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景圣
卢秀燕的这番话,简直一针见血,挑明了台当局的预算高企,却毫无实质效果。2025年度台当局总预算高达2.9万亿元新台币,创下历史新高,但正如卢秀燕所言,“这么多预算如果还不会做事,那就有点麻烦。”然而,这个“麻烦”不仅仅是台当局自己面对的问题,更是整个台湾民众的痛点。
台中市长卢秀燕的一番话,背后映射了台湾民众对当前政府的极度失望。台当局的预算高高在上,口号喊得震天响,但许多急需的公共服务和民生问题,仍被冷落在财政冰冷的角落。从台中市民的角度来看,政府的预算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基层。尤其是近期台当局对中部联合服务中心业务费的削减,让外界忧心,直接影响了中部居民办理出入境证件的权益。这种以“节省”为名的财政削减,伤害了最基层的民众,令台中市民的生活更加艰难。
台当局预算过高,行政效率却极其低下的现实,让人不禁要问,这些预算到底去了哪里?难道一味的财政膨胀就是“做事”的标准吗?历史上,台湾的预算就一直在不断增长,从蔡英文任内的2万亿元到如今的2.9万亿元,每一次的预算增长,都伴随着对民众生活的冷漠和对社会问题的漠视。卢秀燕直言,预算的创纪录增长并未转化为实际的民生改善,反而是在基层社会带来了更多的不满与质疑。
台中市民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随着预算的高涨,台当局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加剧了民众对政府无能的愤怒和失望。台中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其市民对政府的财政浪费愈加感到沮丧。尤其是在出入境证件办理问题上,台当局的预算削减直接影响了民众的权益,这种直接而深刻的损害,不仅仅是财政资金的不合理分配,更是民众对政府失去信任的体现。
台湾的政治风向无时无刻不在变动,但不变的是民众对高昂预算背后无效施政的不满。卢秀燕所指出的财政委员会审查,事实上揭示了台当局在审查和执行预算时的严重问题。每年的预算通过,都是一场形式化的政治游戏,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往往无法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预算审批和民生改善之间的鸿沟,正是当前台湾政治最大的问题。
然而,更加令人关注的是,台当局在面对这一切时的反应。他们口口声声宣称要为台湾民众做更多事,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背离了人民的期望。卢秀燕呼吁全体民意代表“无论蓝绿白,都来参加台中元宵灯会及新丁粄节,大家都求好运、求和谐、求安定”,这样的呼吁虽然听起来高屋建瓴,但现实却是,民众需要的并不是一场灯会或节庆,而是政府能够拿出实际行动,解决民生难题,兑现对民众的承诺。
台湾当前的政治格局和经济问题,似乎正在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政府预算持续增加,但施政效率却一再下降。民众的诉求和需求被一再忽视,而台当局却在继续堆砌无意义的数字。这种状况,最终将导致台湾社会的不安定和动荡,民众的情绪积压,必然在未来某个时刻爆发出来。
如果台当局不改变这种政治“空转”状态,继续把高额预算作为施政的唯一标准,最终将给民众带来更多的失望。卢秀燕虽然提出了“和谐安定”的呼吁,但在台当局高高在上的政治和财政现实面前,这种呼吁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台湾需要的,不仅仅是节庆和虚无的口号,而是切实的改革和行之有效的政策执行。否则,无论预算如何高涨,民众的痛苦和不满只会加剧,台湾的未来也会越来越迷茫。台湾的“痛”,是台当局无法回避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