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明确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河南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必须勇担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提供文化动能和精神力量。
一、坚持以文化人,史实结合讲好文化育人河南故事
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夏商文明研究工程,重点做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夏文化研究”结项验收,培育“商文化研究”项目,持续推进“河南省四个分时期专题历史文化研究”项目。
河南博物院(资料图)
着眼打造世界一流考古研究机构,加快推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博物院改革重塑,建成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黄河文明博物馆、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开封悬河文化展示馆等一批文博场馆。着力构建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商丘世界级大遗址走廊,高标准建设河南省博物馆群,提升郑州百家博物馆和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的建设、展示水平,推出一批文物主题游径,让游客在行走河南中解码“何以中国”。
以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为载体,精心设计历史文化研学旅行营地、精品研学课程,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提供大课堂。实施“非遗点亮”计划,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景区、进街区”行动,支持各地“非遗工坊”“非遗小镇”“非遗街区”建设与改造,提升鹿邑老子祭典、淮阳太昊陵祭祖、浚县春节民俗大集、宝丰马街书会等民俗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二、坚持以文惠民,城乡一体构建文化服务河南模式
实施豫剧振兴工程,设立艺术发展基金,重点打造《妇好》《官渡之战》《孔雀东南飞》等剧目。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协调推动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曲艺、杂技等艺术门类繁荣发展。
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资料图)
继续实施“艺术名家推介工程”“青年艺术人才扶持计划”,加大青年演员、编剧、导演等人才培养和扶持力度,既要用好昨天的“台柱子”,也要培养好明天的“好苗子”,更要为人才成长“搭梯子”,全力打造河南艺术名角、名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民营文艺院团,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逐步形成国有与民营院团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发展机制。
开展“豫出彩·一起来”惠民文化活动,建设全省图书馆、文化馆联盟,办好市民夜校,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全面提升“文化豫约”平台服务效能,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城市书房等新空间运行、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文化合作社、乡村文采会”五个试点,实施文化筑基、空间焕新、能人扶持、数字赋能四个行动,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三、坚持以文兴业,虚实互补打造文化产业河南品牌
着眼固强补弱、接短续长,出台《河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链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培育旅游装备、演艺演出、交通旅游、文旅园区4个“强长板”链群和文创潮品、动漫游戏、康养旅游、体育旅游4个“补短板”链群。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资料图)
发挥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引导作用,重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链群、文化旅游融合、文化创意、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文化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等6类项目。一体化推进甲骨文文创和IP开发,支持“豫博文创”“黄河之礼”“唐宫文创”等本土文创做大做强。
推动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洛阳剧本娱乐产业总部经济园区加快建设,再推一批现象级旅游演艺产品。发挥郑汴洛安龙头带动作用,支持工业遗址、历史街区等蝶变升级为文创街区,争创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探索完善对外文化贸易共建体制机制,构建“一基地+一中心+N分中心”联动发展格局,依托开封自贸区、综保区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设立河南省对外文化贸易分中心,培育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大力推动全省文化出口贸易。
四、坚持以文塑旅,破立并重打造文旅融合河南样本
积极顺应市场新动向、游客新需求,实施文化艺术进景区、进街区、进度假区行动,推动景区度假化、街区艺术化、度假区生活化,结合历史文化特色资源打造一批精品演艺项目、一批文旅消费集聚区和旅游休闲街区、一批新型文化旅游空间,加快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共生、多元融合的发展格局。
开封万岁山大宋武侠城(资料图)
按照一个产品体系、一个营销体系、一个交通体系布局,整合串联郑州、洛阳、开封、安阳等优质文旅资源,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实施旅游景区提质升级行动,做强以“三山一河”为主的生态观光游,做深以文化遗产、红色资源为主的研学科考游,做活以民俗体验为主的特色乡村游,做好以休闲疗养为主的康养度假游,做精以登山、露营和马拉松等赛事为主的体育赛事游,在纵向延链、横向强链上全面发力。
持续深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创建,指导济源王屋山、商丘归德府文化旅游区、鹤壁黎阳城文化旅游区、林州石板岩、鹤壁淇河旅游度假区等创建国家级旅游品牌,扩大河南文旅“国字号”队伍。
五、坚持以文会友,内外合力畅通文化交流河南路径
突出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河南文旅新名片,逐步叫响“入境旅游必到安阳来,研学旅行必看甲骨文”品牌。
推出跟着历史名人去旅行、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等特色文旅活动,组织“四季河南”“引客入豫”等重点客源市场推广。
洛阳牡丹文化节(资料图)
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郑州少林武术节、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封清明文化节、三门峡黄河旅游节等重大文化活动。继续办好大河文明论坛、世界古都论坛,统筹打造官方组织、文旅行业、网络媒体多维一体国际传播平台,不断扩大河南文旅朋友圈、粉丝量。
加强“入境游联合体”建设,办好“欢乐春节”“茶和天下”“豫泰旅游月”“中柬人文交流年”等外宣活动,抓住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良好机遇,用好省入境游激励政策,大力开拓入境游市场。(作者系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