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藏家都知道:真正潜力大的藏品,必然是经过时间的考验,以文化加持的传承之道,才是持久的收藏。
那些“新产品”,人们都知道这是资本博弈,入行的原因也是“赚快钱”,心里清楚但嘴上不说。然而赚了炫耀亏了叫屈,愿赌服输的心态可不是每个人都有。
就像蛇年纪念钞(币),前段时间“大学生大战黄牛”的新闻热度居高不下,不是年轻人不感兴趣,只是这种新发行的藏品短短个把月,暴涨暴跌让不少年轻人吓到了,他们第一次体会到“市场这只大手”的威力。
80版猴票
但只要不是加高杠杆去“豪赌”,花点小钱买蛇年纪念币也亏不了多少,没准以后还能炒起来。毕竟哪个热度高炒哪个,是背后那些资本喜闻乐见的,只要看准时机提前清仓,到时候还有的赚。
问题在于,这种“不透明”的所谓收藏,可操作的情况就太大了。人们只了解其中一小部分,在入场的时候抱有极大的期待,但资本一旦建仓完毕再收割离场,结局往往就是一地鸡毛。
邮票市场的由盛转衰,就是这种情况,大量“新发现”的数量冲垮了市场,导致上千万的老玩家遗憾退坑。就连代表性的1980年庚申猴票,这种邮票市场的常青树,如今都已开始雪崩!
大版猴票拍卖现场
8分面值的猴票,发行之初就因为“首枚生肖票”,黄永玉设计等吸引人的元素,涨到3元钱一张。往后成为了收藏市场的“神话”,1986年就涨到30元左右。
十年后飙升至1100元,进入21世纪后更是成为邮票收藏的代名词,虽价值没有“全国一片红”高,但名气上更加为人熟知,成为全民向往的“珍邮”。
巅峰时期是2016年左右,单张价值涨到了12000元,相比发行价升值了整整15万倍!整版80枚的拍卖价更是夸张,拍出几百万都实属正常。还出现了专门的电视剧题材,一些企业家和明星也炫耀自己收藏的猴票。
最高峰暴涨到1.5万,但又迅速回到1.2万。然后就此横盘,再也涨不上去,多家公司评级炒作都无法维持热度,价值急转直下。
“神话”不再继续
然后,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某地文交所突然大规模抛售猴票。这些深藏多年的猴票就这样拿出来,数量巨幅增加,本来市场上流通的那些还能稳住价格,然后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被拖下“神坛”。
再然后,礼品市场风向突变,用“猴票”送礼变得行不通了,不少“资深藏家”也开始抛售。
双重夹击下,可想而知那几年猴票的价格,受到多大的冲击。很快便掉到万元以下,然后是8000元、6000元,直到如今在4500~5000元左右徘徊。
有业内人士还指出,这是背后有资本“托底”,否则会跌得更惨。
奥运钞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钞王”奥运钞身上,10元的面值发行量仅600万张,比猴票多不了多少。加上北京奥运会的热度,一出现就直接变成“爆点”,无数人凌晨就去排队兑换。
然后不少人回忆,当年能成功兑换的人少之又少,哪怕熬夜抢位置最后告知你一声“兑完了”。至于整捆的奥运钞?那只在新闻里见过,现实中闻所未闻。
这种精心设计发行量还少的藏品,暴涨是理所当然,发行当天就是以十倍增长的速度一路狂飙。几个月时间就从10元涨到100再突破上千元。
罚没的整捆奥运钞
到了2011年奥运钞到达最高峰,单张最高价已经突破7000元,当年如果能兑换到一定数量,那么这时候出手肯定大赚一笔。
这种情况维持了好几年,到了2018年左右,跌到了3600~4000元左右。这是因为不少地方开始出现整捆的奥运钞,拍卖会上原捆1000张的奥运钞直接以340万起拍!
至于“原捆”哪来的?就说2024年,黑龙江和云南的司法拍卖上,就各自出现了整整1万张奥运钞,普通人整捆都难见,这一下出现了十捆,官方标注是“罚没”,大家可以猜到这是哪来的吧?
这种“突然出现”大量原钞的情况,自然冲垮了市场,奥运钞直接腰斩,目前已经跌到单张1700元左右,向1500元“下探”!
当年的集邮老玩家
天阳地下没有新鲜事,老玩家经历的教训多了,开始对“工业印刷品”失去了信心,而新玩家看到这种情况,也是心有戚戚焉,自然不敢再接盘了。
不是说“印刷品”不能收藏,而是“数量”被控制的情况下,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被“当头一棒”。看看以前的兰花、黄龙玉、金丝玉、藏獒、金鱼、多肉、崖柏、核桃、球鞋甚至钻石等等。
这些年,炒作的花样繁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数量稀少”的泡沫一被戳破,立马被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