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消息,近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外媒记者提问,中方最近将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的中文译名更改为“鲁比奥”。这种改变是否意味着他不再被中方制裁?毛宁对此回应称,我还没有注意到,但是我可以了解一下,我想更重要的是他的英文名字。“关于制裁,我想说的是,我的同事昨天已经介绍了中方的立场。”毛宁表示,“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中方的制裁针对的是损害中国正当权益的言行。”

一般情况下,外国译名这件事归新华社定义,根据新华社《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第二版规定,确实是翻译为“鲁比奥”,当年特朗普上台前也被叫做“川普”,后面才规范了译名,所以改译名不要大惊小怪,这是常见操作。2015年,新华社报道,就用“鲁比奥”了,只是没有强行规范。现在鲁比奥成美国政要了,然后就规范了名称。美国媒体想炒作这个译名也没用,中方已经回应,更重要的是他的英文名字,中方的制裁针对的是损害中国正当权益的言行。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资料图)

拜登时代,我们和布林肯交流不多,初期多点,后面基本是和沙利文交流。到了特朗普第二任期,卢比奥的作用,只会比布林肯更弱。国务卿本就是个尴尬的存在,主管外交和部分内政,最后的拍板权却在总统,既然如此,何不直接找懂王,何必多一个中间商?以前要顾及布林肯,因拜登一属于传统政客,不会跳过国务卿插手外交,二则沙利文那边未必买账,两个都交流,好让他们互相制衡。

要知道,鲁比奥在担当参议员期间就上了中方的制裁名单,其在涉及中国核心问题上的错误做法和言行,已经多次触碰中方底线,上了中方制裁名单也不冤。最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给出了解除制裁的条件。当时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美之间的高级别官员交流很重要,会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接触。那么卢比奥显然就属于美国高级别人员,与中方在保持接触行列,也就是说,中方不排斥与卢比奥进行会晤。




鲁比奥和特朗普(资料图)

鲁比奥作为一个在政坛摸爬滚打几十年的政客,鹰派反华急先锋未必就是他真实想法,而他或许也是把反华当做了一种政治选择。这也就能说明了,特朗普政府在对华问题上一定会遵从反华的态度和行为,这一点在民主党和共和党那里也能达到共识。就如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说的,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和美国仍然是系统性的竞争对手。美国政客的言论和态度不能尽醒,坚定发展自己才是主要。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鲁比奥本身的行为和言论,而不是其英文译名。名字,尤其是中文译名,不过只是一个代号罢了,中方对其进行更改有可能是有一些别的考虑,与制裁不制裁没啥关系。总而言之,中方关注的重点是你干了啥,并不是你叫啥。那么,既然如此,鲁比奥该如何能够免除中方对自己的制裁呢?这只能说是鲁比奥诚心悔过,尽量弥补其之前的过错并为推动中美关系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之后,其才有能够能够与中方沟通这一点。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资料图)

确认出任美国国务卿后,鲁比奥先见了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的最高外交官,正式开启特朗普新政府时期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随后,鲁比奥又分别与日印澳三国最高外交官进行单独会面。在这两场会面后,日本外相岩屋毅首先就站出来替鲁比奥说好话,颇有一种给鲁比奥向中国“求情”的意味。岩屋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着重强调了一件事,他声称,以为鲁比奥是个对华强硬派人物,但鲁比奥在与他会谈时强调“四方安全对话”并非针对中国后,这一点令他印象深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四国外长联合声明未直接点名中国,但意图不言自明。提及“印太地区”,声明称,“强烈反对任何试图通过武力或胁迫改变现状的单方面行动”。声明还声称,四国“共同致力于加强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维护和捍卫法治、民主价值观、主权以及领土完整”。针对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这一机制,中国外交部此前就曾表示,中方一贯认为,任何地区合作机制不应针对第三方,或损害第三方利益,搞封闭排他、针对他国的“小圈子”,违背时代潮流,不得人心,注定不会得逞。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资料图)

岩屋毅的这番表态,与其说是为鲁比奥“打圆场”,不如说是日本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寻求平衡的策略体现。日本得和美国保持友好,又不想和中日关系闹得太僵。因此,在QUAD框架下,日本展现出一种谨慎的姿态,力图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点。与日本的谨慎态度相比,印度外长苏杰生对QUAD会议的评价则显得更为积极。他觉得这次谈话挺有成果的,明显是欢迎美国继续在印度加大投资。然而,印度的积极回应并不意味着其完全倒向美国。

在会上,鲁比奥没有像往常一样发表那些火力十足的对华言论,反而在关键议题上采取了较为务实的态度。例如,当讨论到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竞争时,鲁比奥避开了直接批评中国的言辞,而是强调了盟友间的合作与稳定的重要性。他的这番表态让岩屋毅看到了一个“可能不那么麻烦”的美国国务卿,这也解释了为何岩屋毅会有一种“日本有机会在夹缝中找平衡”的乐观。不过,别高兴得太早。鲁比奥之所以如此表现,更多是因为外交场合的需要。




日本外相岩屋毅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资料图)

此外,鲁比奥在涉台问题上的言论也引发了广泛关注。他曾扬言要阻止中国大陆的军事行动,这种言行无疑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挑衅。因此,我们不能仅凭鲁比奥在某一问题上的表态就判断其是否是一个对华强硬派,而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其言行举止。综上所述,日本外相岩屋毅为鲁比奥“调解”的背后,或许隐藏着多重深意。然而,无论其动机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尊严。

日本外相的这番话,让我们看到了国际关系中务实与理性的曙光。在这个多变的世界,各国领导人如何在这场博弈中找到平衡,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国际秩序的诞生。通过这个事件,我们不仅要关注领导人的言论,更要从中挖掘背后的深意。在国际舞台上,每一次发言都可能成为影响未来走向的关键。而我们,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应当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场和思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