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中四大名校排球对抗赛日前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圆满落幕。来自上海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男、女排共八支队伍展开激烈角逐。最终,交大附中获得男子组冠军,上海中学摘得女子组桂冠。
作为本届四校赛的最大赢家,以“黑马”之姿拿下男排冠军的交大附中,还在女排赛场获得亚军。取得如此佳绩,主教练徐洋洋直言没想到,“学生们突破了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挺出乎我的预料。”
成绩蜕变的背后,是学校对校园排球比赛的重视和提前谋划。“受客观因素制约,我们学校并没有专业的室内排球场,只有两片室外场地。”徐洋洋介绍道,“即使严寒酷暑,也阻挡不了学生参与排球的热情。为了备战这次四校赛,我们在赛前进行了针对性准备,增加了训练时长。”
赛场上身披6号球衣、食指缠绕绷带的陈文轩,是交大附中男排队长,他凭借稳定的传球和多变的手法,荣获赛事“最佳二传”。选择“6”作为球衣号码,也暗含着陈文轩的“小心思”,“我很欣赏意大利男排主力二传手吉安内利,他在国家队穿6号球衣。这次正好借着参加比赛的机会,算是对偶像的致敬。”在对阵上海中学的比赛时,小伙子也复刻了吉安内利用二指轻吊四号位的经典一幕。
无论是国内精彩赛事,还是国际赛场的知名球星,陈文轩都如数家珍,算得上是地地道道的排球迷。作为四校学生,陈文轩将排球当作平日排解学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在他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中,也记录着不少打球的精彩片段。“我选择用短视频来记录这些瞬间,是想通过回放画面,来分析自己在技术上存在的不足,以便改进和提高。”陈文轩说,“同时,这些视频也是我高中生活的宝贵回忆。”
一年不到三获冠军,上中女排自首度问鼎四校赛以来,仿佛打开了金牌账户。主教练余园透露,球队在知晓比赛日期前两个月就开启了备战训练,“我们召集所有小朋友开了准备会,明确参赛目标以及希望通过比赛达到怎样的锻炼价值。梳理方向后,我明显感受到她们在训练中更投入了。”
从2015年进入上中工作,近十年间余园一直扎根于校园排球,她不仅带领球队从青涩走向成熟,也见证了四校赛从早期的气排球逐步向更专业的硬排球转变的过程。“早些年,比赛形式还比较单一,主要以垫球大战为主,大家水平相差不大。但这几年,随着各所学校对排球运动的日益重视和投入,球队在技术水平上都有了显著提升。”余教练感慨道,“现在,快攻、跳发球等这些具有一定技术门槛的打法变得十分常见,比赛观赏性和竞技性都有提高。”
对于这群没有专业排球基础的高中生来说,掌握垫球、传球、扣球等基本技术并非易事。但“学霸”之所以被称为“学霸”,很重要的一个优点是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简而言之就是用“脑”打球。
高一才正式接触排球的邓可欣已是上中女排主力队员,当被问及学习和打球有何相通之处时,她表示:“学习很重要的一点是复习和反思,而我在训练和比赛中也会带着这种思维。教练经常提醒我们,要把学习中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排球训练中,用‘脑子’去打球,而不是盲目地重复动作。”
事实上,不仅是交大附中和上中,其他学校的男、女队员们也在赛场上留下了团结拼搏的身影。校园排球作为一项集体运动,对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既强身健体,又塑造了健全人格。
本次比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主办,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承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协办。