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1点,我的闺蜜小北发来一串60秒语音。点开第一条就听见她的哭腔:
“他居然忘了我们恋爱三周年纪念日!我特意煮了他最爱的番茄鸡蛋面,结果他加班到12点半回家,看见厨房一片狼藉,第一句话竟是质问我怎么还没收拾厨房……”
小北的微信消息一条接着一条,听着她细数男友的“罪状”,我想起了上周在她家做客的细节——她因为男友从中间开始挤牙膏,当场冷脸摔了浴室门。
小北给我的感觉像是安装了情绪雷达,任何小事都可能触发警报系统:挤牙膏的位置、拖鞋摆放的角度,甚至喝汤时发出的声音,都能引发一场“你到底在不在乎我”的争吵。
可如果客观评价小北的男友,我们旁观者都认为他算是很不错的男人。他工作努力到深夜,只为攒钱买下小北看中的学区房;所有工资上交,朋友圈封面至今还是两人的合照;周末主动拖地洗碗,连小北的生理期都记得。
但小北永远在抱怨:他情人节送的玫瑰不是21朵而是19朵;他上周聚餐时给女同事递了张纸巾;他今天回家比平时晚了8分钟……
这让我想起“钝感力”一词。在亲密关系里,如果能够不过度解读、不轻易受伤,“迟钝”一些,反而能让爱情更经得起考验。
小北的问题,恰恰在于太过于敏感。她的男友已经做到了97分,但她永远盯着缺失的3分,用放大镜审视每一处瑕疵,却忘了爱情本就不是一场满分考试。
钝感力绝不是麻木不仁,而是一种选择“不敏感”的智慧。当对方忘记纪念日时,我们不立刻上升到“他是不是不爱了”的终极审判;
当我们发现彼此牙膏挤法不同时,不会把这件小事视作三观不合的严重问题;当对方已读不回消息时,不会脑补出一部八十集背叛大戏。
那么,如果一个人本来就很敏感,该如何修炼这种钝感力呢?
01
当情绪上头时,学会延迟行动
许多人面对伴侣的一些行为,很容易引发负面情绪,这种情绪无法控制,会马上爆发。
我们或许无法改变自己负面情绪的产生,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过于敏感带来的破坏性行为。
比如某个女生特别讨厌伴侣迟迟不回信息,每次发出信息后,如果伴侣没有马上回复,她就会火冒三丈,恨不得马上把电话打过去,质问对方为何不回复自己。
想要培养钝感力,她可以当对方再次不回信息时,给自己预留两个小时的时间,这两个小时内不要急于发脾气,而是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或者深呼吸,平复自己的心情。
超出两个小时后如果对方还是没有回复消息,她可以用“担心模式”沟通:“看你一直没回消息,是遇到麻烦了吗?”
这样多练习几次 ,当对方再次没有及时回复信息时,她就不会“易燃易爆炸”,而是给了自己的情绪一个缓冲的机会,久而久之,她就会越来越擅长控制自己的情绪。
02
改变自己对事情的解读方式
当伴侣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时,有的人会习惯性采取灾难化想象——他今天没洗碗,便联想到他根本不在乎这个家,进而推导出这段婚姻迟早完蛋;他聚会没接电话,就认定对方肯定在和其他异性聊天,甚至怀疑对方早已变心。
而容易幸福的女人,则会刻意把事情往好的方向想象,为对方增加一些“善意”的解释。
比如,我们可以把“他又乱扔袜子”解读为“他今天一定特别累”,把“他怎么不洗碗”转化为“他可能需要更多休息”。
很多时候,我们产生负面情绪,并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对事情的解读激发了我们不好的感受。
当我们有了这种善意的解读,一方面会让我们的情绪更好地被控制,不至于一点小事就发飚,另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用更温柔的方式与对方沟通,这种沟通也会让对方更容易接受。
03
接受关系里的不完美
敏感的人往往对关系中的完美有着过高的期待,但现实是残酷的,没有哪段关系能够真正做到完美无缺。越是完美主义的人,越是容易发脾气,进而推开伴侣。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关系中的不完美和瑕疵,不要总是盯着对方的缺点和不足。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需要做的是欣赏对方的优点、包容对方的缺点,并共同努力去改善和提升关系的质量。
就像小北如果能接受关系的不完美,就会看到伴侣之所以忘了两人的恋爱纪念日,是因为他工作太忙,他实在很想给小北更美好的未来。
追求完美的关系就像试图抓住一把细沙,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而真正的幸福往往藏在那些“不够好”的生活里,真实的关系并不是偶像剧,也没有哪个爱人会像电视剧男主角一般完美无缺,真实比完美更让人踏实。
04
坚信自己值得被爱
所有过度敏感的背后,根源都是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因为太害怕失去,才处处紧绷,处处挑剔。
我的闺蜜小北之所以总在嫌弃伴侣不够好,其实根本的原因是她觉得自己配不上男友,觉得自己的家境、外貌都很平凡,她很怕男友会抛弃自己,于是总在蛛丝马迹中寻找对方不够爱自己的证据。
因此,一个有钝感力的女人,她的终极底气来自坚信自己足够好,她根本不屑于检验对方,她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同时,她也相信自己和伴侣的关系足够结实,一些小瑕疵根本不会影响两个人的感情。最后,她相信就算伴侣离开了自己,她也能活得很好。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我们需要学会肯定自己的价值、接纳自己的不足,并坚信自己值得被爱和被珍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关系中更加自信和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就像经历过风暴的树,就算身上有了伤痕,却依然能向着阳光生长。
在亲密关系里,修炼钝感力不仅是对他人的一种宽容,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温柔。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复杂的关系中,找到那份难能可贵的平衡与和谐。
当我们学会了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去拥抱爱情,以更加成熟的心态去经营关系,就会发现:那些曾经看起来很严重的大问题,其实都不过是生活中的小小插曲。
最终,我们会明白:真正的爱情,不是寻找一个完美无瑕的伴侣,而是在不完美的关系中,携手共同成长,彼此成就。
毕竟最好的爱情,从不是两个完美之人的相遇,而是两个懂得“适当马虎”的普通人,携手把日子过得舒心如意。
作者 | 止水 心理学终身爱好者与实践者,致力于探索人性的深邃与伟大。
如果你也想咨询或者倾诉,请私信我!
本文的插画,未经授权,不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