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南京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范易成 界面新闻编辑 | 谢灵宁

2月5日,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会上强调,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这表明江苏将继续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开放合作方面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上明确了具体部署:在“一中心”建设上,重点城市和重要节点要发挥牵引作用,加强创新资源集聚,持续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级和辐射带动力;各地要围绕优势产业,善于借力借势,通过建设科创飞地、产业飞地、人才飞地,让更多科技创新资源流动起来、延展开来。

在“一基地”建设上,要强化全产业链协作意识,优势互补、各扬所长,把产业特色品牌打出来,更好展现国际竞争力;在“一枢纽”建设上,要把枢纽建设与服务国家战略结合起来,打造特色鲜明的省内区域性开放支点,推动形成东西互济、内外联动、进出平衡、面向未来的开放新格局。

地方层面,2月5日,南京召开全市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发布了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具体围绕“优化办事流程”“推动金融赋能产业发展”“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5个方面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未来,南京将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加速释放。

2月5日,苏州市召开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暨作风建设大会,提出把 “抓项目、强治理、提质效”贯穿全年各项工作,着力稳外贸、稳楼市、稳就业,推进新型工业化、新消费、新一轮基建,全力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会上提到,苏州将用好综合考核“指挥棒”,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持续优化考核体系,大力营造崇尚实干、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持续锤炼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奋力开创苏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月5日,南通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暨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大会,提出实施产业能级提升、科创人才引领、扩大有效投入、海洋产业壮大、集群筑峰强链等“十大行动”,力争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重大工业项目数、总投资额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0%。具体举措方面,南通今年将成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深化政务服务“免证办”改革,推出更多涉企服务高质量“小巧灵”应用。围绕“万事好通”营商环境八条提优举措,南通将线下开展“万企大走访”,线上畅通“惠企通”诉求直报通道,让惠企“有感有得”,让办事“便利快捷”。

2月5日,盐城召开的“新春第一会”聚焦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动员全市上下聚焦创新第一动力、产业高质量第一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强市、融合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锻造强劲引擎、提供强大动力。会上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助力新兴产业壮大,聚焦“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地标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布局,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算力、数据、算法一体发展,推动未来产业形成规模和集群优势。

2月5日,在徐州市的“干字当头、狠抓落实”新春动员会前,参会人员观摩了徐工矿机、德基广场和云龙湖实验室,见证了徐工大型露天矿山机械集中发车、德基广场首发品类发布、省实验室挂牌。会上提出,扎实朝着万亿城市迈进,是今年全市工作的鲜明主题。要聚焦做强发展引擎、做厚产业家底、做实城市载体,抓住关键点,干在紧要处,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2月5日,扬州召开作风建设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大会,发布了《2025年扬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清单》,任务清单与往年相比,更加强化用户思维,突出问题导向。以小切口、量化式、可感知的政策举措进一步疏堵点、解难题、优服务。持续推进“信用扬州”“免证扬州”“效率扬州”品牌建设,在“审批最少、流程最顺、速度最快、成本最优”上出实招,探索建设“企业友好型城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