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生产建设时期,有这么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其中前者是指大庆油田,而后者则是指山西大寨公社,该公社通过集体的力量,突破了重重艰难险阻,将农作物的产量提高了数倍,真正实现了衣食无忧的伟大愿景,为全国人民树立了一个正向的榜样。而随着大寨公社的“走红”,大寨公社党委书记陈永贵也逐渐声名鹊起,成为备受推崇的“劳动模范”。
陈永贵生于旧社会,自幼过着贫苦的生活,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全国推行土改之后,他的处境方才有所改变,至少有了赖以生存的田产和房产。50年中期党中央决定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号召广大农民们团结起来、共同劳作,陈永贵闻讯后积极予以响应,马上联合几十位村民成立了一个小规模的“合作社”,开始集体干农活,共同面对生产难题。
次年秋收之时,“合作社”的粮食产量一举突破往年的记录,大家在交了公粮之后,还能分到不少粮食,足够一整年的用度。其他没有参加合作社的村民得知此事后都非常羡慕,于是他们主动来找陈永贵,希望能加入合作社,陈永贵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当即答应了他们,同时在征得上级领导的同意后,正式将“合作社”升级为“人民公社”。
陈永贵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却深谙管理学的精髓,他将大寨的每一位村民都安排到合理的岗位上,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和能力,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将集体主义发挥到了极致。1959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致使粮食严重减产,很多地区的老百姓食不果腹,甚至要吃草根、树皮充饥。
而反观大寨,在陈永贵的带领下粮食产量不减反增,公社社员们完全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中共中央在得知此事后,马上派人到大寨视察,总结先进经验并向全国推广,陈永贵也由此声名鹊起,逐渐闻名全国,到了60年代初,陈永贵更是在山西省委的推荐下,前往国务院做报告,一时成为“风云人物”。
1969年,陈永贵作为山西省党员代表,参加了著名的中共“九大”,并高票当选为中央委员,1975年,在毛主席的授意下,陈永贵进入国务院担任副总理,专管农业建设工作。陈永贵是个很纯粹的人,他在身居高位之后,非但没有骄傲、自满,反而愈发谦虚谨慎,事事都三思而后行,力求少犯错误。除此之外,他还主动要求定期去全国各地视察,与农民们面对面交流,倾听大家意见的同时,指导大家更好的开展农业建设。
1976年下旬,毛主席去世,以江青为首的阴谋集团当即“躁动”起来,跃跃欲试妄图抢夺最高权力。时任国家临时领导人的华国锋同志和叶剑英元帅为了反制阴谋集团,当即指挥中央警卫团和卫戍区的部队逮捕了江青及其党羽,这预示着延续了十个年头的动荡正式走向终结,中国即将历久弥新,迈步走向新时代、新时期。
可谁都没想到,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陈永贵却因为过于“保守”和教条,接连踩了好几个“雷点”,比如在1977年,党内很多同志都在极力推动邓公复出,可陈永贵却对此持反对意见,一再阻挠邓公官复原职;而在1978年,党中央决定改革的时候,陈永贵更是一百个不愿意,他还是希望能维持公有制以及计划经济的现状,尤其是人民公社,这是共和国的根基所在,千万不能变动!
但改革是国家的必由之路,任凭陈永贵怎么反对也无济于事,历史的进程非他一人所能改变。后来陈永贵也意识到自己已经脱离时代,远远落在了潮流之后,于是他便在1980年主动提出离职退休。原本陈永贵打算直接回山西大寨生活,但胡耀邦同志考虑到他曾经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理应受到礼遇,于是便安排他住进北京西山养老院生活,并特许他的妻子和子女将户口迁入北京,这在当时算是一项了不起的福利!
陈永贵晚年患上了严重的胃病,由此引发了诸多并发症,1986年,胃病转化为胃癌,并迅速侵蚀其他内脏器官,这导致陈永贵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他最终于当年3月去世,时年七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