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新闻客户端消息,前段时间,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法新社记者提问,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菲律宾外长进行通话。鲁比奥强调了美国对菲律宾的保卫承诺,并且批评了中方在南海的“危险和不稳定的行为”。中国外交部对此有何回应?毛宁表示,中国在有关海域的活动合理合法,无可非议。美国不是南海问题的当事方,也无权介入中菲两国之间的涉海问题。美菲军事合作不得损害中方在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更不能以此为菲律宾的非法主张背书。
近日,美国新任国务卿鲁比奥再次将南海议题推向风口浪尖。他与菲律宾外交部长马纳罗通话,不仅讨论了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还大肆炒作南海议题,甚至向中方发出威胁警告。这一举动无疑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挑衅,也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据报道,鲁比奥在与马纳罗的通话中,不仅讨论了美菲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还涉及了南海问题。他试图将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行为描绘成“破坏和平稳定”,并指责中国违反国际法。
鲁比奥(资料图)
最近几年,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保护主义风头正劲,这让中美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变得不太稳定。上次特朗普当政的时候,中美打起了贸易战,这事儿给两国经济都带来点麻烦。拜登政府上台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贸易摩擦,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鲁比奥作为新任国务卿,在经贸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很可能会破坏中美经贸关系。无论美国采怎样的政策,我国一直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努力打造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和谐,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方会无原则地妥协退让。
鲁比奥为什么一上任就着急地与菲律宾外长进行通话?事实上,这不过是想要继续忽悠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对着干罢了。在这之前,也就是特朗普正式入职差不多同一时刻,中菲在厦门就南海问题举行了第10轮磋商。与之前的几轮磋商不一样,这次菲方在关于仁爱礁运补问题的文件上签了字,同意了继续实施中菲此前达成的谅解。也就是说,未来菲律宾如果想要继续向仁爱礁运输补给,那么就仍然需要得到中方的同意,ing且在中方的严格管控下实施。这下,可把白宫急坏了。
美日印澳四国外长会晤前合影(资料图)
有专家分析称,鲁比奥这一系列的举动,背后隐藏着复杂而又值得深入探究的动机。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一直以来都试图维护其在国际事务中的绝对主导地位。鲁比奥的这些举动,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布局的一部分。美国忌惮中国在南海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害怕中国凭借在南海的合法权益维护与建设活动,打破美国长期构建的地缘政治优势。通过鲁比奥这样的政客不断制造事端,美国试图在南海搅乱局势,将中国置于舆论和外交的困境之中。
从这件事情还是能看出,特朗普2.0的对华政策,已经在全面铺开了。要知道,鲁比奥在上台后,迅速与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外长,举行了“四方安全对话”外长会,大谈所谓“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很显然,这其实就是冲着中国来的。而在鲁比奥与菲律宾外长的通话中,他更是直接对中国发难。这其实意味着,对于拜登政府在这个方向的布局,特朗普政府是不打算就这么轻易放弃的。但是否会将之作为重点?会在多大程度上执行?这些问题从目前来看都是未知数。
中菲海上对峙(资料图)
鲁比奥行为自然招来了中国政府的强力回击,鲁比奥的名字就被写进了中国的制裁黑名单,这份"特殊待遇"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到的:禁止入境中国、限制与中国企业和组织联系,这待遇可以说是"明星级"的了。就在各方议论纷纷之际,中国政府来了一招"四两拨千斤",只见在官方文件中,原本的"鲁比奥"悄然变成了"鲁比奥"。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个音节变化,立马引起了美国媒体的疯狂解读,有的说这是中国在释放善意,有的认为这暗示着制裁即将解除。
前段时间,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外媒记者提问,中方最近将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的中文译名更改为“鲁比奥”。这种改变是否意味着他不再被中方制裁?毛宁对此回应称,我还没有注意到,但是我可以了解一下,我想更重要的是他的英文名字。“关于制裁,我想说的是,我的同事昨天已经介绍了中方的立场。”毛宁表示,“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中方的制裁针对的是损害中国正当权益的言行。”
特朗普与鲁比奥(资料图)
换句话说,中方真正在意的是鲁比奥的实质行为是否损害中国利益。换句话说,只要人还是这个人,只要他不为自己曾经在新疆、西藏问题上干涉中国主权的“暴论”道歉,那么所有的制裁,都会一直继续下去。要不怎么说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水平高呢!毛宁这一番回答,不仅滴水不漏地将“中国示弱”这种论调滴水不漏地怼了回去,更给双方留下了回旋的余地——只“针对损害中国的实质行为”,这句话,言外之意就是对事不对人。
实事求是地讲,这一想法是有些“无厘头”的,这位记者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他不熟悉中方的惯例。外国人的中文名字大多是音译,这就造成同样的英文名字可能不同的人会翻译的五花八门,如发起“门罗主义”的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他的姓和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其实是同一个。外交场合比较严肃,自然不能频繁出现这样的不同译名。之前称之为“卢比奥”,是因为当时他还是一位美国参议员,级别不到值得中方为他单独校正翻译的程度。
鲁比奥(资料图)
眼下,鲁比奥既然傍上了特朗普,仕途更进一步,走上美国对外交往的第一线,抛头露面的频率大大增加,那么在官方通报中怎么翻译他的名字,就要按照英语的翻译习惯,重新进行规范了,基本是按照新华社《英语译名手册》来的。但严格意义上,他的英文名还是“RUBIO”,中国制裁的是他这个人,跟名字怎么翻译不存在任何联系。《纽约时报》硬要把中国对他的制裁和改名联系到一起,无端攀扯,无非还是想知道,中国和美国打算怎么解决鲁比奥被制裁的问题,而双方就此展开接触,或许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次中方的改名是相当有智慧的,既传递了善意,又保持了立场,也传达了这边的期待和诉求,体现了我们在外交场合的专业和严谨,这对比美方的草台班子,高下立判。特朗普既然那么急切地要访华,在上任前也是对中方各种示好,打电话沟通,邀请参加就职典礼,态度还行,但请保持,下面的人的言行,也要注意管束。至于鲁比奥,接下来一段时间也是中方这边的“考察期”,他和特朗普的言行直接决定能否顺利访华,诚意到位了,氛围到位了,自然一切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