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小海表示,堂哥:“哎,现在的大学生,一个月就拿那么两三千块,真是白读了那么多年书,还不如我烧窑赚得多呢。”

我嚼着嘴里那块大扣肉,转头逗起堂哥的儿子平平:“平平啊,你爸说了,等你小学读完,就跟他去潮州烧窑,能挣好多好多的钱,书都不用读了,咋样啊?”

平平一听这话,小脸蛋上立马乐开了花,连忙拉着堂哥求证:“爸,叔叔说的是真的吗?我以后真的可以不去上学了吗?”

堂哥赶紧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平平,别听你叔叔在那瞎扯,你得给我好好读书。来来来,吃菜吃菜,大家都赶紧吃。”



网友小北表示,初三那年,我父亲遭遇车祸离世,留下了一笔数额不小的赔偿金。父亲刚入土为安没几日,他那几个兄弟姐妹就琢磨着“借用”一下赔偿金。

母亲还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中,只是在一旁默默地擦拭着眼角的泪水。我们小孩子都被赶到房间里,不许听大人们谈话。

我趴在房间的门上偷听,越听越气,终于忍不住冲了出去,对着那些亲戚大声斥责:“你们这么想要赔偿金,那自己去死不就好了吗!!”一时间,竟无人敢应答。



网友小珍表示,我女儿一岁五个月那会儿,刚会蹦几个简单的词儿。家里来了个六十多岁的亲戚,非得逗她学说一长串话。孩子哪跟得上啊,支支吾吾说不出来。

那亲戚就嘀咕上了:“哎,这么大个孩子了,连话都不会说,有啥用嘞?”还连着说了两遍。

我一听,立马就不乐意了,直接回他:“嗨,您这话说的,她才一岁多点儿,能说几个词就不错了。再说了,您瞧瞧,有的人活了大半辈子,六七十岁了,说话还不利索呢,咱得慢慢来不是?”



许多人或许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家庭聚会中,某个亲戚总是咄咄逼人,无论是谈论工作、家庭还是个人生活,都试图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他们的言语中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让人难以忍受。在这样的时刻,选择沉默或许能暂时避免冲突,但内心的压抑与不满却会日益积累。

于是,有人选择了正面反击。这种反击并非无理取闹,而是基于对自己的尊重和对对方过分行为的回应。当那个亲戚再次试图以不恰当的方式干涉或评论时,你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甚至用事实和数据来反驳他们的错误认知。那一刻,你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畅快与解脱。

正面反击并不意味着要伤害对方,而是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不当之处。当看到亲戚因你的反击而露出惊愕或反思的表情时,你会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有能力在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影响并改变他人。

这种体验虽然充满挑战,但也能带来成长与自信。它让我们明白,面对不公与过分,沉默并非唯一的选择。勇敢地站出来,用智慧和勇气去维护自己的尊严与权益,才是更加积极与健康的应对方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