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依旧有可能引发全面战争的俄乌局势,普京已经为俄罗斯的全国总动员,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
俄乌冲突即将进入第四个年头,普京政府提前调整预备役动员体系,一旦前线情况有变,俄方便能够将国内的上百万后备人员拉上战场。
俄乌冲突即将进入第四个年头,俄罗斯政府提前调整预备役动员体系
在普京签署部分动员令,征召30万预备役入伍后,俄罗斯政府没有再进行公开的预备役动员,而是在通过一系列激励政策招募合同兵。
但随着战争的进行,俄方从国内招募合同兵的难度越来越高,所以,俄罗斯政府未雨绸缪,针对动员豁免问题出台了一项新法令,为以后可能的全国总动员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
在此之前,为了确保战争状态下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行,俄罗斯法律规定了,一些符合动员条件但从事保障战时人民生活工作或者军事保障工作的人员,可以获得动员豁免。俄政府原本的意思,是要保障火车司机、军工厂工人等人员不会被送上战场。
可由于之前的法案措辞模糊,包括银行、面包生产商在内的诸多俄罗斯企业与机构,也能够合法地为员工申请军事动员豁免。
【这次的动员体系调整引起了俄媒的广泛关注】
在俄国内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能够为员工争取动员豁免,一度成为很多企业用来吸引求职者的优势,很多人为了不上战场而打消了跳槽的念头,坚持留在了原工作岗位上。
现在,俄方的新法令明确规定了,政府、俄原子能公司、航天局、中央银行的员工,以及满足执行国防订单或在联邦行政部门管辖下参与军事服务的组织,才能够为员工争取动员豁免。
如果相关组织不再满足相关条件,员工的动员豁免权也将自动取消。也就是说,如果一家制造业企业能否为员工长期提供动员豁免,将取决于其是否能够长期获得军工订单。
【大部分从事军工生产的人员能够免于被征召】
按照新法令,很多俄罗斯大型国企也无法继续为员工争取动员豁免。作为俄罗斯关键军工企业的国家技术集团就透露称,他们现在只能为参与军事相关生产、研制任务的员工争取动员豁免,民用项目的员工将被列入可能被征召人员名单。
此外,即便是符合要求的组织,也无法像原来一样,为所有工作人员提供动员豁免。目前,俄罗斯央行等部门的员工动员豁免名额就减少了15%左右,俄气、俄油等大型国企的名额则减少了20%到30%。
为此,俄油等国企的人力部门正与每名员工单聊,以便赶在3月21日这个新法令生效的时间节点到来前,分配好手中的豁免名额。
除了动员豁免名额的减少,负责审核各类组织是否具备相关资格的权限,也被从市一级的跨部门委员会,收归到了俄联邦政府与各联邦主体政府手中。地方企业为了保障本地经济利益,为企业提供动员豁免资格的难度有所升高。
【俄方此举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可动员人员规模】
还有部分俄媒注意到了,随着俄罗斯军事登记和征兵部门的数字化建设,在俄国内逃避军事征召正变得更加困难。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其实是在去年6月初,签署的这份新法令,只是法令内容之前没有公开,俄国内直到法令即将落地,大量企业开始进行调整,才得知了此事。
而在去年6月这个时间节点上,美国大选的结果尚未出炉,俄朝同盟协议也没有正式签署,俄方无法确定自己能否从东方获得援军,更无法推断俄乌冲突将持续多久。
所以,俄政府此番改革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可能的战场情况变化,为自己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新一轮的预备役动员而做准备。
【米舒斯京是在去年6月签署的相关法令】
而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以及朝鲜援兵的到来,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俄国内现在普遍认为,普京政府下达新动员令的可能性不高。
这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新法令落地的难度,虽然俄国内仍旧有很多人因为自己的动员豁免资格或许会被取消而感到焦虑,但没有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
需要补充的是,尽管俄方调整的首要目的是应对当前这场俄乌冲突,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一改革作为俄政府在战争情况下,发现自身原有动员系统缺陷,进而查漏补缺的关键一步,仍旧能够为俄罗斯应对未来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态势提供助力。
毕竟,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已经跌至了冰点,北约在北欧方向上的扩张,以及在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等地加强军事部署的行动,更是让俄方感受到了更大的安全压力。普京政府现在积极增强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不仅是要对付乌克兰,也是在威慑北约方面。
而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通过观察俄乌双方近些年在军事动员领域的行动,吸取俄乌两国的经验与教训,进而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无疑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动员体系过程之中需要做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