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问董宇辉:“雍正为什么要杀年羹尧?”董宇辉说:“因为他飞扬跋扈,树敌太多!”冯唐笑笑,这就是表象!
年少时的年羹尧英气勃发,谈吐不凡,深得长辈们的喜爱,大家都认为他前途无量。
果不其然,21岁便考中进士,一举跃入仕途,可谓是年少得意,前途不可限量。
一切已经就绪,年羹尧的腾飞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而这个时机很快到来。
西藏发生战乱,局势紧张,年羹尧便主动请缨,成为平息叛乱的先锋。
他这一次的成功,不仅立下赫赫战功,也让他在朝中声名鹊起,康熙对他赏识有加,任命他为四川总督掌管一方事务。
年羹尧不仅仅是个能打的武将,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雍正还在蛰伏时,年羹尧就和他接下了深厚的私交,更时常为他出谋划策。
在九子夺嫡的关键时刻,年羹尧迅速统领军队,严密把控了十四阿哥的粮草和兵力,助雍正顺利夺得皇位。
所以雍正在即位后,不仅赏赐大量财物给年羹尧这个大功臣,还将西部五省的军权都交给了他。
一下站在高位的年羹尧风头正盛,权势一时无两、如日中天,成为雍正皇帝最为倚重的大将军。
人一有了权势就容易迷失自己,年羹尧更是如此,他觉得自己是最大的功臣,如果没有他,雍正这个皇位就坐不稳,所以就有恃无恐。
他对朝中其他官员呼来喝去,甚至在一些场合对皇帝也不再遵守君臣礼仪,这在当时的封建礼制中无疑是极其危险的信号。
而且他妻妾成群,光是府中的妻妾便达到了八十人之多,远远超过了当时官员的惯例。
年羹尧对待百姓也不再如昔日那般关心,反而开始加重剥削,百姓们生活在他苛刻的管辖下,苦不堪言。
毕竟年羹尧可是立过大功,雍正一开始便睁只眼闭只眼地容忍着,没想到年羹尧却觉得就连雍正也拿他没有办法,愈加变本加厉。
雍正的忍耐也逐渐到了极限,爆发就在一瞬间,那时年羹尧在给雍正祝寿时,竟然笔误将祝寿词写错。
这样的小错本来不至于致命,但对已经积累了诸多不满的雍正来说,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雍正以此为借口,下令彻查年羹尧的所有罪行,满朝文武纷纷开始上奏弹劾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将军。
年羹尧一共被罗列了92条罪名,其中多条足以致死,雍正不再顾及对方曾经立下的大功,决定赐死年羹尧。
这样的转变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毕竟他曾是雍正最为倚仗的臣子,众人都在猜测,年羹尧的家族是否也会被牵连,满门抄斩。
但雍正并没有选择株连九族,年遐龄被革职送回家乡颐养天年,年羹尧的其他成年儿子被流放至边疆,未成年的儿子们则被宽恕免于追究。
唯一被处死的只有年羹尧的次子年富,他参与过多还跟父亲年羹尧的脾气很像,雍正担心年富会成为另一个年羹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因此决定赐死年富,以绝后患。
年羹尧的妻妾们则被遣送回娘家,雍正在赐死年羹尧的同时,却对他的家人网开一面,也有年贵妃的情面。
年羹尧的妹妹是雍正的宠妃,雍正自然要给爱妃一个面子,另一方面,年羹尧虽有过失,但他为清朝立下的赫赫战功不可抹杀。
如果雍正对年家的族人赶尽杀绝,恐怕会在朝中引发更大的不安和质疑。
除此之外,雍正作为帝王,也需要维护自己宽容与仁慈的形象。他知道杀了年羹尧已经足够震慑朝臣,如果再对年家进行大规模的清算,反而会让自己显得心胸狭隘,失去人心。
因此雍正选择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的策略,让年羹尧的家人们得以保全性命,但同时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