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一席表态,引发国际关注。冯德莱恩在公开场合表示,欧盟与中国“可以达成协议,甚至深化贸易和投资关系”,并强调双方“需要更务实的合作”。
这一表态被外界视为欧盟对华释放的积极信号。24小时内,中国外交部回应称“希望欧盟能成为中方可以信任的合作伙伴”,并同步宣布资深外交官卢沙野正式履新重要岗位。
在2月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证实,原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已被任命为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将协助协调处理涉欧事务,并根据需要同欧洲国家及欧盟机构开展磋商交流等工作。
我们知道,卢沙野特别代表是我国的资深外交官,他以强硬风格著称于欧洲。在善变的冯德莱恩对华递出“橄榄枝”后,中方任命卢沙野担任要职,可谓是没给冯德莱恩留下“耍花招”的机会。
回顾以往的消息我们可以看到,卢沙野特别代表对欧经验丰富,他曾历任驻法国大使、外交部欧洲司司长,深谙欧盟决策机制。
最为突出的一点在于,卢沙野特别代表的谈判风格十分鲜明,他擅长在原则问题上划红线,同时保有灵活务实空间。
卢沙野特别代表此次履新,意味着面对欧盟的复杂博弈,我国将采取“刚柔并济”的策略,既开放合作大门,也坚决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
事实上,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欧盟对我国的需要,要高于我国对欧盟的需求。欧盟当前面临着至少3个棘手问题。
第一是经济困局,受俄乌冲突长期化影响,欧盟能源价格高企、制造业外流加剧,2024年经济增长率仅0.5%。德国等传统工业强国面临“去工业化”风险,法国农民抗议浪潮席卷全国。
由此一来,中国市场和技术对欧盟经济复苏的重要性,正变得更加凸显。中国不仅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更是欧洲汽车、农产品等关键产业的核心市场。
第二,欧盟面临着美国的巨大压力。早在拜登担任美国总统的时期,美国就推出了《通胀削减法案》,欧盟对这一法案强烈不满,称其高额补贴政策正在“掏空欧洲产业”。
特朗普上台之后,欧盟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预计用不了多久,特朗普就会把关税的大棒挥向欧洲,要求欧洲工业企业搬往美国,并逼迫欧洲国家大幅提高军费开支。
第三,欧盟内部对华政策长期存在分歧。尽管立陶宛等个别国家站在“反华”的第一线,但大部分欧洲国家非常看重与我国的经贸合作。
在美国已准备好收割欧洲的情况下,冯德莱恩如果不能为欧盟国家谋取到切实的利益,她的处境将会变得越来越堪忧,欧盟内部的裂痕也会越来越大。
正是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冯德莱恩释放出了与我国合作的意愿。卢沙野特别代表是欧洲眼中的“最硬外交官”,他此次履新,将有望推动中欧之间展开更多务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