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抚育作业中。王力摄
□闫捍江 本报记者 张磊
时至严冬,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北麓呵气成霜,寂静的山林里却不时传出机械“嗡嗡”的轰鸣声。
“枝丫、病倒木都要仔细清理,注意安全……”阿木尔林业局兴安林场副场长张俊双正在带领职工进行森林抚育,他们身着厚重的防寒服踏雪作业,眉毛、睫毛上挂满了霜花,修枝,采伐被压木、濒死木、枯死木,枝丫归堆……而这,却是近年来每年隆冬时节的日常。
张俊双所在的148林班作业区内林木错落有致,树干笔直,沟系整洁。这要归功于林区推行的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建设。自2020年以来,按照国家林草局、黑龙江省林草局的统一部署,大兴安岭试点先行,探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建设,全面推行林长制,坚持和完善分类经营制度,不断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有效解决森林质量不高、林种结构不优、天然林活力不足的问题,成效明显。
当记者穿行于兴安林场148林班作业区内时,看到针阔混交林内的林木胸径均在12厘米左右,张俊双和10多位作业人员在林班内开展抚育间伐、场地清理等工作,仅一个上午,规划的森林样地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场地清理就是进行“森林卫生”工作,既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还能将伐区剩余物运到局址进行再利用——通过加工粉碎设施建设,用于食用菌生产和取暖。
“森林抚育留优去劣,采次留好,根据林分现状,对中龄林采取抚育采伐,伐除部分上层林木,保留林内的优质树种,为下年在林内补植优良树种做准备,最终形成物种丰富状态、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阿木尔林业局生态修复科贺科长说。
2023年,阿木尔林业局被列入森林经营试点单位,他们根据当地资源禀赋、立地条件、经济能力,聘请省林业科学院专家,与国有林区资源监测中心确定了5种森林经营模式,并指导监测样地设立、开展经营效果监测。试点计划下达后,由森调部门对适合试点场地实地筛选、现地踏查,并完成调查设计审批和计划、设计、结果落图等工作。在生产作业环节,严把作业区调查、指标设计、采伐木挂号确认等关口,做到拨交一号、生产一号、验收一号,确保森林经营作业质量。
因天然林过度采伐、过火等,次生林、多代萌生矮林比例增加,原真性和目的树种缺乏,导致停伐前的大兴安岭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不高、森林结构不合理、中幼林面积占比过大。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资源处副处长于瑞安告诉记者,为科学规范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他们聘请中国林科院、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林科院、国有林监测中心作为集团和各林业局可持续经营技术支持单位,按照《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要求,遵循“多功能、近自然、全周期、精细化”森林协力经营理念,以培育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依据集团公司经营规划和林业局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林业局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三年实施方案,通过内业查询、现地核验选取符合条件地块,将急需经营的场地纳入方案中。
大兴安岭森林质量持续提高,森林结构逐步优化,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活立木总蓄积量、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保持“三增长”。目前,森林面积已达到688.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6.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6.2%,森林蓄积量年均增长1000万立方米,使祖国最北绿色长城越来越牢固。
松樟参天时,已是百年后,但风雪中的务林人们,干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