠丈夫、靠儿子的附庸,完全可以靠自己。
而有些男性的对女性的思维还停留在之前,就会导致认知差,增加感情风险。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旦拥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在认知转变的今天,就会受到吹捧。
人的天性就是喜欢奉承和成就感,这样的情况下,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反而是在给目前的情感造成阻碍。
是需要有极大的自控力和对另一半的责任感才能够继续坚持的。毕竟社会中的诱惑太多,越有经济实力和身份地位就越多,无论男女。
三、极低的情感需求:婚姻像儿戏
最后一点,其实是第一点的延伸,有人说:“爱到最后全凭良心。”,就可以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
我们都知道爱情想要保鲜是很难的,多年后爱情就可能会转变成亲情。
那么,想要一个纯洁的爱情可能就是难上加难。
关于这一点,一部分人给出的应对方式就是降低对爱情的情感需求,谁也别把谁当真。
当大家不再把爱情当为必需品,生活中不再需要爱情,就更不用谈婚姻了。
婚姻已经不再是一个很正式且庄严的人生必经过程,成为了儿戏。
可以结,也可以离;可以不离,也可以出轨;可以不结,也可以各玩各的。
人们不再重视婚姻和爱情,不论是因为信任感的缺失,还是对于自我的追求,还是遇不到合适的人。
最终都会走向两个极端结果:
要么无欲无求,完全无所谓,要么花天酒地,挑战婚姻制度。
其实是三个怪异的现象,都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重点突出的社会问题。
不仅冲击着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更是冲击着人们对于人生阶段的看法。
我们似乎正在走向一个不可避免的道路,可能只有极端幸运才能遇到合适的另一半,但这并不代表概率为零。
你可以降低对爱情的需求,但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因为一时的放纵,产生极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