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开始,我国迎来房地产市场的转折点,不论是三四线还是一二线,都无一幸免陷入了价格下跌的泥潭

哪怕是头部房企,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得已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以实现快速回笼资金。

而对于行内人士来说,三年的持续下行趋势,可以用一个“惨”字来形容,业绩下滑、收入锐减,很多从业人员也不得不直面转行的命运。



前段时间,一直做房产销售的王某表示,好不容易熬过了2023,总以为市场状况会好一些,没想到2024年市场更加冷清。

即使如此,王某也没有泄气,依旧在岗位上任劳任怨,但累死累活干了一年,直到年底,自己的那点佣金还在一直延期欠着,换句话来说,卖了房也拿不到钱。

而且更让王某痛苦的是,前两年,在王某手里买房,现在交付的业主,还将王某和公司一起告上了法庭,只因为现在的房价比之前跌了三成。



没有业绩收入锐减,王某每个月只能靠网贷度日,而像这样的从业人员,业界不在少数,据说如今,有不少从业人员一到休息就去开网约车、干代价来多挣点收入贴补生活。

如今好不容易熬过了2024年,大家又期待2025年的状况会好一些,房地产市场能够恢复繁荣,产业链跟着上行,打工人的日子也能好过一些。

那么,2025年房价情况将会如何?对此,有金融人士预测:4个征兆暗示:房价将出乎意料。



征兆①:

房地产市场已经是“供过于求”

都说房子已经供过于求了,但是谁能想到,我国现有的建筑已经达到六亿栋,如果按照一栋五人,起码可以容纳30亿人居住。

这个数据可不是我信口开河,此前,住建部已经公布了该数据。

据住建部透露,这些房子当中,除了有小产权房,安置房,商品房,还有农村住房等等,

但一个现实情况,不论它里面包含了什么住房,房子供给过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另外还有一个现实,目前,我国住房拥有率已经达到了96%,意味着能买房的,买得起房的,基本上都买了。

换句话来说,房子市场的长期供过于求局面,恐难改变。



征兆②:

新房和二手房市场销售压力大

都说数月来房子市场已经出现了回暖,销量也开始大幅上升。

然而,从数据情况来看,情况并不如大家说的那么乐观。

中指研究院数据,截至2024年的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32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1%。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8.4%。

如果按每套商品房90平米来计算,剩余没有卖掉的房子,数量还有七八百万套。

另外,近几年来,各地二手房市场挂牌量也出现了激增,如今,挂牌超过十万套以上的城市已经达到了13个,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哈尔滨、杭州、合肥、南京和沈阳等。

这两个数据足以表明,市场供给越来越大,开发商未来只能通过“降价促销”来回笼资金。而二手房亦是如此,同样也要面临价格下跌压力。



征兆③:

居民收入增长放缓

过去一年,虽然我们已经不再面临疫情的冲击,但2024年很多企业的经营状况却不太景气。

企业为了维系“生存”,只能通过降薪裁员的方式。

这些反馈到打工人身上就是收入的下降,甚至对未来就业及收入充满着不确定性。

如此一来,国内居民的购房能力就被削弱了,更难以支撑当前的高房价。

再加上这几年大家对于增加负债也变得越来越理性了,可见,收入下降不仅仅让大家的买房热情大不如前,甚至消费也变得越来越理性了。



征兆④:

城镇化接近尾声、人口老龄化都不支持房价上涨

过去,房价能够持续上涨,除了炒房客们的助推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徙带来的住房需求大幅上升,从而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关于城镇化趋势,经历了20多年的增长以后,如今的城镇化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达到了65%左右。

这一进程几乎走到尽头了,指望农民进城买房来,托起高房价已经变得不现实了

此外,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他们几乎没有购房需求;

而年轻人的数量却在持续减少,这也就预示着未来真正的刚需群体将越来越少,高房价逐步回归或是大势所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