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人员在绘制作品受访者供图
据央视新闻2月6日消息,根据“灯塔专业版”等网络平台数据显示,《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已突破60亿元,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 2月6日,红星新闻记者专访《哪吒2》项目制作期间负责全片的艺术总监王毅和分镜指导刘岩,听他们讲述了《哪吒2》背后的创作细节,以及片中那些值得反复咂摸的巧思。对于石矶娘娘的人物性格设定、申小豹会不会在《哪吒3》中复活等观众关心的问题,他们也讲述了自己的看法。
震撼效果背后:
反复修改,拿出上百套方案
绘制莲花池场景的“神圣感”
很多看过《哪吒2》电影的观众,在看后给出的评价都用到了“震撼”一词,无论是宏大的场景还是激烈的打斗场面,都给观影者以视觉的冲击。对于如何达到这种震撼的效果,刘岩和王毅都表示,这背后其实需要制作者大量繁琐而细致的付出。
刘岩是《哪吒2》的分镜指导,负责电影中分镜创作的把控,深度参与分镜制作,自己绘制电影分镜段落的同时,也负责协助同事修改和完善他们的创作。他绘制抓捕申公豹的父亲申正道和石矶娘娘的内容。
▲王毅绘制的《哪吒2》中的莲花池前期概念图
“动画在中期制作之前很关键的环节是分镜指示和进行动画表演预演,当一个剧本出来,它是文字形式的,并不会很直观,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分镜和预演来演示出未来动漫成片后的场景,通过想象力去丰富原来剧本中文字的内容。”刘岩说,以电影中的竹林大战为例,如何打斗、需要哪些创意,需要在分镜中设计出来,犹如搭建大楼的框架,否则后续环节难以添砖加瓦。以“洪流对战”为例,剧本中的文字描述不足以让制作者有足够的想象和依托,如果直接做成成片,需要花费的试错成本会非常高,分镜演示像是一个前期的示意图,根据分镜演示,基本就能够知道整部电影的故事结构和大体的画面。
王毅是《哪吒2》的艺术总监,把控全片美术,负责项目整体美术及视觉的开发,绘制重要场次美术设计,例如荷花池及海妖大军和捕妖队混战概念美术设计及氛围图绘制等,他也同时参与了动画表演预演环节审核讨论。
“相对来说,分镜演示是一个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比较有意思,也不会陷入枯燥。”王毅说,但是当故事画面基本确定,后期的具体制作过程更像是“工夫活”,需要更多的修改、调整。这个过程中,创造精力部分会逐步削减,需要的耐心、工夫开始变得更多,是一个枯燥、繁琐但苦痛与快乐并存的过程。
王毅说,以电影中哪吒、敖丙肉身重塑的场景莲花池为例,要求是表现一种“神圣感”。“但是每个人心中对神圣的概念都是不一样的,到底什么才能达到神圣感的要求,就需要反复地修改、调整,有时候甚至要拿出几十甚至上百套方案,好在最终非常成功地塑造了莲花池的场景绘制,也达到了神圣感的要求。”
细节有内涵:
电影中有很多元素
是在致敬中国的传统文化
刘岩和王毅介绍了该片中的很多细节,他们也期待观众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能够看出其中的内涵。
电影中,陈塘关被岩浆吞噬的场景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是用自然中岩浆的颜色,但是感觉效果不理想,随后我们就把岩浆的颜色进行了调整,调成了和血液相近的暗红颜色,为了表现反派,我们希望能够呈现出那种‘暗黑’的感觉。”王毅说。
王毅还介绍说,影片高潮的“洪流对战”部分,就是用两股汹涌洪水对撞在一起,来表现“千军万马”的对撞,以达到视觉的冲击效果。
▲王毅绘制的海报受访者供图
除了影片表现上的细节考量,刘岩和王毅说,电影中还有很多元素是在致敬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申公豹的父亲申正道在瀑布前带领徒弟修炼,都是站在竹子顶端修炼。“这个场景其实来自于中国传统武术的梅花桩,但是表现的时候又有所延伸,将传统的梅花桩变为竹子,更加灵活和多变。并且在致敬传统功夫的同时加入了现代观影的节奏升级。”
“敖丙和他的叔叔敖顺打斗僵持的过程中,有一个用腿耍枪的动作,其实也是在致敬传统武术中的打斗场景,但也在此基础上有升级,用腿缠绕和舞动是只有动画才能带来的魅力。”王毅说,电影中更多的小细节还是希望观众能自己发现,很多电影之所以百看不厌,其实也是因为里面充满了这样丰富的内容,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
申小豹能复活吗?
主创成员回应:
这得看导演未来如何“安排”
《哪吒2》中,申公豹的弟弟申小豹这一角色得到了很多网友喜爱,但是在片中,申小豹被鹿童射中后重伤不治,大家也纷纷留言希望在未来的《哪吒3》中申小豹能够复活。
和很多观众一样,刘岩和王毅也表达了对申小豹的喜爱。“申小豹这么可爱的角色,我们肯定是希望还能够再看得到,但是以后能不能再出现,就要看导演如何安排了。”王毅说。
刘岩在《哪吒2》中深度参与了申小豹、石矶娘娘等角色的相关创作,“因此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在不一样的地方继续发光发热,比如后续希望有关于这些角色的小故事,或者在接下来的故事中继续出现。”
▲刘岩绘制的石矶娘娘绘本图和猫咪原型受访者供图
不过,刘岩和王毅都表示,某个角色在电影中如何呈现,导演都会有自己的考量,能否再次出现也都是根据剧情需要设定的。
在刘岩绘制的《哪吒2》绘本中,申小豹、石矶娘娘也再次出现。与石矶娘娘一起出现的还有一只小猫,而这只小猫是以刘岩养的宠物猫“奶皮”为原型绘制出来的。
“电影上映后,石矶娘娘也成为很多观众喜欢的角色,很多人都说她自信、情绪自洽,而这也是在创作过程中逐步挖掘和赋予给她的。”刘岩说,“她虽然这么多年住在石头山里,只能和一个镜子为伴,但是她并没有抱怨环境,而且遇到了新的东西她也能以善良的心态相处,不在意得失,这其实给了很多观众内心的鼓励。”
点赞成都动漫制作环境:
中国人拍自己的故事
文化细节把握更精准
刘岩是甘肃人,而王毅是福建人,因为《哪吒2》这个项目与成都结缘。他们所创办的成都赤目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坐落于成都武侯区芳草街道,除了参与《哪吒》系列电影的制作,公司目前也有几个动画电影项目在同步制作中,题材涉及喜剧、动作、冒险等多种风格。
刘岩说,之所以把公司选择开在成都,一开始是因为这里的动漫产业完整,同时也有很好的动漫创作大环境。“对于创作者来说,成都的生活节奏非常适合,能够给创作者留下思考的空间,此外四川还有很多传统文化元素,这些都是我们创作取之不尽的素材库。”
王毅说,中国动漫其实有很好的传承,从早期的《大闹天宫》,到上世纪90年代的《宝莲灯》,一直到近些年包括《哪吒2》在内的动画电影。“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是非常丰富的,近些年随着国产动漫产业的发展,我们觉得我们的制作水平是不输于国外高水平动画片的。”
▲2月6日,成都市民在位于成都交子大道的哪吒塑像前拍照留念 据视觉中国
前些年,国外也曾拍摄过一些关于中国题材的动画片,例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系列等,王毅和刘岩都认为,这些电影拍摄的水平也很高,但是中国人自己拍摄传统故事,表达会更准确,也更细腻。
“比如说《哪吒2》里面鹿童的坐骑四不像,我们就查询了很多传统神兽的形象,而玉虚宫的设计也参照了汉代纹饰。”刘岩还提到,影片中西海龙王敖闰这个角色是一个女性,一方面需要表现她的柔美,另一方面也要表现她的坚强,方案修改了很多版。“直到我们创作组的一位女性同事从她的视角带入设计思路,给她设计了一个水母裙和逐渐隐没的鳞片,这既有柔软又有一定的攻击性,就很准确地表达了人物性格。”
王毅和刘岩表示,虽然《哪吒2》电影的制作已经结束,但是作为动漫的创作者来说,不仅不会轻松,反而会因为取得了成绩而愈发激起工作上的热情。“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出更多吸引观众的动漫作品。”王毅说。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编辑 郭庄 责编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