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前几天传出一个“台湾女星大S(徐熙媛)去世”的新闻,瞬间就冲上了热搜。这几天,关于大S的娱乐新闻更是铺天盖地。

对于大S的印象,我其实只停留在两个瞬间

一个是大学时代看《流星花园》,她饰演过一个叫做“杉菜”的角色,其实我对道明寺的印象更深一些。另一个就是她和汪小菲的爱恨情仇,和永远也上演不完的“官司”。

而这次她突然因病去世,年仅48岁,着实让我有些不敢相信。所以这次我关注大S的新闻也就多了一些。身为一个建筑师,对于她的房产就格外关注一点。

在作为“吃瓜群众”的过程中,我发现台湾的住宅设计和我们大陆有不少的差异。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来聊聊“海峡两岸豪宅的差异”吧!


02

前提条件

在开始今天的对比之前,我先做一些说明,也免得一些“杠精”朋友穷追猛打。

1.我的采样数量非常有限。但除了大S和汪小菲的这些豪宅之外,我还参考了琼瑶的“ ”,以及我公众号里写到的一些项目。但是我只展示了上图出现的4套和大S相关的房产。(如上图)

2.很多结论的得出,其实并没有严格的推导过程,更多的是基于我的经验。而下面论述的过程,也未必有太多的说服力,大家就姑且一看吧。


03

结构体系

首先,我发现海峡两岸的住宅在结构体系的选择偏好上,有比较大的的不同

从4个出样的项目来看,北京星河湾是剪力墙的结构体系,而台湾的3个项目都是框架结构。 (如上图)

似乎台湾地区更青睐框架结构,而大陆是框架和剪力墙结构都有出现,没什么偏好。

  • 剪力墙体系项目

  • 框架体系项目


框架体系和剪力墙体系,其实各有利弊。

  • 空间灵活性

框架结构可以拥有灵活分割的最大可能,但框架梁的存在会需要更高的层高。而剪力墙体系反之。

  • 适用高度

‌框架结构‌:在非地震区,一般不超过15层。

‌剪力墙结构‌:通常适用于较高的建筑,如30层高度范围内都适用。

台湾地区采用框架结构除了空间灵活的考虑之外,是否还有规范的要求,这个就不得而知了。有了解台湾住宅规范的朋友,可以来科普一下。


04

厚重感

其次,我发现海峡两岸的住宅在外立面的营造上,偏好也有所不同

从4个出样的项目来看,虽然4个项目都是石材的外立面。但是从厚重感来说,北京星河湾似乎不追求;而台湾的3个项目看上去似乎更加的“敦实和厚重”。 (如上图)

这种“厚重感”的存在,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和框架结构的柱子有关。

因为框架柱一般在600mm左右,当玻璃居中安装时,就能形成深凹口,从而出现非常强烈的光影效果。 (如下图为台北信义的光影效果)


而剪力墙结构,即使外立面干挂石材,正常情况下也出不了那么强烈的光影。更何况,很多开发商在大陆开发的项目都是以成本为导向的,所以效果也就做个“差不离”而已。

第二,和“完全对称”的理念有关。

台湾地区在“建筑的对称性”上,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强调的。所以不管是平面上,还是立面上,对称轴都非常的明显。


比如说,冠德远见这个项目的平面就是对称的 (如上图) ,两栋楼形成的双子塔也是轴对称的。 (如下图)


而反观大陆的豪宅项目,似乎不太强求“对称”。一个可能是和我们的观念有关,另外可能和我们的单一项目的开发量有关

我们很少有一个小区只有一两栋楼的情况,小区很大时,确实也没必要追求“完全的对称”


拿北京星河湾来说,那么多栋楼,也确实没法做到完全对称。 (如上图)


即使在排总图的时候,已经考虑了轴对称,但是呈现出的效果,其实也很难看出对称,因为小区太大了。(如上图)

所以我想: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台湾的豪宅看上去更“厚重”一些吧。


05

核心筒

最后,我发现海峡两岸的住宅在核心筒的排布上,好像也不太一样

从4个出样的项目来看,只有北京星河湾采用了剪刀梯的楼梯布置方式,而台湾的3个项目即使楼高100米,还是采用的两部楼梯。 (如上图)

1部剪刀梯比2部楼梯节省面积,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但为什么台湾地区坚持2部楼梯的布置方式呢?这可能需要台湾地区的建筑师来答疑了。

另外我还发现:台湾地区电梯厅出来之后还会设置一个前室,而我们大陆的住宅设计中,户门是可以直接开向电梯前室

比如下图是去年刚开盘的翠湖六期项目,电梯厅出来就直接入户了。 (如下图)


所以我想:这些消防相关设计的差异,一定是当地法律法规的不同造成的。不然建筑师但凡能在交通面积上做节省,是一定会尽力的。


05

结束语

宝岛台湾,一个我小时候在教科书里知道的地方。要不是这次“吃瓜”,我也不会关注到台湾地区的豪宅。

但作为一个建筑师,即使是“吃瓜”,也应该吃出一点“专业性”吧

随着我们的地产开发量逐年减少,我们也将碰到像台湾这种“一个小区只有一两栋楼”的项目。所以我想:有些经验是值得去学习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