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网冲浪,发现个贼有意思的现象:都江堰被网友吹得天花乱坠,说它是“古人智慧天花板”、“水利工程教科书”,是千年水利奇迹,造福无数百姓,仿佛是古往今来最完美的水利工程,这我也承认,都江堰确实牛。
可到了三峡大坝这儿,画风突变,评论区简直成了大型吐槽现场,“破坏生态”、"劳民伤财"甚至"诱发地震"这种离谱说法都冒出来了。甚至还把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都怪到它头上,这就让我很纳闷了,同样是造福百姓的水利工程,待遇差距咋就比人和狗的差距还大?事实上,很多人不是无知就是坏!为了反对而反对!
历史滤镜下的都江堰
都江堰,那可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老古董了。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成都平原就是个大型修罗场——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李冰父子为了治理岷江水患,那是绞尽脑汁,最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硬生生地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宝瓶口,把岷江的水引入了成都平原,解决了干旱的问题。又在江心筑起了鱼嘴分水堤,把岷江一分为二,外江泄洪,内江灌溉,巧妙地实现了四六分水。还修建了飞沙堰,用来调节水量和排沙,确保了都江堰的长期稳定运行。修建了都江堰。这工程一建成,效果立竿见影,成都平原从此告别了水患的困扰,变成了富饶的“天府之国”。
从那以后,都江堰就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历经无数次洪水的考验,依然屹立不倒。都江堰还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势,几乎没有破坏生态环境,这在古代水利工程中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而且,它没有大坝,采用的是无坝引水的方式,据传说,不保真,在抗日战争时期,还让日军的轰炸计划落了空。因为日军找不到大坝,无法实施轰炸,只能无功而返。
再加上时间的沉淀,都江堰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它更像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象征,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和记忆。大家去参观都江堰的时候,看到那古老的建筑、奔腾的江水,很容易就被它的历史魅力所折服,自然而然就会对它赞不绝口。这就好比你看到一件传承千年的艺术品,肯定会忍不住夸它精美绝伦。
另外,都江堰建成这么多年,它的好处大家都有目共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它也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所以大家对它的认可度非常高。就像一个老朋友,一直对你很好,从来没出过岔子,你能不喜欢他、信任他吗?
三峡大坝:现代工程的奇迹
说完了都江堰,再来说说三峡大坝。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境内,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它的修建,可是一项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
三峡大坝的修建,可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而是经过了长达几十年的论证和规划。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出了在三峡建坝的设想。1994年才正式动工。这75年间光论证方案就改了12版,苏联专家来了又走,美国顾问团吵翻了天。从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到2009年全部完工,历时15年,光说个数据就吓死人:混凝土用量1600万立方米,相当于建了60座胡夫金字塔。
三峡大坝的作用,那也是相当巨大的。首先,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防洪。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直是洪水灾害的高发区,历史上多次发生严重的洪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三峡大坝建成后,有效地拦蓄了洪水,大大减轻了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2020年长江流域暴雨,三峡水库拦下5个洞庭湖的水量,把武汉的洪峰削掉40%。当时长江流域遭遇了罕见的大洪水,如果没有三峡大坝的拦蓄,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将不堪设想。
其次,三峡大坝还具有发电功能。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年发电超1000亿度,够1亿家庭用一年!这些电要是用煤发,得烧掉3000万吨煤,排6亿吨二氧化碳。说它是“雾霾克星”一点不夸张。更绝的是,电站一天挣2亿电费,不到10年就能回本——这买卖,巴菲特看了都眼红!
此外,三峡大坝还改善了长江的航运条件。以前船过三峡得雇纤夫拉,稍不留神就撞礁石。现在万吨货轮能从上海直飙重庆,运费省一半,时间砍三分之二。去年长江货运量突破30亿吨,顶10条京广铁路。沿江工厂老板们做梦都能笑醒。
三峡大坝为何被骂?背后的真相令人深思
既然三峡大坝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为什么还会被一群人骂呢?我看了看那些骂三峡大坝的言论,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破坏生态环境。有人说大坝拦了中华鲟洄游路线。但真相是:三峡建了4个鱼道,每年人工繁殖放流几十万尾鱼苗。去年长江禁渔后,江豚都开始“拖家带口”逛三峡了。倒是某些键盘侠,一边吃着三峡电烤的串,一边骂大坝不环保。
二是移民问题。三峡大坝的修建,涉及到了大量的移民。为了给大坝让路,一百多万三峡人民离开了自己的家园,搬到了新的地方。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牺牲。但我们也要看到,国家为了妥善安置移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他们提供了住房、就业、教育等方面的保障。129万搬迁群众人均住房35㎡,90%住进电梯房,涪陵榨菜厂直接建在移民新村门口。大多数移民都在新的地方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是历史因素和偏见。有些人就是喜欢崇古贬今,觉得古代的东西都是好的,现代的东西就不行。他们对三峡大坝的批评,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现代工程的不信任和偏见。最讨厌的是部分人存在偏见。有些人逢我国的东西就必反,只要是新中国做的事,就先持否定态度;还有一些人,是受到了一些不实言论的影响,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就盲目跟风,人云亦云。根本不了解三峡大坝的实际情况,就随便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
客观看待:两座大坝都是伟大的工程
都江堰和三峡大坝,一个是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一个是现代中国的世纪工程,但现实是都江堰活成了文化符号,游客看见飞沙堰排沙,自动脑补古人智慧;可到了三峡泄洪,有人就说是"破坏自然"。就像看古装剧里骑马觉得浪漫,现实里闻到马粪味就骂街。时间这把美容刀,能把所有工程瑕疵都磨成历史沧桑感。
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不实言论,就否定三峡大坝的功绩,也不能因为都江堰的古老,就盲目吹捧。有些人觉得古人都用"天人合一",现代工程就是"人定胜天"。实际上李冰父子凿山时,沿岸百姓也骂过"劳民伤财"。都江堰的完美是人家长达千年的"售后服务"——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都在加固维修。而且你看到的现在的都江堰,没有发现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吗?猜猜是什么时候修建的,那基本都是新中国后重新原址修建起来的,骂人都骂错了!
都江堰建成都快2300年了,三峡才18岁。当年李冰父子面对的非议不会比现在少,只是骂声都被历史过滤掉了。说句大实话:没有完美的工程,只有不断进步的文明。三峡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咱们的应对措施也在升级——从最初的"建大坝"到现在的"长江大保护",治水理念早就不一样了。
下次再看到"都江堰永远滴神,三峡垃圾"的论调,建议直接甩数据:都江堰灌溉面积从古代的200万亩涨到现在的1000多万亩,靠的是70多次大改造;三峡每年减少碳排放1亿吨,相当于种了30万平方公里森林(比整个意大利还大)。真正的智慧,既要传承古人的巧思,也要相信今人的担当。毕竟,谁家祖上没几个被骂过的工程?大运河当年还被说成隋炀帝的罪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