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广东妇女十四大·奋进的五年
五载奋进,全省妇女事业硕果盈枝;共赴盛会,以饱满的热情阔步向前。为迎接广东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广东省妇女联合会推出“喜迎广东妇女十四大·奋进的五年”专栏,生动展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东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和妇联工作的成效,以及广东妇女拼搏进取、敢为人先的风采,团结引领全省妇女以“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造“最美家庭”“绿色家庭”“书香家庭”“廉洁家庭”品牌矩阵,命名省家教家风实践基地,让好家风“吹”进千家万户;筹建婚姻文化研究院、举办集体婚礼,弘扬婚育文明新风;以亲子阅读小切口浸润家庭教育,线上线下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妈妈岗”、巾帼家政服务,携手共建家庭支持体系,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近年来,广东省妇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宣部、全国妇联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探索创新家庭文明建设的活动形式和实践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从婚前指导到婚姻家庭建设提供多方位服务,推动形成南粤家家幸福安康的生动局面。
一
讲好“家”故事
以优良家风拂润文明之风
榜样引领
让好家风“吹”进千家万户
“行善不分大小,只要能帮到别人,都尽量帮。”获评2023年广东省“最美家庭”的茂名信宜市张新尊家庭,10年来每晚给流浪者送爱心餐,每年为400多户困难家庭提供帮助。榜样的力量直抵人心,一个个发生在“小家”的故事,是濡染人们心灵、促进社会和美的情感力量,带动着“大家”的向好向善。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工作是妇联工作的传统阵地和优势领域。近年来,省妇联不断擦亮家庭工作“品牌”,以寻找“最美家庭”为载体,结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清廉建设、创业创新等时代主题,开展一系列家庭文明建设活动。以“树清廉家风 创最美家庭”为主题,在党政机关开展“廉洁家庭”建设;以“倡导文明新风 争创最美家庭”为主题,在农村倡导移风易俗、婚丧事简办;以“美丽庭院”建设、“绿色家庭”创建为主题,引导妇女和家庭在产业发展、生态环保、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方面主动作为;以“书香家庭”创建为主题,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引导亲子共同成长……形成了寻找“最美家庭”“五好家庭”“书香家庭”“绿色家庭”创建等工作品牌矩阵。
截至目前,共涌现出广东“最美家庭”1410户、广东“五好家庭”110户、广东“书香家庭”352户,全国“最美家庭”311户、全国“五好家庭”153户、全国“文明家庭”35户。
红墙绿瓦、斗拱飞檐,即便是工作日,位于茂名高州市文明路的高州冼太庙依旧热闹非凡。巾帼英雄冼夫人是茂名人民引以为荣的一面历史旗帜,她十分注重家风家教,常以“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教导儿孙,她的“好心”是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的“好心”,具有爱国、团结、和谐、为民等精神内涵。茂名市妇联依托此打造、打响富有茂名特色的“好心家风润童心”工作品牌,让“好心”家风润泽茂名百万家庭。2023年,省妇联、省文明办联合命名茂名市高州冼太庙为第四批广东省家教家风实践基地。
为传承弘扬好家教好家风,2020年以来,省妇联联合省文明办,从省内有着优秀传统文化和家教家风资源优势的村(居)、家风家训馆、名人故居、宗祠等中遴选命名了四批22个省级家教家风实践基地,全力打造家教家风宣传阵地,让家庭和青少年在融入和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好家教好家风,过去四年共惠及群众逾1015万人次。
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广东每年还会以线上线下巡展的形式开展广东省家庭家教家风展,全方面、多维度、立体化地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家教家风。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省巡展场数超过3000场,观看人次高达100多万。
为爱“减负”,为幸福“加分”
倡扬婚恋新风尚
“高额彩礼、大操大办与爱情无关,爱情常青的法宝是互相扶持和多包容”“这次隆重的集体婚礼,实现了我们的愿望,给了我们‘家的感觉’”“希望我们把小家庭经营好,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努力创造美好未来”……
缘聚广州,“简约+环保”婚事为幸福“加分”;情定深圳,新型婚育文化为爱“减负”;爱满莞邑,古村古树见证幸福约定……2024年9月22日,全国妇联、国家民委、民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举办“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广州、深圳、东莞作为我省的三个分会场,见证了新人们的幸福。
在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工作方面,省妇联一向不遗余力。作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广州筹备建设婚姻文化研究院、婚俗文化馆、婚庆产业园,在婚姻登记处成立“家庭驿站”;“婚事简办新观念,绿色低碳更时尚,陈规陋习需远离……”汕头澄海婚登处展厅播放的潮语顺口溜,让婚俗新风尚入心入脑;江门积极开展交友联谊活动,通过“古韵投壶”“歌曲飞花令”等充满中国风的团队游戏,帮助青年单身男女们敞开心扉,寻找幸福。
2024年,全省妇联开展超770场青年婚恋交友活动,因地制宜举办隆重简约的集体婚礼,弘扬婚育文明新风。
二
赋能“家”力量
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这个‘书’菜集市真的既有趣又有意义,让孩子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换取真正的蔬菜。回家可以做他最爱的土豆焖牛腩,作为奖励啦!”一位妈妈拎着一袋子的“战利品”高兴地跟工作人员分享道。参与游戏获得“书币”,并用“书币”兑换蔬菜,这童趣满满的一幕发生在“书香飘万家 共筑强国梦”2024年江门市家庭亲子阅读活动现场。
过去五年,省妇联将亲子阅读作为统筹推进家庭教育和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依托全省3000多个亲子阅读体验基地,每年围绕不同主题,广泛开展“书香飘万家”线上线下亲子阅读活动。
2020年,“粤美·巾帼故事妈妈”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以亲子阅读为小切口浸润家庭教育,推动形成良好社区家庭教育生态,截至2024年,项目推广复制至20个地市,培育巾帼故事妈妈近千人,累计开展社区故事会近2000场,覆盖数万家庭。2022年,省妇联将亲子阅读融入亲子研学活动中,发布95条“传承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亲子研学线路,组织“小小爱国心,浓浓爱国情”亲子红色之旅。2023年世界读书日期间,省妇联遴选命名85个省级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为广大家庭提供亲子阅读场所、阅读指导和咨询服务。
“真正的家庭教育并非技巧性的东西,而是情感的连接。我们更多地关注父母如何以身示范,在这个环境中,更多的是通过家庭产生亲情,父母对我们的爱会传递给我们。”在广州市妇联联合市文明办、市教育局举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之“家长学校”——广州市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堂上,一位家长咨询如何应对孩子在学校表现出的情绪波动问题,李桦教授建议家长要了解孩子情绪波动的原因,与孩子进行积极沟通。
2019年至今,我省依托社区家长学校、岭南书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等阵地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12.5万场,惠及2533万人次,至2023年,全省建成2.7万个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中心)、4万余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实现家长学校城乡社区建设率达90%以上,逐步建立起以家庭教育为核心的儿童关爱、保护和促进儿童发展的社区支持系统。组织编写出版《教子有方》家庭教育指导精品丛书,开设南粤家长网校——线上家教学习平台,现已推出供家长云端学习家教知识的家教课程329个,播放量达534.3万。此外,省妇联联合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关于联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深圳市“父出行动”公益品牌项目引导父亲高质量参与家庭教育;东莞市“家庭教育一条街”营造社区家庭教育良好氛围,“新莞人儿童关爱行动项目”推进流动儿童家庭教育;中山市“雁阵飞”家长互助组织“领头雁”培育计划项目提供平台助力家长“抱团”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家掌荟”家长网上服务平台为家长提供集线上家庭教育学习、在线家教个案咨询、家门口亲子活动资讯查询等“一站式”服务;江门以“启超家教家风”赋能家庭教育……广东各地妇联针对家庭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各具特色的家庭教育工作探索与实践。
三
做实“家”文章
携手共建支持体系
传递“家”温暖
全省已招募爱心妈妈9.2万名
“小朋友,你喜欢哪个颜色啊?”“想要粉色的,谢谢阿姨!”小朋友接过书包后,抑制不住地欣喜。暑假期间,汕头市“爱心妈妈”再出发,为留守困境儿童送去关爱和温暖。“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广东省“最美志愿者”、爱心妈妈叶丹说。
结合我省留守、流动儿童大省的省情,省妇联以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为抓手,推进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2019年起,省妇联把留守、生活困难、残疾等儿童纳入重点关注人群,依托省妇女儿童基金会链接社会资源实施“爱心家庭+留守儿童”扶志扶智教育公益项目,五年来,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开展活动2600多场,惠及困境儿童、家长和乡村教师近18万人次。
2024年以来,省妇联在开展了十多年的“爱心父母大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招募“南粤爱心妈妈”,广泛发动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和“五老”、村居干部、街坊邻里等女性,与留守儿童、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结对关爱,通过“1+N+社工”模式精准帮扶留守困境儿童。目前,全省已招募爱心妈妈9.2万名,结对儿童12.5万人。同时,广泛汇聚社会各界力量,为南粤爱心妈妈行动募集超3200万元,打造“粤家美·成长书吧”“新华悦读空间”超110个,惠及超10万人。
提供全方位家庭服务
实现幼有善育
“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送来托育班后孩子成长了很多,家里老人也有了更多自由时间。”蔡女士把2岁半的孩子送到佛山市明珠幼儿园彩虹糖托班部,看见孩子跟着老师开心嬉戏,去上班也感到放心安心。
从“幼有所育”走向“幼有善育”,广东先后出台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十四五”时期“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等政策措施,研究制定育儿领域民生工程五年(2023-2027)行动计划,不断增加托育服务供给;深入实施“南粤家政”工程,培育打造出“羊城家政”“客家大嫂”“河源阿嫂”等40多个各具地方特色的家政品牌,广州推出广州市家政综合服务平台、广州家政地图、“安心服务证”项目等升级版家政服务,让安心家政服务走进千家万户。此外,广东以“小空间大关爱”为主调,在全省建成母婴室逾万间,广州、深圳、珠海、韶关、中山等多个地市实现重点公共场所全覆盖。
“今年春节开工后,我司面临车缝岗位用工需求大但招工困难的问题。3月上旬,三乡镇妇联大力宣传推广‘妈妈岗’灵活就业模式,给企业带来了一场及时雨。”在广东省妇联举办的“稳经济 促就业”女企业家座谈交流活动上,来自中山伟立纺织品有限公司的副协理方秀丽分享了由市妇联推动的“妈妈岗”灵活就业模式。实际上,为营造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支持家庭育儿,“妈妈岗”灵活就业工作模式已在全省推广开来。其中,茂名市妇联联合市人社局、中国人寿茂名分公司开展“好心妈妈岗”就业公益项目,鼓励用人单位积极设置面向育儿妇女的“好心妈妈岗”。广州、肇庆、湛江等市妇联通过举办“妈妈岗”专场招聘会、上线“妈妈岗”招聘信息等方式推广“妈妈岗”就业模式。截至目前,广东“妈妈岗”企业超1900家,提供“妈妈岗”就业岗位超3.5万个,助力超1.2万人实现灵活就业。
来源:省妇联宣传部、省妇联家儿部、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