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外界所预料的那样,极度“亲以反伊”的特朗普上台后,不仅在巴以问题上一边倒的支持以色列,而且还对伊朗出手了。2月4日,在会见访美的以总理内塔尼亚胡之前,特朗普签署了一份总统备忘录,以重启对伊朗的强硬政策,并指示财政部制定相关方案。
不到2天的时间,美财政部就发表声明称,伊朗财政高度依赖石油收入,所以美方决定对伊朗石油工业实施新的金融制裁,以阻止伊朗拥核。声明还指出,这次制裁的对象包括每年向中国运送数百万桶伊朗原油的个体和实体。也就是说,这次美国阻断伊朗石油对外出口的做法,将对中伊石油合作造成直接冲击。
伊朗石油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重启对伊朗“极限施压”政策时表示,自己在做决定时感到左右为难,他愿意与伊朗领导人会面,并通过对话的方式达成协议,改善双边关系,但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伊朗不能拥核。
特朗普果真这样想吗?答案显而易见,他对伊朗采取强硬甚至可以说是敌对的政策,可不仅仅是阻止伊朗拥核,更是服务于美国的中东战略。对华盛顿方面来说,遏制伊朗与其是否拥核并无决定性关联。
美国为了维持在中东的存在,就必须制造对立,包括伊朗与以色列之间,以及伊朗代表的什叶派与沙特代表的逊尼派之间。放大伊朗对地区国家的威胁,才能够让地区盟友,在安全议题上更加依赖美国,从而维持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这也就是美国当初从英国继承而来的“离岸平衡”战略。
面对特朗普的施压,伊朗很快就做出了妥协。据观察者网报道,2月6日,也就是美财政部宣布对伊朗采取新的金融制裁不久后,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出席活动时表示,不寻求拥核。他还强调,国内某些拥核的主张,无法将伊朗引向拥核的道路,因为这违反了伊斯兰绝不容忍杀害无辜民众的教义。
佩泽希齐扬
佩泽希齐扬被视为温和派,当初他在大选中能够突出重围,外界普遍认为,伊朗可能会转而寻求与西方缓和紧张关系。他上任后的一系列言行也能够看出,他将重心放在了摆脱经济发展困境,对地缘政治以及安全事务的关注度并不高。这次搬出教义,就是为了压制国内主张拥核的“强硬派”。强调不寻求拥核,也是在向美方抛橄榄枝,以期能够缓和美伊关系。
佩泽希齐扬的妥协,未必能够换来美方解除制裁。此前伊朗不止一次有过类似表态,但美方都未予以过多回应。再加上伊朗与以色列的敌对关系,即便是出于维护与以色列的盟友关系,特朗普也不会轻易取消对伊朗的制裁。
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
不过佩泽希齐扬虽然是总统,但并非伊朗的最高决策者,在拥核与否以及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上,还要看哈梅内伊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