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为国却终究敌不过生老病死,2月7日,黄旭华同志治丧工作委员会发布讣告,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因病离世,享年99岁。
噩耗传来,全网哗然,或许有人对黄旭华这个名字不那么熟悉,但提到“中国核潜艇之父”,必然会感到一阵肃然起敬。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等等,各种荣誉加身已经表明他为国家做出了何种贡献。
明明再有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要迈入百岁高龄的门槛,可人总有闭上双眼的那一天,生前已为国尽忠,那么生后总归要回到母亲的怀抱。
既然有这么多人不知道黄老究竟做了什么,那就让我们再次回忆一下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探寻他生命中最深沉的遗憾。
生于乱世
1926年3月12日,一声啼哭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田墘镇一家医护人家传来,按照辈分,父亲给他起名“黄绍强”,他就是后来的黄旭华。
这一年世界局势风起云涌,中国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汇聚于此,突出最明显的一个字就是“乱”。
黄旭华出生时,家中已有两个哥哥,幼年懵懂便明白生逢乱世,长大后更是立志报效祖国,但因日军侵略中国,导致小学毕业后便辍学在家。
家不可一日无国,年龄尚幼的黄旭华觉得应该为抗日贡献一份力量,所以他参加民间抗日宣传队,还参演了一些宣传剧目。
然而黄旭华的父母明白孩子受到教育的意义,于是在1938年,安排黄旭华跟随大哥前往揭阳县五经富镇,经海丰、陆丰,步行四天方才转入迁至该地的聿怀中学。
至于为什么改名字,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环境使然,为了让二哥能够得到一个上学名额,这才将“黄绍强”改为了“黄旭华”。
几经坎坷,他又辗转到了桂林,可到了1944年,长沙战事紧张,桂林所有中学毕业会考取消,黄旭华只得匆匆毕业。
高中毕业后,黄旭华在面临报考大学的难题,一开始也是向着父母行医的方向发展,但看到日军频繁登陆海上,且深受后方敌机轰炸之苦,志向便向船舶、航空方向转变。
之后考大学又是一波三折,由于成绩优异,当时黄旭华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是中央大学的航空工程还是国立交通大学的造船工程,最终他选择了后者。
1949年,黄旭华从国立交通大学工学院造船工程系毕业,原本想报名参军的他,最终选择进入上海中共市委第一期党校学习,学习结束后被分配至当时的华东军管会船舶建造处工作。
此后的黄旭华曾在多处任职,然而直到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他才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隐姓埋名30年
1958年,对于黄旭华是改变命运的一年,国家成立了“核潜艇总体设计组”,他同样被邀请,但同样要做出一些决断。
既然是最高机密,那么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自己的工作性质以及单位的名称、地点等等,他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泄露。
更重要的,他们连自己的真实名字都不能泄露,也就是说,要做,就得做一辈子的无名英雄,关键连和亲人见面的机会都可以忽略不计。
当时摆在黄旭华面前的道路有两条,一是随着核潜艇一起潜在水下为国尽忠,二就是放弃这样的机会选择回到父母身边为家尽孝。
在这一刻他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直接选择了前者,导致他的父母亲人都不知道他从事的是什么工作,甚至有时还会怀疑他是否还在人世。
对于黄旭华来说,既然有了抉择,就不能被其他事物分心,他们要做的,就是将核潜艇给研究出来,但这个难度堪比登天。
与当时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研人员确实有点“土”,他们甚至都没有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子,因此也只能用一些土方法来解决最尖端的难题。
这其中的困难,想必大家已经在网上看到过不少,在研究核潜艇的同时,我国的原子弹、氢弹也在同步研发,大家面临的境遇都是一样的。
没有经验,没有参照物,没有一台像样的计算机,靠的就是算盘、计算尺,甚至是秤砣,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造出如此尖端的设备,这才是那个年代科研人员的可贵之处。
从1958年立项到1970年下水,又过了4年,核潜艇正式交付,自此之后,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像原子弹和氢弹那样,再次震惊世界。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一支“神秘队伍”,就是他们的存在,才让中国的国防力量突飞猛进,可打探了这么多年,愣是连一个名字也没能打探到,这才是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
1988年,作为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坚持要求亲自参与深潜,而在此之前,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进行极限深潜航试验时因事故沉没,艇上129人无一生还。
可想而知这个试验有多么的危险,但已经花甲之龄的黄旭华执意要参与试验,不单是为了给参试人员打气,更是要为自己设计的潜艇负责,好在最终试验成功。
此后随着年龄的上涨,黄旭华渐渐开始退出一线阵地,同时陆续在国内多个高等学府作专题报告,为国家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科研人才。
而他更是将自己积攒了一辈子的1100万元的奖金悉数捐赠,可为国奉献了一辈子,黄旭华心中同样留有遗憾,那就忠孝难两全。
为国尽忠就是最大的孝
当你的父母问你是做什么工作,你回答不能说,问你在哪里工作,你回答不能说,问你叫什么名字,你同样回答不能说。
对于父母来说,他们最关心的,不一定是孩子能取得多大的成就,而是看他健康平安就好,可这个简单的愿望,黄旭华同样很难满足自己的父母。
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所有的苦果都自己忍受,就连父亲去世,他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而对母亲离世后的愧疚,最终通过母亲留下的一条围巾作为思念。
自此之后,黄旭华的脖子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另外一条围巾,对他来说,这就是自己作为儿子能为母亲做到的最后一点孝道,可谁又能明白,大孝是为国。
如今黄老以驾鹤西去,或许他终于可以放下肩上的千斤重担,来到天堂见到等候多时的母亲,满含热泪的喊上一句“妈妈”。
黄老逝世的消息一出,各种不舍和送别的声音不绝于耳,而同姓,并且曾在《功勋》中演绎过黄旭华先生的黄晓明也是第一时间发文:“先生一路走好!”
他的送别仪式,也定在三天后的上午10时,这或许是他留给大家的最后一丝念想,自此之后,黄老永别。
结语
对于很多人来说,黄旭华这个名字远没有娱乐圈明星这般令人熟知,但多年之后,谁还会记得那些明星是谁,可黄旭华、钱学生、邓稼先等等,他们的名字,会一直写在中国历史课本,因为他们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祖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