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1月21日,中央宣布中国边防武装部队全线停火、撤军,中印战争结束。当年,解放军边防部队以势不可挡的攻势,在短时间内将印度侵占中国的领土夺回,达到自卫反击作战目的,且印度侵略武装部队在付出惨重代价后,中国选择了撤军。

在战争过去几十年后,印度再次谈起那场战争,称在1962年的战争中,中国方面的参战部队人数是印度方面的8倍之多,但是双方的伤亡人数都是2400人。

按照印度的意思来看,当年中国军队派出了8倍于印度武装部队的人数,但是中国军队在战争中只歼灭了2400名印军,这在双方兵力不同的背景下显现出来的,就是解放军战斗力的不足和印军战斗力的强大。

事实果真如印度方面所说的那样吗?1962年解放军需要用8人,才能实现印军1人所能达到的战斗效果,不得不佩服印度人的脑回路。



从印度方面的资料来看,他们把自己标榜为“不希望有战争”的人,认为中国“突然袭击了印度”,按照印度的说法来看,印度当时在战争中充当的角色,是战争应对者。

印媒在报道中表示,“1962年的中印战争已经过去了55年,但直到今天,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仍然存在。每天都有中国士兵进入印度边境并侵犯边境。争议的最大原因是印度和中国之间4000公里的边界,目前尚未确定”。

根据印度方面表示,印度于1947年8月15日获得独立后,便一直将“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这一准则作为新印度最重要的政策之一。不仅如此,印度方面还认为,他们在和中国的关系上是亲中的,“正因如此,印度才会多次在全球问题上站在中国一边,而中国则因其政策而被孤立”。

在印度看来,他们的亲中并未获得应有的回报,“当中国宣布将占领西藏时,印度写信表示抗议。不仅如此,与印度相比,中国在阿克赛钦边境的军事部署也变得非常积极”。

鉴于中国当时的行动,印度于1954年承认西藏处于中国的控制之下。当时的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为印中友谊还专门提出了一个口号,在这样的背景下,尼赫鲁认为中印两国的关系已经走上友好道路,遂继续谋求获取中印之间的争议领土。为此,尼赫鲁于1954年7月写了一份备忘录,他要求印度各部门更改本国地图,以显示印度边界。

关于印度方面的报道,当时印度的这一行动引起了中国的强烈抗议,“关于当时中印领土的问题,中国声称印度有1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属于自己。当被问及此事时,周总理表示,地图有错误”。



印度将中印爆发战争的原因也归结为中印两国在这片领土上的争端。他们表示,“中国前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对印度欢迎达赖喇嘛访问的行为感觉受到了侮辱。达赖喇嘛于1959年3月来到印度,毛泽东认为印度人是西藏拉萨叛乱的原因,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也因此加剧”。正是这方面的因素,导致中国认为印度是中共政权在西藏发展的主要威胁。

伴随着中印边境关系的加剧紧张,考虑到当时印度已经在中印边境上部署了一定的兵力,中国也在边境相应地增加了一部分兵力。鉴于当时的情况,印度方面继续在中印边境增派兵力,同时也加快了抢夺领土的速度。

在战后总结时,印度方面表示,他们在中印边境地区只部署了两支部队,1962年夏天,印度和中国之间发生了许多争端和军事冲突。同时,为了表现中国的“无礼”和印度的正义反击,在报道中表示“1962年7月10日,350名中国士兵包围了楚舒尔的印度哨所,并试图通过扬声器劝说廓尔喀人不要为印度而战。最后,在1962年10月20日,中国军队入侵拉达克和东北部并越过麦克马洪线”,中印边境战争由此爆发。

关于和中国军队作战的结果,印度方面表示“战争从1962年10月20日持续到1962年11月21日,印度方面只派出2支部队,10至12000名士兵参战。中国则派出了80000名士兵上战场,兵力是印度的8倍,印度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如果论两国总损失的话,印度在这场战争中受伤和牺牲的士兵是2430人,而中国的受伤和死亡的士兵是2417人”。



为了表现作战的艰难和印度士兵的作战英勇,印度方面还专门提到了印度当时未做好战斗准备的事情。“直到战争开始,印度都抱着不会有战争的希望。正因为如此,准备工作做的很少。当时在争议地区只部署了2支军队,而中国部署了3个团。中国还切断了中印边境所有的电话线,使印方无法联系到其总部。

关于战场情况,印度方面的资料记载为“战争开始的第一天,中国步兵部队从印军阵地背后发动攻击,迫使印军逃入不丹。1962年10月22日,中国步兵焚烧灌木丛,在印度军队中引起了混乱。400名中国士兵袭击了印度哨所。当印度人看到中国士兵聚集在山口时,印度军队开始开火。这导致了200名中国士兵的牺牲”。

在提到战后中印两国的总伤亡情况时,印度方面表示,“如果我们谈论两国之间的总损失,那么在这场印度战争中受伤和殉难的人数是2430人,而中国士兵受伤和死亡的人数是2417人”。另外,印度方面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伤亡情况,他们表示“印度在这场战争中共有1383名士兵死亡,1047人受伤,1696人失踪,3968人被俘虏。中国有722名士兵牺牲,1697名士兵受伤”。

总结来看,印度方面的表述就是:中国军队兵力是印军的8倍,出动8个人才能打赢一名印军,且双方伤亡都在2400人左右。事实真如此吗?

根据中国方面的资料记载,印度独立的时间比中国早,在新中国成立后,印度尼赫鲁政府自认为比中国多发展几年时间,一直觊觎中国和印度交界的一部分领土。在英国殖民者统治印度期间,曾经划定了一条名为“麦克马洪线”的中印边境分界线,尽管当时中国政府并未承认这条线为中印边境分界线,但英属印度,以及独立后的印度新政府,均单方面把“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边境分界线。



在1951年-1953年间,印度武装部队侵占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很大一部分领土,之后印度政府还公然向中国索要超过120000平方公里的领土。面对这样的嚣张行径,尽管中国刚刚独立不久,但这也实在是欺人太甚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得不做好战斗准备。

1961年底开始,中国为应对中印边境上咄咄逼人的印度武装部队,也相应向中国边境派驻了一部分边防部队。尽管中国边境有了武装边防部队的值守,印度士兵仍不肯罢休,相继和解放军边防部队爆发了朗久冲突和空喀山冲突。1962年10月17日,中国最高领导人毛主席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对印军实施自卫反击作战的决策。

到1962年10月17日,印度方面投放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兵力就已经超过了他们所说的12000人。1962年9月20日,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东段地区越过“麦克马洪线”,向克节朗地区中国边防部队发起攻击。

1962年10月10日,印军向东段的中国尺冬哨所攻击。为了筹备这次行动,印度在中印边境的东段地区部署了16000多人的兵力。同时,在中印边境的西段地区,部署了1个旅部6个步兵营、1个机枪营及若干配属分队共5600多人。这就已经超过了印度所说的参战总兵力。

在战争的第二阶段,尼赫鲁又向中印边境地区增派了一部分兵力,巅峰时期,在中印边境地区作战的印军部队人数已经达到了30000多人。

而解放军在对印自卫反击作战的整个过程中,派出的武装部队人数也差不多是30000多人,其余的更多的是民兵组织,负责在西藏地区进行基础设施修建和后勤运输,这部分人实际上并未真实参与战斗。



另外,中国方面记载的相关伤亡情况也和印方数据有所出入。根据中国方面的资料记载,在1962年的中印冲突中,解放军共全部歼灭印军3个旅,基本歼灭3个旅,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分,共计4885人,这仅仅是印军的死亡人数,算上受伤的,这个数字会更大,远超过他们所说的2400人。另外,解放军在战斗中俘印军3968人。

在对印自卫反击作战中,解放军共牺牲722人,受伤1697人,这个伤亡数字加起来和印方所说的2400人较为接近。

总之,印度方面关于“中国军队兵力是印军的八倍,伤亡都是2400人”的报道情况,其中并未有太多真实信息,只有中国的伤亡人数比较接近,其余的双方参战人数,以及印军的伤亡人数均有水分。

由此,不难看出印度这样报道的原因,明显就是想要通过和解放军进行对比,以凸显印军作战的艰难以及印军战斗力的强大、勇敢。诚然,当然部队印军的勇气还是可以的,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勇敢只是一些无用的牺牲罢了。

对于1962年的那场战争,印度无法掩盖溃败的事实,只能转移话题,从空军、部队未做好战斗准备等等诸多理由......不是打不过中国,是诸多其他因素导致最终溃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