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据多家媒体报道,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在贸易政策上动作频频,其对中国提出的条件引发国际关注。2025年初,特朗普带着“美国优先”的口号重返白宫,一系列贸易政策令人咋舌。他计划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对加拿大、墨西哥商品更是狠提25% 。还要求中国在其任期内每年从美国进口超过5000亿美元的商品,四年任期合计高达2万多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万亿元。而且指定中国只能购买美国的农产品和石化能源产品,如牛肉、大豆、石油、天然气等。



特朗普(资料图)

从现实角度看,特朗普这一要求完全不切实际。先看产能,以大豆为例,中国目前年进口量约1亿吨,要是全从美国采购,那得吞下美国总产量的75%,就算美国艾奥瓦州的农田24小时连轴转,也根本供应不上。再看天然气,美方要求的年供应量高达7000万吨,可就算按照美国现有LNG出口的最大负荷来计算,也远远不够。这所谓的“15万亿大单”,就像是把全美农场和油井打包“卖给”中国,可美国根本没有足够产能来“发货”。

再从贸易结构来讲,2023年,在中美3800亿美元贸易逆差中,机电产品占到了近一半。美国具有出口优势的飞机、芯片等产品,却因为自身管制政策,没法充分发挥出口潜力。特朗普一上台,就想着用低附加值的农产品去对冲高科技产品的逆差,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从能源安全角度出发,中国当前中俄管道气占进口量的三成多,中东石油占比四成多。要是真按美方要求吃下天量油气,那就相当于把能源进口的“鸡蛋”全放进了美国的篮子里,一旦出现供应问题,中国就会陷入“断供就能源休克”的危险境地。



大豆(资料图)

特朗普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条件,背后有着明确的政治考量。农业大州一直是共和党的铁杆票仓,2023年美国大豆出口量同比下降了12%,中西部农场主早就怨气满满。页岩油气巨头又是特朗普的大金主,在新能源转型浪潮下,急需“救命订单”。所以特朗普把中国的采购清单限定在农产品和化石能源领域,就是为了讨好这些政治势力。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此前在回应关税问题时就明确表示,中方在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关税措施不利于中美双方,也不利于整个世界。中方愿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与美方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朝着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面对特朗普提出的离谱条件,中方显然不会接受。中国经历过五年贸易战的洗礼,早已识破美国“先开天价再打折”的谈判套路。从华为断供到TikTok禁令,美国的种种行径表明其既想享受中国市场的红利,又不愿接受产业竞争的现实。



美国国会(资料图)

从国际形势来看,国际格局早已不是2018年贸易战刚开始的时候了。RCEP区域链日渐成型,金砖国家也已经扩容,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选择更加多元,手中的应对牌也更多。美国霸权思维作祟,试图通过这种不合理的要求来维持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反映出其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焦虑与不安。美国既无力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与中国正面抗衡,又不甘心放弃贸易战这张“政治牌”。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对于特朗普这些贸易政策也存在不同声音。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曾发出警告,撤销中国最惠国待遇这一类似损害中美正常贸易关系的举动,将损害美国工业部门,并导致美国贸易逆差扩大,这与那些支持贸易保护主义政客的初衷背道而驰。美国国内的企业也清楚,中美之间正常的贸易往来对双方经济都有着重要意义。一旦贸易关系恶化,美国企业的供应链会受到冲击,消费者也将面临物价上涨的压力。



欧盟(资料图)

在国际舞台上,其他国家也在关注着中美贸易关系的走向。沙特在达沃斯论坛上就积极向中国抛出橄榄枝,欢迎中国投资,希望成为中国商品潜在的出口中心。沙特表示,中国企业的到来能带来专业知识和技术,而沙特拥有优秀本地市场、良好基础设施和丰富资源,双方合作前景广阔。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有更多的选择,不会被美国单方面的不合理要求所束缚。

对于特朗普提出的这15万亿的离谱条件,中国绝不可能接受。中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贸易中秉持公平、公正、互利共赢的原则。中国的发展是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和全体人民的奋斗取得的,不是靠美国的“恩赐”。未来,中国会继续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全球贸易朝着更加公平、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而不是被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牵着鼻子走。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只有建立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如果美国一味地推行不合理的贸易政策,最终损害的不仅是中国的利益,美国自身也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



特朗普(资料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