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去世了。
中国从此失去了一位科研巨擘,核潜艇领域失去了一位专家精英。
黄旭华出生于1924年,于2025年2月6日晚8点半,在湖北武汉去世。从此世间再无黄老的身影。
黄老一生贡献了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为了核潜艇研发的保密工作,黄老隐姓埋名三十年,还和家人以及亲友彻底断绝了联系,一心扑在核潜艇的研发工作上,只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和突破。
1958年,我国的核潜艇工程立项了。中国和当时的苏联关系好,苏联愿意提供部分关于核潜艇的技术资料,考虑到核潜艇的重要性,核潜艇正式立项了。然而,那个时代,中国科研水平落后,核潜艇领域更是几乎一片空白,苏联想给中国施压时,就会收紧相关技术的帮助。为了突破技术瓶颈,中国决心研发出自己的核潜艇。
黄老被选中,担起研发核潜艇重担。为了核潜艇的研制,黄旭华离开了家庭生活,他的8个兄弟姐妹都对他的工作一无所知,他的父亲去世时都不知道儿子具体做什么工作。
为了方便研究,核潜艇的试验基地成为了他安家之所。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实验室成为了他呆的最久的地方,他会为了一个数据,持续不停的计算,深夜当成白天,直到得到满意的结果。
黄老有着深厚的核潜艇专业知识,敢于创新,同时尊重科学。有权威的专业文章称,美国的核潜艇下装着大陀螺,在发射导弹时,陀螺会高速旋转,整个潜水艇得以平稳。有人迷信美国,认为要研发大陀螺或类似的替代物。黄老经过多次试验和专业知识分析后,决定不用美国的类似设计。
“非得跟着美国走?”黄老提出疑问。
后来证明,核潜艇不需要笨重的大陀螺,整个艇体也能保持稳定运行,那篇报道的内容可能就是无中生有。
黄老用自己高深的专业水平带领中国核潜艇研发稳步向前,避开弯路。1964年,黄老带领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
黄老和袁老有过同框。黄老去世后,更多人注意到,他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过同框镜头。2019年,袁老和黄老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时的黄老坐着轮椅,需要人推着。他和袁老相邻坐在一起,两人相互交流。
这一刻,中国两位科研巨擘同框,一切的语言表达都是苍白的,两人相聚,就代表着万丈光芒。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袁老去世了,举国哀痛。几年过去了,黄旭华黄老也离开了。一个是“杂交水稻之父”,一个是“中国核潜艇之父”,他们的去世,不仅是中国的损失,也是全人类的损失。
黄老去世了,袁老也去世了,他们两人都是中国的骄傲。
如果要问如何评价他们两个人,我想有一句话说得贴切,黄老让中国人不再挨打,袁老让中国人不再挨饿。黄老研发的核潜艇使得中国人的腰杆挺的更直了,中国人更有底气了。袁老研发的杂交水稻让中国人不会再受饿,也让更多的人类实现了温饱。
两人都离开了人世,但他们的卓越功勋会永远留在后辈的心中,激励着后辈为祖国贡献力量。
每一次回望,都能从他们的功勋中汲取力量;每一次前行,都能感受到他们为事业拼搏的精神在鼓舞人心。他们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与祖国同在,与后辈同在。他们的卓越功勋,将激励着后辈不断前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