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毛主席带领着几乎所有的中共中央高级领导,站在天安门前,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

可是这样革命先辈无比欣慰且感慨的场合,中央的重要领导人任弼时书记却缺席了。究其原因,竟然是来自毛主席的亲口下令,“不许任弼时来参加开国大典!”



要知道,任弼时曾经带领了党的战略转移,赴苏联学习青年新风尚,领导共产主义青年团建设,主持中共七大,为党内建设做出无数贡献。

既然任弼时如此功不可没,为什么毛主席会要求这样的元老级人物缺席开国大典呢?



【坚定理想、铁骨铮铮】

少年时期的任弼时,经历了五四运动的爆发,经历了新文化的洗礼,开始对革命思想产生兴趣。

他将拯救中华民族、改革旧社会风气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潜心研究救国之道。

在了解到俄国十月革命后,任弼时双眼一亮,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方向,可以着手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努力。



十七岁时,任弼时给父亲留下一封信,孤身踏上了赴苏联留学的远洋邮轮。

任弼时在家书中提到,他坚定认为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在于青年是否有足够的眼界和担当,因此自己将踏上修学旅程,立志为大众谋幸福,造福家国世界。

在异国他乡潜心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时,面对许多困难,他都凭借顽强意志一一化解。



语言不通,他就苦练几个月俄语,终于能够在当地初步交流;身无分文,他就勤工俭学、省吃俭用,每天只吃二百克黑面包。

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这样辛苦却充实的历练中,任弼时逐渐形成了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三年后任弼时学成回国,到上海领导青年工作。动荡时代难免有一些惊魂时刻,他常常以身涉险,但始终坚持不泄露共产党一分机密。



1927年,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首的反动派在全国掀起“白色恐怖”,导致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人心惶惶。

任弼时当时身在安徽芜湖,接到暗线消息,准备前往城西北的香油寺参加会议。谁曾想队伍中出现了叛徒,他进入房内还没站稳身,就被一直埋伏的暗探冲上来制服。

敌人将任弼时带到了国民南陵县看守所,多年的地下生活经验造就了他小心谨慎的行事风格,如今这份谨慎救了他一命。



敌人没有在任弼时身上搜出任何有用的纸质文件,没有证据正式逮捕他,因此只能施加严刑拷打。

可任弼时咬死了不松口,声称自己叫胡少甫,原本是湖南人,听老乡说南陵这里有座小乔墓,就赶来此地做生意,碰巧路过香油寺想许个心愿,一进门就被敌人不分青红皂白地抓捕。

敌人不信,说香油寺是中共集会的地方,怎么会碰巧叫你跑去!



他们用皮鞭抽打任弼时,给他灌辣椒水,甚至用上了老虎凳这样的酷刑,可无论如何折磨,任弼时还是坚持这一套说辞不松口。

敌人又施加利诱,许诺任弼时如果诚实交代,便会给他从轻发落。

可他哪里会吃这一套!几番下来他油盐不进,国民党人也拿他没有办法,只好先把“政治犯”的罪名先扣在他头上,商量一番后决定先把人押往安徽省会安庆,再另寻办法处置。



押送路上遭到许多百姓围观,任弼时随便一瞥,竟然在人群中认出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原来那是他的老乡,两人从小就认识,老乡最近在安徽、江苏一带贩卖丝绸,今天碰巧遇见被士兵押着的任弼时。

老乡本想同他打个招呼,谁知任弼时使了几个眼色,然后大声嚷嚷道:“长官,你们为什么平白无故地抓我,我姓胡,叫胡少甫,是从湖南来南陵做生意的,你们不信可以去问陈琮英,她是我的妻子,现在人在上海……”



老乡一听就明白了任弼时的深意,立刻偷偷离开这里,连夜搭车直奔上海,通知了妻子陈琮英。

陈琮英得知后非常担心丈夫的安危,连忙通知了上海党组织,还找了自己堂兄,装作是和任弼时一起做生意的老板,赶到安徽省高等法院来对口供。

国民党的审讯人员抓不到任弼时的把柄,也没有证据,只能拖时间不断拷打,试图逼任弼时说出实话。



与此同时,党中央也在暗自积极组织营救活动。终于,在被抓捕将近两年后,安徽省高等法院因为证据不足,终于将任弼时无罪释放。

当时的任弼时身体非常虚弱,妻子陈琮英特意给他在偏僻地方寻了住处,想让他安静养伤。

可还没休息几个月,在上海的另外一次地下活动中,任弼时再次被捕。

当时来抓他的是外国巡警,危急时刻,任弼时直接将写有机密的纸条吞进腹中。



外国巡警恼羞成怒,这一次可不会轻易放过任弼时。他们对任弼时用了惨无人道的电刑,高压电穿过身体时,将任弼时的后背烫出了两个拳头那么大的血窟窿。

任弼时昏迷以后又被浇了盐水,剧痛令他醒来,可还是喃喃着自己的假身份,不断重复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警探真的抓错人了。

敌人看他嘴这么硬,更加坚信他是共产党,又展开了更为残暴的拷打。



任弼时受尽了折磨,仍然没有低头,一直到咬着牙等来了周总理的营救,才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如此顽强坚韧的铁血汉子任弼时,是凭借着对党的精神的高度认同,时刻铭记肩负的解放全中国的崇高理想,才撑过了这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



【坚定的毛主席支持者】

任弼时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了毛泽东的影响,他与毛主席同为湖南人,曾经先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那时任弼时只有十一岁,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早就听说第一师范出了一位名叫毛泽东的学长,是个品学兼优的不寻常人物。

任弼时难掩仰慕之情,有次听说学校的学生自治会组织了一次讨论会,有毛泽东学长参与讨论国家大事,便强烈要求参与讨论。



当时毛泽东身着长衫,正在读报纸,一见任弼时带着几个低年级学生走进来,就微笑着迎过来握手,很热情地欢迎他们一同来讨论。

毛泽东学长向任弼时他们介绍了一些学生自治会的基本情况,鼓励学弟学妹们努力学习、强身健体,锻炼出强健体魄和开明头脑,为改造社会、拯救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任弼时将这些话牢牢铭记在心。

在这样的影响下,后来的任弼时也加入了共产党,当上了代理书记。



日常工作中,任弼时不同意陈独秀的缴械主义,屡次当面出言反驳,有次竟将陈独秀气得直接撕掉了任弼时的报告书。

任弼时却向大伙宣布,正是因为自己说得对,陈独秀才会生气,呼吁大家不要相信束手就擒那一套。

在国民党借着国共合作的借口,对共产党人虎视眈眈时,任弼时提出应该把握军权,不能向国民党人妥协。



陈独秀对这种观点不屑一顾,全党只有少数几个同志同意他的主张,其中就包括毛主席。

等到了蒋介石和汪精卫真正背叛革命时,大家才发现任弼时的立场是对的,亲自掌握兵权才能有实力说话。

因此在随后的八七会议上,众人推选任弼时进入中央政治局,当年23岁的任弼时就成为了党历史上最为年轻的政治局委员。



任弼时一直坚持的想法与毛泽东当时的武装理念不谋而合,二人很快就取得了相互认可。任弼时毫不动摇地坚持革命信仰,对内坚定支持毛主席的领导。

那时党内的张国焘公然反对毛主席的决定,拒绝成立陕甘宁根据地,独自率兵在西北成立所谓的“中央”,并且试图拉拢党内工作经验丰富的任弼时。

面对当时的内忧外患,任弼时多次表态,不断重复“毛泽东才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严词拒绝张国焘的拉拢。



这不仅有效震慑了党内想要分裂的势力,也为毛主席赢得共产国际的支持奠定了深厚基础。

不论何时,任弼时对毛主席的拥护都不曾改变。

1934年,红军开始了伟大的战略转移,伟大长征拉开序幕。毛泽东当时身在贵州,率领红一、红五方面军;任弼时临危受命,率领红六军团,从湘赣突围西征。



经过沼泽时,任弼时不小心踩到了敌人的陷阱,又尖又长的钢钉扎进他的脚背,他怕暴露位置没有叫出声,而是一把将钉子拽出来,忍痛继续前行。

过草地时,红军已经弹尽粮绝好几天,不少同志饿到晕倒,行军氛围低沉沮丧。

任弼时抽出腰间的皮带,高兴地向大伙宣布,既然没有牛肉,那牛皮也可以吃,这用牛皮做成的皮带不久也可以吃!



任弼时将皮带用小刀划成好几块,规定大家一天只能吃三小块。

其实那皮带煮过以后又硬又有一股怪味,可任弼时为了鼓舞士气,大口嚼着高兴地说:“你们还别说,这牛皮还真有牛肉味儿!”

就这样,任弼时带着军队历经千难万险到了目的地,实现了两军融合。



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又参与主持了中共七大,见证了党内终于正确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这让任弼时感到十分欣慰。

既然任弼时与毛主席有这么深厚的交情,为什么会被毛主席亲口下令,禁止参加开国大典呢?



【鞠躬尽瘁的“党的骆驼”】

1949年开国大典前后,正住在玉泉山疗养所的任弼时,收到了来自毛主席的亲笔信和一缸金鱼,信上写着,“弼时同志:送上红鱼一群,以供观览,敬祝健康。”



原来任弼时因为年轻时被敌人严刑拷打过,又经历了长征这样漫长而艰苦的旅程,身体早就大不如前,不仅患有严重的高血压,脑中的血管也已经变形。

这些疾病导致了严重的并发症,令任弼时一度昏迷不醒,靠着医生悉心治疗才勉强维持生命。

毛主席对任弼时的身体状况格外担心,任弼时常常撑着病体坚持工作,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曾经感叹,“任弼时同志是党中央领导中最忙的一个,也是身体最差的一个!”

不久之前任弼时去北平参加了阅兵仪式,可大家都没想到,任弼时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容他再奔波劳累。

回去之后任弼时就倒下了,可还没来得及休息几天,任弼时就又强撑着奋斗在第一线。



当时党中央正在筹备全国青年代表大会,任弼时准备了好几天,亲自起草了青年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稿。

当他把这份报告交到毛主席手中时,主席缓缓翻阅了一遍,发现内容不仅合理,流程还非常详尽,全稿长达一万多字,都由任弼时拖着病体亲手写下。

主席批示了同意,同时也向任弼时送去了关切问候,询问他最近身体如何。任弼时觉得十分感动,也回复说“我可以,您放心。”



大会召开时,任弼时原本打算坚持亲自读稿,可还没讲到一半,过于虚弱的身体就撑不住了。

他将讲稿交给一个小同志,自己则强撑着坐在主席台下方,坚持听完了会议,才被匆匆送往医院。

毛主席看到这番景象,心里也很不是滋味,随后便咨询医生任弼时的身体状况如何。



诊断结果表示任弼时不能太过激动,医生因此下了禁令,禁止一切会引起任弼时情绪波动的事情。

毛主席听闻,决定送任弼时到玉泉山静养,并说:“让任弼时同志好好休息吧,开国大典他就不要参加了,一定要以保重身体为第一要务!”

在玉泉山静养的那段时间,任弼时也放不下党内的工作。

他因眼底的病变而无法看清东西,就改用收音机每天听新闻,开国大典举行的当时,他也端坐在收音机前,见证了这可以被载入史册的一刻。



当时,任弼时万分感慨,对着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妻子说,“这胜利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

这之后,任弼时因为病情久久不见好转,于1949年11月到苏联就医。

在进行了四个月的系统治疗以后,他觉得健康状况有所好转,还是放不下国内的工作,不顾警卫员的反对强行回了国。



任弼时向毛主席提出想继续工作,主席多次劝阻无果,无奈勉强答应下来,并规定他一天不能工作超过四个小时。

任弼时当时嘴上答应着,可真正工作起来就忘记了休息,于是病情再一次恶化。

在病床上,已经进入生命倒计时的任弼时,听见家人说主席来看他了,费尽最后力气坐了起来。

最终,在1950年10月,任弼时因为突发高血压,经过医生全力抢救后仍然不幸离世,终年46岁。



【结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无比贴切地形容了任弼时的一生。

正如后人所评价的那样,任弼时是“党的骆驼”,肩负重担走过漫漫长路,没有休息和享受,更没有个人的计较。

他是当之无愧的老革命家,是我们党无私奉献精神的楷模,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前辈,共和国的树荫下才容后人乘凉。

谨以此文致敬伟大的任弼时书记,他的高尚人格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