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西安周至县青化镇青化村李存世家中的土炕烟道里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冒出浓烟,屋内干干净净,没有一丝烟味。前不久,政府为他安装上“水暖炕”后,李存世的生活从此告别了烟熏火燎的“烧炕”时代,只需轻轻按动开关,温暖便如约而至。
“往年咱都用柴火烧炕,或者用电褥子取暖,一冬天花不少钱,睡觉还干燥。现在有了新改的水暖炕,省钱又干净。睡着舒服不说,家里也没有炕烟味了,也亮堂了不少。政府给我们办了大好事!”李存世激动地说。
按下安全开关
长期以来,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周至县农村冬季取暖主要依靠柴草、秸秆煨炕,不仅费时费力、存在安全隐患,还污染环境。而且,周至县作为以猕猴桃产业为主的农业大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43.2万亩,每年11月将迎来猕猴桃果树剪枝时节,这些剪下来树枝和秸秆作为农村做饭、取暖的燃料,被大量燃烧利用,无疑让秋冬季本就“脆弱”的大气环境“雪上加霜”。
冬季清洁取暖,一头牵着百姓冷暖,一头连着蓝天白云,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为破解这一难题,周至县生态环境局将集中整治同生态环保工作有机结合,以“为民办实事”为契机,充分尊重农户意愿,从问题的根源入手,积极行动、广泛调研,认真开展“水暖炕”试点改造工作,探索清洁取暖新模式。
据了解,水暖炕又称热水循环炕,由热水炕板和恒温控制器组成,通过管路加热器将水加热,输送到热水炕板中传热,具有智能加热、恒温控制、缺水报警等功能,安全性高、耐久性强。在安装上,保持原有炕面结构,特别适合北方百姓冬季暖炕取暖习惯。
安装材料
正在安装
民生连着民心。周至县首批选取终南镇甘沟村和青化镇青化村276户家庭开展“水暖炕”改造工作,对改造群众不仅安装调试全免费,不收取一分钱,而且连续补贴三年电费,每年180元,让群众真正做到无负担、只享受。
“在试点工作开展前,我们分别在终南镇甘沟村及青化镇青化村各安装一台样板设备,组织村民对样板设备从加热效果、温度调节、安全性能、外观设计、运行噪声等多方面进行现场体验,并现场征求了村民意见。”周至县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刘田介绍,相比于土炕、电热毯等取暖方式,“水暖炕”最大的优势就是环保节能,传统土炕烧柴或烧煤会产生大量污染物,而水暖炕以电加热水实现循环取暖,就类似于家庭地暖的供热原理,无燃烧过程,可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改善大气质量作用明显。而且不产生电磁波辐射,操作又简单,全天耗电量不超3度。
“温度和功率都可以调节,传统土炕受热不均匀而且干燥,咱这个水暖炕受热均匀,睡着舒服,又不干燥。”周至县青化镇青化村的杨慧霞指着家里的水暖炕拍手称赞。
自项目正式实施以来,周至县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深入一线紧盯现场,严把项目质量,对安装设备、安装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设备安装的规范性、安全性及功能性,保障设备的平稳运行和长期可靠性,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推广‘水暖炕’改造工作,既有利于改善秋冬季大气环境质量,让村民享受干净的环境、洁净的空气,又能确保村民舒适、安全度过寒冬,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在全县进行推广,做好节能环保的同时让群众温暖过冬。”周至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