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甄 瑶
编辑|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2月5日,春节假期后复工首日,汽车圈便掀起波澜。
广汽丰田打响第一枪,推出“一口价”政策,锋兰达(参数丨图片)与威兰达全系车型降价优惠,最高降幅4.4万元。
“这次是以史上最大力度的福利,满足消费者既要价格低、又要高品质、更要高保障的需求,以价格触底、品质保底、大厂兜底的魄力,实现开年即冲刺。”广汽丰田方面表示。
小鹏汽车也不甘示弱,紧随其后推出“5年0利息0首付”购车政策。
在小鹏之前,2月1日,蔚来推出5年0息的限时金融优惠政策:2月1日至2月28日,消费者支付定金,可享5年0息金融方案,首付仅需20%,手续费全免。
看来,延宕几年的“价格战”,在2025年仍将延续下去,只是明暗程度不同罢了。
进入2月,即便尚在春节假期,仍有车企陆续揭晓2025年首月战报。“开局即冲锋,冲锋即决战”不再只是海报口号,而是演变成行业的生存法则。
一方面,春节是车市传统淡季,连带今年1月的整体表现不及去年年末。据乘联会初步推算,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规模约为175.0万辆,同比下降14.6%,环比下降33.6%。
“在春节及返乡潮的影响下,节前客流及成交有所减少,部分购车需求在去年12月提前释放,车市出现短暂的空窗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2025年国家相关“双新”指导意见已于1月8日发布,但直至下半月,才有部分省份陆续公布地方层面的车辆置换更新政策具体细则。1月上半月期间,消费者普遍持观望态度,购车决策相应推迟。
另一方面,今年1月,车市再现“冰火两重天”态势,销量向头部车企集中,自主品牌比亚迪、吉利和奇瑞“三巨头”格局稳固,部分品牌面临增长压力,新势力格局变化明显。
对今年表现,银河证券认为,新能源市场价格战可能延续,头部车企推出新品将刺激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则预计,因新能源购置税政策调整(即2026年起减半征收),或引发年末抢购,届时进一步助推全年销量。
乘联会预计,随着春节后政策细则落地、购车需求释放,2月销量将企稳回升。
“三巨头”抢走45%
1月车市,强者恒强。
比亚迪、吉利、奇瑞以绝对优势占据前三,合计销量为79.16万辆,占乘联会预测当月狭义乘用车总销量(约175万辆)的45%。
其中,比亚迪以30.05万辆位居榜首,同比增长47.5%。随着比亚迪汽车滚装运输船陆续交付和海外市场加速布局,其1月海外销量达6.63万辆(占总量22%),同比大涨83.4%,创历史新高。
吉利延续热销势头,以26.67万辆位列第二,同比增长25%。此中,新能源车占比45%(12.11万辆)。
分品牌来看,吉利旗下的银河销量再创新高,1月为9.35万辆,同比增长超134%,环比增长约35%;领克3万辆,同比增长约7%,环比增长超15%;极氪交付1.19万辆。
令人意外的是,在国内市场,吉利上演销量逆袭的剧本,反超长期领先的比亚迪。
根据两家车企公开的数据,1月,在剔除出口销量后,吉利在国内销量为23.9944万辆,而比亚迪为23.4202万辆。前者多出5742辆,夺得国内销量冠军。
奇瑞集团以22.43万辆排名1月销量季军,这是它连续6个月销量破20万。其中,奇瑞汽车1月销售22.18万辆,同比增长11%。
长安汽车1月销量27.57万辆,同比下降1.66%。其中,自主品牌销量24.1万辆,自主乘用车销量19.3万辆,海外销量62016辆。新能源1月销量67487辆。
红旗品牌则以4.3万辆、同比增长7.3%,成为传统豪华车市场的一大亮点。
长城汽车1月销量为8.09万辆,同比增长6.23%。
▲中国一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彬(左一)春节期间走访营销一线
合资板块中,一汽-大众1月销量为14.04万辆(大众品牌7.7万辆、奥迪5.4万辆、捷达0.9万辆),燃油车零售销量同比跑赢大盘,奥迪品牌零售销量同比正增长。而上汽大众1月销量为7.5万辆,一汽丰田为6万辆。
帮宁工作室认为,今年1月,比亚迪、吉利与奇瑞展现“强者恒强”现象,体现了四方面深层次意义。
其一,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市场格局重构。
比亚迪、吉利、奇瑞三大集团合计销量占45%,远超2024年同期39%的头部集中度。这种马太效应,反映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深度整合阶段,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技术储备和全球化布局,构建起护城河。
其二,新能源转型成为核心驱动力。
比亚迪以47.5%的同比增速领跑,其新能源车型占比100%;吉利新能源销量占比突破45%;奇瑞新能源同比增长172.1%。这些表明,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爆发期,那些转型迟缓的车企眼睁睁地看着市场份额流失。
其三,全球化战略带来差异化竞争力。
1月,比亚迪出口量同比增长83.4%,占其总销量22%。奇瑞虽未单独披露出口数据,但作为2024年“出口一哥”(114万辆),今年1月其海外销量占比可能超过50%。吉利则通过收购宝腾、路特斯等品牌,深化全球布局,形成“燃油+新能源”双线出海模式。它们的全球化能力,成为各自抵御国内市场残酷竞争的重要缓冲带。
其四,市场进入“规模+利润”双重竞逐阶段。
数据显示,头部车企在追求销量的同时,也追求利润。比亚迪单车利润同比增长18%,吉利高端品牌领克均价接近20万元,奇瑞星途品牌单车利润达1.5万元,而长城汽车预计2024年净利润为124亿元到130亿元。
这表明,汽车市场的竞争正从单纯的销量竞赛,转向盈利能力全面较量,头部车企通过技术溢价和成本控制,实现了良性循环。
这种头部效应在持续强化,预示着中国汽车工业将加速从“多强并立”向“寡头主导”演变。
小鹏逆袭,理想遇冷
1月,小鹏汽车以3.04万辆的销量,时隔两年半重返新势力榜首,其268%的同比增速,如同刀锋切走大块蛋糕。
这个戏剧性转折背后,是小鹏MONAM03、P7+等平价车型精准击中消费需求,亦是新势力“洗牌战”的缩影。
数据显示,小鹏汽车连续3个月交付量突破3万辆,MONAM03连续2个月交付超15000辆,P7+上市2个月累计交付超2万辆。1月,小鹏股价上涨超41%,2月4日市值超千亿元。
昔日领跑者——理想汽车以29927辆退居次席,尽管这个数字依然可观,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其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出现了3.97%的同比下滑和48.85%的环比下降。至于原因,有人认为,理想正处于换代车型的空窗期,并受到来自问界等竞争对手的挤压。
1月,零跑汽车销量为2.5万辆,同比增长105%。去年其销量接近30万辆,同比增长1倍。此外,零跑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成为继理想汽车之后,国内第二家实现净利转正的新势力车企。
对2025年,零跑设立了更高的目标:计划实现50万辆的销量,并筹备在海外市场推出增程车型。这表明,这家新势力的市场杀伤力正逐步扩大。
深蓝汽车今年1月销量表现强劲,交付新车2.46万辆,同比增长34%。
在高端市场,鸿蒙智行以3.5万辆的全系交付量登顶,问界M9以1.25万辆蝉联50万元以上豪车销冠,证明高端市场的话语权已发生转移。
其它新势力车企各具特色,整个市场分化趋势加剧,淘汰赛节奏明显加快。
蔚来1月交付量为1.39万辆,同比增长37.9%,但显然不符合其全年44万辆的目标。在发布1月成绩单的同时,蔚来官宣推出前述金融优惠。
但极氪、鸿蒙智行等竞争对手热销,蔚来即便亮出金融优惠利剑,但压力仍然很大。
小米汽车连续4个月交付量突破2万辆,并宣布2025年30万辆的交付目标,表明其产能正在加速扩张。
极氪汽车交付量为1.25万辆,同比增长高达302%,但环比受到供应链制约。岚图汽车销量为8009辆,同比增长14%,面对全年20万辆的目标,压力依然较大。广汽埃安全球销量为1.44万辆,同比下滑42%,产品迭代乏力问题日益凸显。
1月,阿维塔凭借8826辆的销量,实现25%的增长,智能化标签正助其在市场突围。
1月的种种表现,已传导并影响相关车企2月的营销政策。从广汽丰田实行价格优惠,到小鹏与蔚来竞相推出金融优惠,都表明2025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