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兄,你要多多保重啊!”

李宗仁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周总理见到了久违的张治中。当时张治中百病缠身,周总理看着他憔悴的面庞,忍不住说出了这句话。

当时两人都没想到,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张治中和周总理究竟有何关系?



志趣相投

张治中和周总理相识于黄埔军校,那时的周总理还很年轻,但在我党已经担任重要的职务了。

黄埔军校成立之后,我党可以派人进去担任政治部主任,中央就派了周总理过去。

周总理的工作能力没得说,十分适合这个岗位。



认识张治中,是在入职黄埔军校之后,那时张治中也在军校任职。和国民党内其他人不一样,张治中的思想与部分人相悖。

虽说黄埔军校是两党合办,但学校内的两党斗争十分激烈。不管是老师、主任,还是学生,只要不是一个党派的就有斗争。



我党在黄埔军校的学生代表是陈赓,老蒋就把胡宗南推出来和他打擂台。但学生们的斗争,在军校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尽管他们斗争非常激烈,但我党也并未太过插手。真能引起我党警惕的,是老蒋对我党的态度,他很不愿意看到我党壮大。



在1925年孙中山去世之后,老蒋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尤其是老蒋支持国民党一派的学生,刻意打压我党的学生这件事,更表明了他的态度。

而这个时候,张治中却对他的态度表达了反对。张治中认为革命刚刚开始,两党只适合团结,不适合分裂。



虽然他是国民党,但在行事作风上颇为偏向我党,这让老蒋忍不住对他有了怀疑。老蒋甚至还专门问过王懋功,张治中到底是哪个党的。

王懋功告诉老蒋,张治中对国民党的忠心不需要怀疑,外面的都是流言,流言都不能信。



周总理在黄埔军校的时候,和张治中的关系也是最好的。一开始两人都不认识,但在学校经过短暂接触后,两人却相见恨晚。

因为他们彼此都知道,他们是有相同目标的人。他们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让人不敢欺凌的国家。



张治中一开始也不清楚我党的理念,是在周总理的帮助下,他才弄清楚我党是为什么存在的。

他非常佩服我党,也非常佩服周总理等人。和周总理熟识了之后,他还向周总理询问应该怎么加入我党。



对于张治中的积极,周总理是十分高兴的。但当时两党合作前有约定,我党不能吸收国民党高级干部。

因此虽然周总理很想当张治中的介绍人,但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吸收张治中入党。一旦真的吸收张治中入党,那就给了老蒋破坏合作的借口。



当时国民党右派的力量强大,一旦他们有借口对我党发难,合作肯定是保不住的。

国家好不容易有强大的希望,我党肯定不会去主动破坏的。因此,他并没有让张治中入党。张治中对此表示理解,只是有一些遗憾而已。



但这件事情并没有影响两人友谊,1925年周总理结婚的时候,张治中还收到了请帖。他当时就知道,周总理没有忘记他。

在周总理的婚礼上,他和陈赓合力灌酒,将周总理这个新郎官给灌醉了。那天的情况,张治中永远忘不掉。



即便后来两党合作破裂,张治中都没有和我党为敌过。他在十年内战期间,曾一共四次带兵作战,但都不是为了围攻我军。

其中两次是中原大战时对战冯玉祥、阎锡山,一次是平定19路军的叛乱,还有一次就是发生在1932年的淞沪会战。



见识过日军的凶残之后,他更加坚定地认为两党分裂是没有好处的。我国要想抗击日军,能做的只有团结两党,合作抗日。

但他每次向老蒋提出团结我党的意见时,老蒋都非常不耐烦。有一次,老蒋甚至直接问他是哪个党的人。



不过一直以来,老蒋倒是没有怀疑过他的忠心。主要是他每次带兵之后,并不会急忙扩充自己的势力,而是将权力还给老蒋,这让老蒋非常满意。

老蒋有时候都想,要是国民党都像张治中这样不慕名利就好了。



政治新生

对老蒋来说,张治中是个很难得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权力上,张治中对他构不成威胁,而且很忠心,关键是他还和周总理、毛主席等人谈得来。

对于当时的国民党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老蒋也清楚,两党总要坐到谈判桌上的。



抗战结束之后,我国继续发生战争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所以即便老蒋想要开战,他也没有合适的理由。

要是他不顾一切强行开战,他的统治恐怕就要走到尽头了。

老蒋自然不愿意结束统治,所以他无论如何都要和我党谈判。但他本人在我党那里,可没有那么大的面子。



想要促成这次和谈,老蒋就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来。而张治中在我党人缘较好,毛主席和周总理也愿意和他见面。

所以让他和我党见面商议和谈的事,就是最好的办法。有他在,国共之间的对立坚冰就有打破的可能。



而且他在国民党身份够高,也能说得上话,还能代表一些人的态度。所以在决定和谈之后,老蒋为表示自己的诚意,专门让张治中去延安迎接毛主席。

为了让毛主席在重庆能休息好,张治中还专门让出了自己所住的桂园给毛主席住。



在安排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工作时,他也将自己的亲信派了过去。周总理知道,他这是在用最大的努力保护毛主席的安全。

谈判结束之后,毛主席要先回延安,周总理不放心毛主席自己走。他找到张治中,对他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他深知周总理的用意,于是笑着告诉周总理:“你放心,既然是我将毛主席请过来的,自然是由我负责送他回去。”

闻言,周总理激动地感谢道:“那就有劳文白大驾了。”

张治中的儿子张一纯曾说:“周总理告诉过我,他是我父亲的弟弟。”



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败局已定,但李宗仁仍在做垂死挣扎。他派出代表团前往北京和谈,其中就有张治中。

然而国民党提出的条件太过异想天开,他们又不肯接受我军的条件,所以谈判破裂了。

但当时的情况,国民党很明显已经走投无路了。



张治中决定返回南京,亲自汇报这次谈判结果。但周总理不想他走,因为他知道这一走就回不来了。

为此,周总理专门派人将他的家人接到了北京,终于留下了他。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对他的生活非常关心。



周总理得知他们一家生活困难,还专门拨款四千元,让他们改善生活。

然而在1966年的时候,一向工作认真的张治中倒下了。他患上了很严重的病,医生说治好的希望非常渺茫。

那时候他生活中的消遣就是看报纸,几乎每天都能在报纸上看到周总理。



看到周总理工作那么辛苦,他常常托人给周总理带便条。里面每次只写一两句话,都是让周总理保重身体。

周总理也很关心这个老朋友,专门派人去看过他。只可惜在1969年4月6日下午,张治中最终还是没能挺过来去世了。



他去世后,他的后事安排成了一个难题。周总理得知后做出了两个决定:第一,自己要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第二,通知张治中在党内外的老朋友们。

哪怕张治中去世,周总理也一直很关心他的家人。



1975年,周总理缠绵病榻,还不忘让人将自己积蓄中的一部分拿出来,接济张治中的妻儿。

两人将近半个世纪的交往,为我们展现了我党的“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精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