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太“新图景”,展卷!

于太湖深处镌刻

“藻退草长”的奇迹 ——

十年

足以让一座城市重塑山河

昨天,全市美丽无锡建设大会暨新一轮太湖治理推进会召开,市委市政府连续第十年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新春第一会”主题,聚焦太湖治理标志性工程,勇担治太主力军重大使命。

去年,太湖水质本世纪以来首次实现年度Ⅲ类、全年达到“良好”湖泊标准。如何给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

会议给出答案:综合施策、加力施治,确保太湖无锡水域水质稳定向好、不回落不反弹,大力推进太湖这个无锡最重要的生态文化符号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铺展新时代更美“太湖画卷”。



十年间,太湖的波光里倒映着一座城市的生态觉醒。

“太壮观了!无锡美不胜收!”蛇年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节目中,千帆竞发环节将太湖的生态之美推向世界。形态各异的舟楫与太湖烟波构成“零度舞台”,空中无人机编队共舞、璀璨烟花恣意绽放,让全球观众见证到了“藻退草长”的治太奇迹。


虽然无锡水域仅占全太湖的26%、无锡人口仅占太湖流域总人口的4.67%,但这些年无锡不观望、不犹豫,始终坚持把太湖治理这个“国之大者”作为分内之事。不仅牵头与常州、苏州、湖州等兄弟城市建立“联合河长制”等联动治水新机制,而且促成长三角“两区六市”共建环太湖科创圈,探索湖底隧道、水上游船等联动发展新模式,加快迈向“一体共赢”。

“让太湖水更清!”当春晚升帆手、国网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输中心主任何光华在波光粼粼中奋楫扬帆时,内心不由得喊出这句话。这是何光华的新年愿望,相信也是很多无锡人的期盼。


站在“稳Ⅲ”的历史关口,既要坚定信心、保持清醒,也要勇争高线、守好底线。在业内人士看来,太湖治理既是“老问题”也是“新课题”。从实践上看,经过长期高强度治理,治太边际效应愈发明显,这就要求“两手并用”“弹好钢琴”。一方面,以控源减污和减磷控氮为主攻方向,继续抓好上游重点河道治理,更大力度开展生态清淤,巩固深化行之有效的方法路径;另一方面,鼓励支持先行先试,积极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着力解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修复、产业转型发展、区域共保联治等问题,为太湖腾出更多生态空间。


2025年是省市“十四五”治太规划和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的收官之年。会议明确,今年全市治太的总目标是:太湖无锡水域水质稳定达到Ⅲ类,藻情稳步好转,蓝藻水华发生次数、面积和藻密度均好于去年,力争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Ⅱ类,加力提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确保各类支浜消黑除劣、动态清零。


围绕上述治太目标,全市共排定了98项年度治太重点任务,以太湖、滆湖、蠡湖和入湖河道、游轮航道“三湖两道”,太湖、长江、大运河周边“三侧”为治理单元,突出太湖上游宜兴区域,系统梳理生活污染源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清淤、生态修复和支浜整治等工作,进一步推进“外源减量、内源减负、生态扩容、精准防控”。

聚焦这些重点任务,第一批206个治太工程项目“板上钉钉”,年度计划投资101.16亿元,连续四年保持百亿治太规模。其中宜兴市共排定86项重点任务和58项工程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2.12亿元,约占全市三分之一。

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时代以来,无锡各级累计投入生态环保资金近860亿元,2008年至2024年共投入治太资金1348亿元、累计实施重点工程7200余项,这些生态环境投入为高质量项目腾出了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升至52.8%和41.6%。因而,重视生态环境,是否舍得投入是个“标尺”,只有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才能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太湖颜值“刷新”,业态持续“上新”:碧波之上红嘴鸥翔集,水下森林摇曳生姿,岸边游人如织,时隔20年重启的无锡至苏州太湖游轮,春节期间一票难求,市内外各航线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

“太湖美,不仅要美在生态价值,还要充分挖掘其背后潜力无限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消费价值。”市文广旅游局人士表示,将把太湖保护和文化旅游、生态康养、运动休闲等结合起来,办好马拉松等体育赛事,用好红嘴鸥等营销锚点,不断推出水上观光游、文化体验游、度假休闲游、疗休康养游等差异化产品,持续推进“两山一湾”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推动太湖108廊道、江阴国乐岛、窑湖小镇等文旅空间串珠成链,加大文艺作品创作力度,推出更多类似《太湖美》这样广为流传的文化作品,传承好太湖船点、太湖船菜等非遗项目,向世界生动讲好太湖故事。


太湖沿岸,产业升级的故事不断上演:曾经的“化工之乡”周铁镇变身“无化区”,腾笼换鸟培育新质生产力,重新布局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配件等产业,引进“大有秋”等文旅项目,去年产业总产值超250亿元。

秉持“山水之间做科创”的鲜明导向,无锡以绿水青山赋能产业发展,把最佳位置留给科创企业,用“最美风景”吸引“最强大脑”。“尤其是山水东路科创谷、蠡湖未来城等自然条件优越的新城片区,要探索提供‘整建制’的生产生活配套,配足配齐算力、数据、低空空域、绿电绿证等各类新型生产要素,以要素的高度集聚促进企业高效成长、产业高速发展,真正让美丽生态空间变为科创活力空间。”滨湖区相关人士表示。

生态、文旅、科创的良性互动,让太湖治理不仅是技术突围,更是一场文明觉醒。以太湖水“稳定达Ⅲ”为全新起点,无锡将努力把生态底色转化为发展亮色,让太湖的万顷碧波永润江南大地,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天气提醒

今天和明天晴到多云,西北风5到6级,阵风7到8级,今天白天最高气温1℃,明天早晨最低气温-5℃,有冰冻。

无锡身边事

1、智能制造“升级版”,向“新”进发

日前,全省“新春第一会”上,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海澜之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锡企获授“首批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卓越级智能工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委在2024年首次联合开展培育和认定,旨在构建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标准体系“三位一体”工作体系,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人士表示,无锡第四轮产业“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已经开始,将深入推进产业“链式”转型,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中心建设,完善“智改数转网联”推进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企业数字化水平。


2、江阴推出“新春十条” 力促“开门红”

从江阴市发改委获悉,日前,《江阴市2025年迎新春助企惠民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新春十条”)发布,围绕企业生产、稳岗用工、便民利民、节日保障等方面,出台鼓励重点企业连续生产、做好重大项目服务保障、鼓励支持企业海外拓订单、积极做好劳务供求对接、发放返岗扩岗补助、保障企业用工引才需求等10条具体举措,全力支持江阴企业春节前后稳工稳产,推动经济运行起好步、开新局。


3、梁溪企业“春节不停工,假期早复工”

梁溪空天产业企业吹响了复工复产的“冲锋号”,以“开年即冲刺,起步就加速”的姿态冲刺新春“开门红”。生产车间内,机器声与人声交织出新春开年奋斗的序曲,处处透露着企业新年奋起抢生产、抓订单的信心和决心。梁溪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将做好“顶天立地”“强链补链”“区域协同”的产发文章,打造“小而美”“上下楼上下游”的第五代特色园区,擦亮“产业集群+特色园区”产发品牌,全力支撑梁溪区十二个产业生态圈发展壮大。



明确目标,继续向前,时光会回报每一份努力。


来源: 无 锡日报、无锡观察、 @无锡 气象、@松花江FY

编辑:严琳

校对:李倩

责编:杨珍

分享小伙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