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起,重庆持续举行“建设‘六区一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六区一高地”建设目标任务。2月7日举行的第二场发布会,聚焦2025年重庆市推进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的情况。


发布会上,市商务委、市中新项目管理局、重庆海关、市政府外办、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介绍如何让开放的大门更加敞亮。

打造综合物流枢纽

重庆有了新目标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李颜在发布会上介绍,2025年,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将抢抓国家政策红利持续叠加释放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牵引作用,全力促进枢纽产业布局落子和高质量发展,为奋力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提供有力支撑。


集疏运体系建设方面,将提升干线规模化运输能力、畅通支线“卡脖子”路段、完善枢纽末端“最后一公里”。按照计划,将建成投用渝湘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渝湘高速公路扩能等项目。

通道拓展方面,常态化稳定开行重庆—雅加达、海防、胡志明精品航线,开行重庆—林查班精品航线,力争一季度测试开行“笼车+滚装”铁海联运班列、中老泰全程时刻表班列。

枢纽经济方面,加快形成集全市之力打造重庆枢纽港产业园的良好局面,全年实现新签约开工产业项目100个以上,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标志性项目。

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

深入实施“渝车出海”行动

市商务委副主任、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熙勇介绍,2024年,重庆市实现外贸进出口7154.2亿元,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迈出稳健步伐。


接下来,重庆将在打造战略支点、推进高水平开放、打造贸易枢纽等三方面持续发力。

其中,围绕打造战略支点,重庆将紧扣“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在稳住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基本盘的同时,深入实施“渝车出海”行动,扩大重点支柱产业的贸易规模。

通过梳理适合进出口的上下游产业产品,打造整车及零部件集散分拨中心、内陆电子元器件分拨中心,积极发展保税维修、保税再制造等新业态,将制造业发展转化为外贸增长的重要支柱。

2025年,重庆将建成一到两个全市性的外贸综合服务线上平台,让所有想做外贸的企业都可以享受到全链条服务;依托自贸试验区开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条集成创新,提升重庆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西部陆海新通道境内段运费扣减政策

复制推广至中老、中越班列

据了解,重庆在全国率先推出了西部陆海新通道境内段运费扣减政策,为企业减轻了60%的运费税负。在新的一年里,重庆海关在助力重庆建设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方面,也将带来更多新举措。


重庆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王忠文介绍,重庆海关全力支持枢纽港产业园建设。将西部陆海新通道境内段运费扣减政策复制推广至中老、中越班列,助力小南垭铁路货站加密开行中老泰精品班列。

加紧研究制定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进口再生铜等重点项目通关保障方案,构建形成通道、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新机制。

此外,指导外贸企业用足用好陆路启运港退税、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汽车KD件综保区集拼出口等最新政策。

“进一步提升与东盟国家海关互联互通水平。”王忠文说,重庆海关将推动落实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公路运输等一系列务实合作。与新加坡关税局开展新一轮关际合作,加快推进重庆农食产品对新出口认证进程。

此外,重庆海关将进一步助力航运贸易数字化改革试点走深走实,将智慧海关建设深度融入数字重庆建设。

助力内陆“山水城”

迈向国际“枢纽城”

目前,重庆正加快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市政府外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娅茜表示,将重点做好“四件事”,助力重庆这座内陆“山水城”,迈向国际“枢纽城”。


第一件事,拓宽国际交流“大舞台”。2025年,将着力以大外事服务大开放,全力配合高质量举办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第七届西洽会、长江文明论坛、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办好2025中拉数字技术合作论坛。

第二件事,扩大国际交往“朋友圈”。积极承接更多外国领导人来华顺访重庆。继续做大国际友城“朋友圈”,加强与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城市交往,力争2025年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总数达到195个。

第三件事,提升现代都市“国际范”。携手举办英国驻渝总领事馆开馆25周年、匈牙利驻渝总领事馆开馆15周年、重庆国际咖啡节等国际交流活动。支持在渝办好“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等活动。

第四件事,培育全民交往“国际风”。优化出国签证、领事认证、APEC商务旅行卡办理等服务流程,助力市民和企业更好“走出去”;继续实施“入境旅游”“留学重庆”行动计划,用好用足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在江北国际机场建设入境人员综合服务中心,让外国朋友来渝更便捷、在渝更舒心。

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 摄影 任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