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将罗荣桓称为了“一生共事的人”,事实上,罗帅确实是毛主席“嫡系中的嫡系”,不过要说到在井冈山时,毛主席的得力助手,那罗帅就得稍微往后站一站了。
1927年毛主席率秋收起义队伍奔赴井冈山,当时毛主席最为器重,也最为得力的助手,应该是何长工。
何长工曾做了好多件大事,以至于他在党史上,他的存在一点也不能忽略,可惜后来何长工又做了一件自毁前程的事,以至于到建国后,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何长工为革命做了什么贡献?他是如何自毁前程呢?毛主席后来如何对待他?
何长工原名叫何坤,他是湖南华容县人,这里的华容,不是关羽败走的那个华容道,请各位一定要分辨清楚。
少年时期的何长工,满怀着救国救民的大理想,为此,他18岁那年,走出了湖南,来到了北京,决意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何长工是幸运的,在这里,他遇到了同样年轻的毛主席。
毛主席向来是个感性的人,他对一切的湖南老乡,都有种说不出的感情,何长工这时的上进,满怀理想,正是毛主席日思夜想的人才,所以他对何长工印象深刻。
后来何长工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他去法国勤工俭学,也是在法国,他正式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我党最早的一批成员之一,1923年,何长工学成归来,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几年前青涩的书生,而是一位有着丰富学识的“革命者”
不日,何长工被派往家乡进行农民运动,直到几年后大革命失败,何长工心灰意冷的来到了武汉。
此时毛主席正在武汉,因此,在分离数年后,两人再次相见了,考虑到何长工无法再用何坤这个名字继续革命,毛主席就决定给他改个名字,即我们今天所知的“何长工”
之所以叫“长工”,按照毛主席的意思,是想要让他为中国人民扛一辈子的“长工”,当然,毛主席也结合了当年何长工在长辛店打工的经历。
这一年9月,何长工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从此他的命运,彻底改写了。
南昌起义是我党历史上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但实际上在当时,打的旗帜还是国民革命军,到了秋收起义,蒋介石已经叛变了革命,毛主席认为不能再继续打国民革命军的旗帜。
因为这样会让一些老百姓分不清,所以,毛主席建议打出一面属于共产党的旗帜。
这是一件光荣且关系重大的事,毛主席思来想去,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何长工,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毛主席认为何长工有这个能力完成, 因为他在法国留过学,第二,他认为何长工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何长工最终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他顺利的完成了毛主席布置的任务,因为是他设计出了我军的第一面军旗,从此,何长工的名字,也在我军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时秋收起义里有很多人才,譬如罗荣桓,以及后来的开国上将张宗逊,陈士榘等人,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何长工可谓是毛主席最为得力的助手,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部队上了井冈山,何长工也没有让毛主席失望,他主要做了两件事。
何长工先是历经千辛万苦,去湖南,又去武汉,几经辗转后,来到了广东,找到了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队伍,并传达了毛主席希望朱德率部前往井冈山的消息。
后来朱德率部来到了井冈山,成就了“朱毛会师”,使得革命力量进一步加强,也使得我党的革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何长工的名字,自然也被记了下来,他可谓是“朱毛会师”的重要中间人。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总是将一些重要的事交给何长工做。
在毛主席率领起义军来井冈山前,井冈山就已经有了两支“绿林队伍”,他们的领头人分别是袁文才与王佐,虽然袁文才之前加入了共产党,但此时他的归属感不强,而且他素有“绿林精神”,
毛主席为了引起袁文才和王佐的好感,专门给他们送了枪支弹药,这让两人对毛主席尤其敬佩,而两人的队伍也不正规,毛主席就决议将他们的队伍改编为真正的人民队伍。
所以,毛主席专门派人分别去两支队伍工作,何长工能力强,他被安排到了王佐队伍,这是毛主席点了他的名。
何长工当然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顺利的完成了对王佐的改造,因此,毛主席对何长工越来越满意,相继让他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譬如红五军团第十三军政委,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等职。
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何长工后来的路,一定是光明的,只可惜的是,在1935年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何长工选择了“自毁前程”,他没有支持毛主席的北上方针,而是支持了张国焘的南下。
作为一个认识了毛主席多年,并且跟随主席多年的人,何长工做这样的事,实在是令人费解。
后来毛主席对何长工也是选择了宽恕,并没有责怪他,不过,后来也是何长工自己把自己的路,走得越来越窄了。
建国后,何长工历任地质部副部长,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等职,直到1980年,80岁的他,终于当上了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了副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