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立即收听
“ 31个省市区2025年经济目标增速的加权平均值为5.3%。 ”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了各省领导的座上宾。
2月5日是春节后首个工作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如期召开“新春第一会”。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湖北省委书记的话筒是从机器人手里接过来的。
为了给湖北省5000多老百姓加油鼓劲,机器人还在现场作了一副贺联:上联:智领荆楚春潮涌 人机共绘新画卷;下联:势起中部气象宏 山河同谱振兴篇;横批:智启新篇。
机器人亮相湖北“新春第一会”
图源:人民网
不只湖北,广东、北京等地也很关注人形机器人。同样是2月5日,广东省表示: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中国已经显示出引领时代浪潮的全新气象,广东更应该在百舸争流中奋力争先。
而在20多天前,北京市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2025年北京要)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等20个未来产业……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人形机器人是中国科技产业的一个符号。地方干部频繁与人形机器人互动,是在表达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科技成为了打开全年经济发展的“金钥匙”。
除了科技外,我们还可以从各省办的“地方两会”和“新春第一会”中看出,2025年中国经济的核心目标依然是“高质量增长”。
据粤开证券统计,31省份2025年目标经济增速的加权平均值为5.3%。
今天的文章,就来解读下各省去年的成绩单,以及分别给自己定的新年目标,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望2025年,普通人也有机会从中发掘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城市。
基于2024年数据的发展目标
一年之计在于春。
每年开春,各省都会制定新一年的发展目标。今年1月中旬,各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制定了2025年的GDP增长目标、财政收入增长目标、工业增加值预期目标、社零增速目标、物价涨幅目标等。
除了西藏和青海,剩余29个省份均将2025年的GDP增长目标设定在5%至6%之间。31个省市区2025年经济目标增速的加权平均值为5.3%。
回顾2024年初,大部分省份的2024年GDP增长目标也设在5%至6%之间,31个省市区的加权平均值为5.4%,比2025年高0.1个百分点。
而从现实来看,过去一年,大部分省份2024年的GDP实际增速也在5%至6%之间。
由此看来,各地制定的GDP增速目标总体是合理的。
除了GDP,地方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社零增速、固定资产投资额、进出口增速、物价涨幅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
广东、云南、山西、黑龙江、吉林、海南等省份之所以2024年的经济表现不及预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省份2024年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跑慢了。
反映到数据上,就是2024年工业增加值、社零增速、投资额增速或进出口增速等指标不达标。
举几个例子,2024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下降4.5%,2024年山西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2024年海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4.2%。
于是,各省在政府工作报告和“新春第一会”上都反复强调要“制造业当家”“全力扩大内需”。
还有一个指标虽然没有统计出来,但现实影响很大,那就是“投资者和企业家的发展信心”。
如何增加他们的信心?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关键。
所以说,对地方政府而言,2025年有三大发展任务: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提高民生保障,释放消费潜力;改善营商环境,提升投资信心。
图源:民生宏观团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在“新春第一会上”,各省一把手都强调“制造业当家”,争做科技创新高地和产业创新中心。
虽然每个省都在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振兴,但每个省聚焦的产业板块不尽相同。
广东省提出,要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着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
同日,浙江省表示,要建立“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的结对合作机制,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1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X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与此同时,江苏省声明,要紧扣“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0个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0个引领突破的未来产业集群)。
“西部第一城”重庆则表示,要持续做大做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3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18个“新星”产业集群)。
重庆赛力斯汽车工厂
在各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先成为科技创新中心,才有可能打造新时代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营商环境愈发重要
各省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仅靠政府摇旗呐喊,还要企业家和投资者的深度参与。
而要吸引企业家扩大投资、优化生产,就必须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
所以,在“新春第一会”上,各省都强调招商引资是“一把手”工程,改善营商环境是核心任务。
自2018年开始,上海每年都把优化营商环境当作“新春第一会”的主题。
今年2月5日,上海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将“夯实营商基层基础”作为单独任务板块列出,将对园区、街镇等基层单位营商建设投入更大力量。
上海:正在建设的新地标建筑龙凤商厦
2月5日,河北省召集企业家代表展开座谈会,现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河北省强调,(要为企业)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缓解企业用人用工结构性矛盾。
同一天,湖南召开了招商引资工作座谈会。湖南省表示,要着力破解招商引资“内卷式”竞争的问题,严格招商引资正负面清单动态管理,健全政府招商承诺诚信履约机制。
1月14日,浙江省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俗称“远洋捕捞”)和趋利性执法,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消费是第一拉动力
好马要配好鞍。如果说科学技术能够把生产效率拉满,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也需要有足够深厚广阔的消费市场来消纳。
而在国际贸易充满不确定性的2025年,激活国内市场才是最可靠的路径。
所以,各省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把“提振消费”列为头号任务。
1月14日,北京市作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将优化消费载体,持续打造大运河等国际消费体验区,推动中关村等重点商圈改造升级,并加快国际消费枢纽建设。
上海市政府2025年工作报告提出,将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推进新型消费、汽车消费、绿色消费,加快打造以国货潮牌为引领的消费自主品牌。
广东省政府2025年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广州、深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6个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吸引培育消费平台企业,推进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门店建设,引进更多首店首发首秀首展。
2月5日,重庆市领导在“新春第一会”上表示,要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成势,扩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扎实推动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破题起势。
重庆夜景
全国经济展望
从局部到整体,从细节到总体,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必然之路。
通过31个省市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新春第一会”的信息,我们或许能猜到2025年全国经济的整体趋势。
以GDP增速为例,既然31个省市区2025年经济目标增速的加权平均值为5.3%,那么国务院就有可能把全国GDP增速目标设在5.3%左右。
总体来说,2025年的中国经济形势是充满希望的。2024年第四季度政策端和资金端的发力,以及春节出行和消费数据的提升(电影票房连续5天破10亿元),也能增强我们的发展信心。
但2025年中国经济到底会怎么走,还要看内需、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的协同性。一个月后召开的“全国两会”,也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
本篇作者 | 饶祖分 | 责任编辑 | 徐涛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