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访发现,春节期间,“零废弃露营”、旧物新生等“绿色实践”,正从生活理念逐步转化为生活方式,点亮春节的绿色年味。
在莲花山公园的露营区,“零废弃”已成为新社交礼仪。记者了解到,“零废弃露营”关注露营废弃物从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通过源头减量、重复利用、回收循环等手段,使废弃物总量降至最低。
在莲花山公园,市民钟女士一家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露营装备:不锈钢分层食盒装满自制点心,帆布袋里整齐码放着可重复使用的餐具。“我们家已经多次参与‘零废弃露营’了,我们连瓜子壳都用布袋装回家堆肥。”钟女士边说边指导孩子将果皮投入专用回收箱。
“孩子们给垃圾称重、观察堆肥转化,在玩中学,很有热情。”市民张女士向记者表示,以前露营结束后,垃圾清理是个棘手的任务,现在她则习惯提前做好规划,从源头尽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露营结束后把垃圾带回家分类处理,给“无废城市”添份力。
除了公园,非遗工坊里,废弃物也正经历华丽蜕变。南头古城的年货市集上,废弃纸箱搭建的“福字墙”成为打卡热点,设计师林墨现场教学:“快递箱裹红纸就是灯笼骨架,干果壳串能变废为宝成风铃。”
记者走访时发现,春节期间,各处都有变废为宝的“手艺人”。有的将废弃纸制作成充满年味的新春装饰品;有的将奶茶包装袋裁成精美的剪纸画;还有网友将喝空的苏打水瓶变身创意“盆栽”,插上废弃的树枝为桌柜添上一抹绿意。
这座创新之城将科技基因注入环保实践。在莲花山公园、深圳湾公园等多个公园,无人机送外卖、智能琴房、下棋机器人、咖啡机器人等先进智能设施设备已陆续被引进,给市民游客带来“公园+AI”的奇妙体验。
这个春节,鹏城的万家灯火里,正闪耀着绿色发展的“深圳答案”。
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 实习生 赵文梓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